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祝酒歌》紅遍祖國各地,流傳海內(nèi)海外!李光曦先生至今還活躍在歌唱的舞臺上,和人民群眾一刻也沒有分開過,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練唱功,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李光曦先生這功一練就是六十幾年。生活中的李光羲很少喝飲料,基本不喝酒,愛吃粗糧。他懂得排遣憂慮,對榮譽、名利淡泊處之。談到今日的健康,李光羲十分感謝夫人王紫薇,在日常鍛煉中他們也是夫妻相伴。
《祝酒歌》險些被“斃”
平易隨和是一種隨時都能從骨子里流露出來的東西,眼前的李光羲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他精力充沛、風趣健談,身材保養(yǎng)得非常好,看上去至少年輕15歲。明媚、親切、豐厚,與這樣的大師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你難以拒絕他的魅力。盡管,幾十年來和舞臺做伴早已使他成為無人不知的著名歌唱家,但是,他卻始終以一顆感恩平常的心去面對平淡而浪漫的人生。
1929年,出生在天津一個普通家庭的李光羲,憑著一臺老式收音機,接觸到了世界頂級藝術(shù)大師貝多芬、巴赫等音樂家的作品。由此,他愛上了音樂,愛上了唱歌。為了練歌,他參加了教會的唱詩班,在那里他學會了五線譜、西洋發(fā)聲法。
17歲時,因為父親的突然早逝,李光羲中學沒有讀完就接替了父親的工作,成為天津開灤礦務局的一名職工,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但是,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參加演出。幾年間,他竟唱遍了天津的每一家劇場,成為人盡皆知的業(yè)余歌手。
“1953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李光羲說,那年,中央歌劇院到天津演出,李光羲第一次接觸歌劇,深受震撼。不久,李光羲報考中央歌劇院,當場被錄取。雖然歌劇院的薪水很低,但他覺得在事業(yè)上找到了方向。憑借小時候的功底和多年來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李光羲很快在歌劇院站住了腳。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的新中國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中,他扮演男主角并一舉成功。繼而,又接連出演了《貨郎與小姐》中的阿斯克爾,俄羅斯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連斯基。李光羲的事業(yè)如日中天,經(jīng)常是接連演出幾個月,換場不換人。
一首歌能帶給人們綿長而久遠的往事與隨想。談起《祝酒歌》,李光羲興奮地說:“這首歌我已經(jīng)唱了幾十年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喜事多,到處都是一派繁榮發(fā)展的新貌,每個人的心情都好,心氣高,都喜歡聽這首歌,所以我一直沒斷了唱”。
可是說起《祝酒歌》,當年還險些被“斃”了呢?!八娜藥汀笨迮_后,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作家韓偉、音樂家施光南把他們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變成音樂,寫出《祝酒歌》。1977年的一天,李光羲排練結(jié)束后,興沖沖地帶著《祝酒歌》的歌本回家跟愛人王紫薇炫耀,說他遇到了一首一生難得的好歌。全家人聽他這么一夸,也都好奇地想要一聽為快,聽完后大家都歡欣鼓舞,覺得這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的歌曲??上н@首被他們看中的得意作品,卻在領(lǐng)導審批的過程中被無情地“槍斃”了。某些領(lǐng)導認為這首歌是勸人們喝酒的,還總“來來來”的,不能在公開場合演唱,怕影響不好。
但是李光羲認準的東西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于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在一次迎接外賓的演出中和自己的小樂隊合作了這首《祝酒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首歌竟得到了在座的李先念主席和現(xiàn)場觀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1978年除夕之夜,李光羲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jié)晚會上第一次唱了《祝酒歌》,2分59秒,就震動了全國。短短兩個月里,從廣播電臺的“每周一歌”到電視臺播出的音樂節(jié)目,把100萬張錄制的唱片搶購一空……中央電視臺收到了16萬封觀眾來信,都是要求點播這首歌的。
“現(xiàn)在同我歲數(shù)差不多的歌唱演員上臺演出的很少了,我能夠躲過各種坎坷和災難,堅持住自己的方向和愿望,確實是挺難的,不少和我同輩的人都打退堂鼓了——從“文革”到80年代,一批一批地退下來了,堅持下來的非常少。不管怎樣,只要觀眾愛聽我的歌我就盡力唱好”。透過這些真誠的言語,不難看到李光羲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永葆藝術(shù)青春的秘訣
成功的男人背后總是少不了“賢內(nèi)助”。在生活中,妻子王紫薇像朋友一樣和他相濡以沫地生活了半個世紀,在他背后默默支持著他的事業(yè)、照顧著他的生活。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光羲看起來精神矍鑠、紅光滿面。問其原因,他笑了。原來,李光羲從小愛好體育,這是受其父母的影響?!拔矣讜r最喜歡游泳,10歲的時候和鄰家的大孩子一起,背著家里,帶著窩頭到天津南郊水坑去游泳。這項運動在以后的60多年從沒間斷過,現(xiàn)在,我每星期要游泳好幾次,距離從幾百米至幾千米不定,你說我體形保持得好,大概是游泳起了決定性作用?!母锲陂g,我在干校種稻子,閑暇時就在海河里游泳,紀錄是3小時游6000米。我特佩服橫渡渤海的張健,英雄??!”
當了演員后,李光羲深知一名演員沒有好的身體是不行的,演一場歌劇,除了在藝術(shù)上的綜合表現(xiàn)外,還是對體力的一個考驗。“1962年在上海大舞臺,應觀眾的要求,我一人連演30場歌劇。1966年以后,中央歌劇院的歌唱家在音樂會上,每次出臺總要唱上6-7首中外歌曲,不管多大的劇院,只用一架鋼琴伴奏,當時沒有擴音設(shè)備,那是藝術(shù)才能和體力的檢驗,可見,演唱藝術(shù)沒有體力和嗓子是不行的”。
生活中的李光羲很少喝飲料,基本不喝酒,愛吃粗糧。他懂得排遣憂慮,對榮譽、名利淡泊處之。談到今日的健康,李光羲十分感謝夫人王紫薇,在日常鍛煉中他們也是夫妻相伴。當年演唱《祝酒歌》的成功,使王紫薇對丈夫的實力深信不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狀況肯定不如年輕的時候。看到身邊有些過去與李光羲同時代,甚至比他還年輕的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再登臺演唱,王紫薇心中很著急:如何讓丈夫永葆藝術(shù)青春呢?
王紫薇經(jīng)過多方請教,了解到鍛煉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她一有時間就陪李光羲散步,無論到多遠的地方,都堅持不坐車。直到今天,他們每星期都騎著自行車到游泳館去游泳。為了讓李光羲多游些時間,王紫薇每次都與李光羲比賽,看誰游的時間長。為此,她常常累得精疲力竭。
我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在北京有個演出活動,約好下午五點我在門前等他,左一輛車有一輛車的停過來,就是不見李光曦先生,等了好一會才在不遠處看到李光曦先生身穿長風衣,精神抖擻的向我走來,告訴我說演出地點離家里很近,就步行過來了。演出結(jié)束后,李光曦老師告訴我,前些年,他的自行車丟了。按他們的經(jīng)濟條件,出門辦事完全可以打車,但夫人王紫薇怕坐車坐慣了人就懶了,于是就鼓勵李光羲步行,那段時間,李光羲在北京不管去哪兒辦事,都走著去。有時,他一走就是幾個小時,也因此,練就了一雙鐵腳板,身體也越來越棒了。
李光羲老師家的客廳里擺放的“朝陽區(qū)五好文明家庭”獎狀很顯眼,李光羲樂呵呵地說,因為自己熱心公益活動,經(jīng)常利用自己的所長為大家服務,還有,家庭生活和諧,所以得了這個榮譽,“也算是個鼓勵吧”。
連任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李光羲不負眾望,提出了許多關(guān)注民生的議案,為了使不盡合理的某路公共汽車延長一站,他多次與公交公司等部門協(xié)商,歷時一年終于“玉成其好事”。
從苦日子里走過來的李光羲,格外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說到高興處,還會唱上兩句。他說:“一個人心態(tài)平衡是生活最高值。人要學會自己找快樂,多干些對別人有用的事,會感到活得很充實。”
夕陽無限好,微霞尚滿天。始終不曾離開舞臺的李光羲,將用愛與激情譜寫一首首更加輝煌的藝術(sh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