余文君
2016年第一期《語文學習》刊載了肖培東老師的《此中有真意,欲辯不忘言》一文,拜讀以后,有一個問題想要和肖老師商榷。
《在沙漠中心》節(jié)選自《人類的大地》,這是圣埃克絮佩里寫的小說,因為作者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成此書,很多時候,書中主人公的思想狀態(tài)就是作者自我思想的投射,所以肖老師把主人公的思想當作作者的思想也未嘗不可。肖老師教學此文時抓住文章中加雙引號的三句話,來梳理圣埃克絮佩里的心理變化過程,即由“痛苦、絕望”到“平靜、樂觀”,設計很巧妙,可以想見,肖老師的課堂也一定是充滿了深層次的感悟和智慧的碰撞的。但是,我倒是感覺,在此文中,圣埃克絮佩里從來不曾絕望,他的內(nèi)心始終如一的“平靜”和“坦然”!
何以作此結論?肖老師在文中引用了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話“語文教師不能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看書的?!蹦俏覀円灿美舷壬倪@一經(jīng)典妙法來看書,從書中尋找支持。
肖老師重點抓住的第一句話“這不是寒冷,是別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出現(xiàn)在文章第四節(jié),作者在描寫了一連串的身體感受以后,得出這樣的一個想法。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找找產(chǎn)生這樣的身體感覺的“別的原因”是什么。在第一段中有這樣的描述“我從前從不怕冷,而現(xiàn)在感到自己要凍死了,干渴產(chǎn)生的反應多奇怪??!”顯然,極端的“干渴”使我產(chǎn)生了“大限將至”的想法,而他對于這一感受的評價是“多奇怪啊”,只是認為出乎自己的意料。在文章的第十一節(jié),還有這樣的話“如果人體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絕不是我的錯?!薄拔疫^去沒想到自己對于水源竟是那么依賴,我沒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彼悦鎸Υ笙迣⒅粒グ?诵跖謇镉型纯?,但僅限于生理上的痛苦,有面對人的生理脆弱的無奈,但是絕對不是絕望。
正如肖老師所說,文章敘述“我們”在飛機失事以后困于沙漠的體驗和思索,著重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態(tài)度。我們站得更高一點看,文章一共二十一節(jié)次。第十節(jié)之前寫“我們”遭遇的困難和感受,十一到十九節(jié)主要寫“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二十、二十一節(jié)寫“我們”準備重新上路?!拔覀儭痹庥龅睦щy主要有三個:寒冷、狂風和干渴,其中干渴特別挑戰(zhàn)人的生理極限,讓人產(chǎn)生許多異乎尋常的感受,但是生理上無論如何難受,“我”從來沒有絕望過,我的內(nèi)心是平靜的。文章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了。第九節(jié)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蔽艺J為這句話就是文眼,加黑體的地方特別值得細讀,真正可以讀出圣埃克絮佩里的內(nèi)心,讀出他與眾不同的高潔。我的教學是這樣設計的:
師:瀕臨死亡,“我”的心情怎樣呢?快速默讀9-10節(jié),找到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
學生1: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
學生2:我感到,有一股圖像的激流把我?guī)У揭粋€寧靜的夢里:在大海深處,江河就平靜了。
師:找出最能夠體現(xiàn)“我”的心理狀態(tài)的一個詞語。
生:平靜,而且是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
師:為什么是“超越了任何希望”?老師作下面的改動,是否可行?
屏顯: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我感覺平靜,一種絕望的平靜。
師:請同學們仔細閱讀11到19節(jié),從文中找找理由。
學生閱讀以后回答。
生1:兩者不可以置換。
雖然詞意相近,都有“希望斷絕,毫無希望”的含義,但是感情色彩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作者走過獨特的人生路途,經(jīng)歷了獨有的人生風雨,還是一個樂觀的生命。
生2:我也認為不可以置換。作者的選擇是他無怨無悔的選擇,他認為自己“死得其所”。請大家看17節(jié),就有一句話“在這里,不管怎么說,我都是死得其所!……”
師:非常好!“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選擇?
生:得其所:找到合適的地方,“死得其所”一般用來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所以作者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值得的。為了有價值的事付出生命,也體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不會表現(xiàn)為“絕望”,如果“絕望”了,側重于精神上被打敗,比如消沉、沮喪、暴怒甚至崩潰等等,而作者是坦然的,所以是平靜的,最多因為生理上的脆弱,有那么一點點的無奈。
師:說得太好了!你真正走進了圣??诵跖謇锏膬?nèi)心。
顯然,圣??诵跖謇锊辉^望,文章前一部分展示更多的是在干渴煎熬之下的生理上的難受,絕非絕望,這是要與肖老師商榷的。而且,如果能夠和圣埃克絮佩里走得更近一些,對他有更多的了解,你一定就會知道,他的人生詞典中,沒有“絕望”一詞。
首先,翱翔藍天是圣??诵跖謇飯?zhí)著一生的無悔選擇。
他選擇了翱翔,就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給了藍天。1912年夏天,當年頗有名氣的飛行員魏德林帶著他第一次飛上藍天。從此,這個孩子的心中就埋下了翱翔的夢想種子。后來,他應征入伍,自費參加飛行訓練并且最終獲得軍事飛行員合格證書,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從第一次駕機飛上藍天,他就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飛行員:“我酷愛這個行業(yè)……尤其是喜歡這種孤獨寂寥的感受,只有上升到四千米的高空,與隆隆作響的發(fā)動機單獨作伴時才會有這種感受。”雖然屢經(jīng)事故,死亡的氣息一次又一次壓迫著他,但是他沒有改變,沒有退縮。飛行、翱翔,在藍天和白云之間描畫絢麗的人生軌跡。既然選定,便一生執(zhí)著,一生摯愛,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樣的生命絕對不會絕望。
其次,他珍愛生命,又無懼死亡。
飛行員,在那一個時代,注定和死神比翼齊飛。也許有人會認為,他是一個冒險家,對于生死,他會無所謂。恰恰相反,圣??诵跖謇锓浅U湟暽?,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有憂慮,也有擔心,也會害怕,但是他不恐懼。
“有人想把這種人和斗牛士或亡命之徒混為一談,說他們都是不怕死的人。但是我并不推崇這樣一種對死亡的蔑視。如果對死亡的蔑視并不是植根于一種公認的責任感的話,那它只不過是一種缺乏朝氣或是過分幼稚的表現(xiàn)?!蓖瑯拥模凇对谏衬行摹芬晃睦镎f道,他一點兒不喜歡斗牛士,不喜歡危險,他知道自己喜歡的是生命。雖然他的生命屢屢涉險,但是圣??诵跖謇镎J為,這是一種正常的行業(yè)特點。
他一生行走于死亡的邊緣,他知道,死神隨時都想攫取他的生命,他和死神一直在進行一場搏斗。一次次涉險,一次次脫險,他比任何人都珍視生命,因為活著對于他是多么的不容易,生命彌足珍貴。但是,如果死亡一定要取走他的生命,他也一定坦然面對,絕對不會驚慌失措,氣急敗壞,更不會絕望。
再者,他有著偉大崇高的人生觀念。
圣??诵跖謇锏纳砩祥W耀著崇高的人性之美,他對于生命意義的極高思考就在于“人”的責任感,他一輩子秉承著整個人類的責任感。
“做人,恰恰就是要負責任?!彼米约旱囊簧鷣碹`行這一份責任。如果說,因為喜歡,他選擇了飛行,更因為責任,他選擇了終生的堅持。
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在為圣??诵跖謇铩兑购健穼懙男蜓灾姓f:“我尤其感激作者的,是他提出了一條不同凡俗的真理: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對一個責任的承擔?!?/p>
這樣的一個生命,注定不會過白開水一樣的平庸生活,不會“像螞蟻一樣的蟲豸”一般地活著,得過且過,渾渾噩噩,荒唐而短促地度過人生。這一顆不羈的靈魂,一定會尋找有意義的生活,并不是為了自己尋找自由,是為了人類,為了這一份責任感。
也是因為強烈的責任感,他堅持寫作,同時賦予寫作特別的意義。這樣的一個生命,是充實而幸福的,怎會絕望?
1944年7月31日,圣??诵跖謇飯?zhí)行了最后一次飛行任務,再也沒有回來。在他失蹤后的數(shù)十年間,法國從未放棄尋找,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尋找委員會,但一無所獲,直到本世紀初才找到飛機殘骸。圣??颂K佩里是法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頭像被印在50法郎面值的紙幣上。
天空晴明如洗,碧藍的天幕下,圣??诵跖謇锏淖鶛C緩緩墜落,從一片藍色的天幕中靜靜地飄然而下,另一片藍承接了他,給了他一個最終的安身之所。他的臉上淡定而平靜,沒有恐懼、沒有悲傷,甚至沒有一點點的遺憾……
一位偉大的飛行員隕落了,一個自由的翱翔者的文字留下了。記錄了勇者的奮斗,承載了仁者的責任,凝聚了智者的思想,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