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教師不應忽視語文課堂這一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陣地。簡言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朗誦課文、課前演講、復述課文、課堂問答、課堂討論(或辯論)、口頭作文、排演課本劇等形式,達到訓練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yǎng)
語言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在現代社會,人們每天可以不動筆“寫”,但不可能不動口“說”,口語交際能力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同時,口語交際又是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理解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和任務,探索教學規(guī)律,對貫徹新課程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如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究竟怎樣呢?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聲音細小,難以聽清,更談不上條理清晰、表述流暢。還有許多學生因口語交際能力不強,干脆選擇沉默不語??梢哉f,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已刻不容緩。但在現階段幾乎不可能通過獨立的課時安排來進行專門的教學。因此,我們就要特別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口語交際”這一教學內容,具體說來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實現:
一、朗誦課文
要求學生在朗誦文章時能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容,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來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在蘇教版語文必修一“向青春舉杯”專題和必修二“歷史的回聲”“慢慢走,欣賞啊”等專題中還專門設計了朗誦活動實踐來指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學生通過誦讀課文理解把握文章內容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課前演講
教師將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的時間留給學生,題目可以自選,也可以由老師事先擬定題目,由學生來談對此問題的看法。要求脫稿且有條理地闡述個人觀點,這可以很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fā)散型思維及組織語言的能力。
三、復述課文
當初,剛拿到蘇教版語文必修二的教材時,很多老師看到其中有不少篇目,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與地壇》《祝福》《邊城》等的篇幅相當長,一時都犯了難,而筆者卻認為這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先熟悉課文,然后再來復述文章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的口語得到了及時的鍛煉。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四、課堂問答
教師一問、學生一答的過程貌似簡單,卻是對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直接訓練。而針對學生回答中所存在的思維跳躍性大、語言表達不完整甚至詞不達意等問題,老師應及時予以糾正,并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分析在思維方式上所存在的問題,所謂“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相信一個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將會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五、課堂討論(或辯論)
口語交際能力要靠交際的實踐來促成和穩(wěn)固,而課堂討論(或辯論)正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了實踐機會。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必修一“向青春舉杯”專題“體悟人生”板塊中的《十八歲和其他》一文時,教師可以選擇“讀書到底是苦還是樂”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讓學生進行當堂的小組討論。如果小組間的觀點有分歧,更可以展開辯論。老師引導學生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在口語交際中鍛煉膽量,樹立自信,充分體現出人文主義關懷。
六、口頭作文
1.摹仿練習。如課文《亡人逸事》中的細節(jié)描寫。作者通過對亡妻生前的語言、動作、外貌等一系列細部的刻畫,體現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更蘊含款款深情,這對于學生練習寫人記事的文章很有指導意義。不妨指導學生摹仿該文的手法選取生活中熟悉的一個人物來說一說。
2.擴展描述。如課文《最后的常春藤葉》中“貝爾曼冒雨作畫”的情節(jié)是本文最感人的一幕,但在文中幾乎未作描述。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對此進行擴展,使其內容充實。通過這一訓練,教師可以克服學生平時常見的表達內容不充實、缺乏細致描寫等不足。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必然會使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達到一個更深的層面。
3.續(xù)說練習。比如,通過學習《祝?!芬晃?,可以讓學生以“太不公平了……”為開頭說一段話,談談自己讀了這篇作品的感受。另外,還可根據虛擬的線索進行續(xù)說,如“假如祥林嫂沒有死……”“祥林嫂逃到很遠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賀老六沒有死于傷寒,阿毛也沒有被狼吃掉……”等,讓學生由此展開想像,創(chuàng)設出新的情境,并把想像的“故事”與原文比較,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4.“說”作文。指導學生寫結構比較復雜的文章時,教師可先作講述作文梗概的練習,說出自己作文的主要思路和大致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能力。
對于學生的口頭作文,教師可以當堂進行講評,并注意自己的語言對學生的示范作用。講評指導后,又可以讓學生把它改為書面的寫作練習。
七、排演課本劇
在蘇教版語文必修四中的《雷雨(節(jié)選)》和《辛德勒名單(節(jié)選)》這兩篇課文就是現成的課本劇素材。另外,在必修二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和《祝?!返日n文雖然不是劇本的形式,但文章中都有十分鮮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中選取典型片段,改編成課本劇,同樣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演繹,揣摩文本的同時,口語交際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這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一定要樹立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觀念,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口語訓練,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每節(jié)語文課都要完成的一個教學目標。
(張雷 江蘇徐州 徐州高級中學 221000)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