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看了一篇《房前種菜,屋后栽花》的文章,文中寫到一個女孩在哈佛讀完博士回國,卻放棄了本能當上大公司CEO的機會,跑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房前種菜,屋后栽花,過起了閑云野鶴般的生活。她說,這是我喜歡的生活,長久以來,我們的日子單調(diào)乏味,讓人心生厭倦。匆忙之中,我們來不及思考,來不及品味,人越來越像被生活擺布的木偶。
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人奔波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風(fēng)塵仆仆地來去,身心疲憊地忙碌。我們步履匆匆,表情麻木,忘記了生活的真正意義。如果生活不能帶給我們愉悅和從容,那么人生會成為一趟糟糕的旅程,疲憊而沒有價值。
我們整日追逐的是什么呢?是名,是利,是一些虛無的枷鎖。丟棄了這些俗世枷鎖,到青山綠水間,過禪意芬芳的生活,生命才能美麗和歡悅。不用凡俗的價值觀來衡量得失,而是關(guān)注生命的質(zhì)量,關(guān)照心靈,隨心隨意,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房前種菜,屋后栽花,這種生活最理想。這種生活,比小資少了奢華和矯情,比農(nóng)夫多了精致和雅趣。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親手修剪自己種的花花草草。在夜雨連綿的日子里,隔窗聽雨打芭蕉聲。穿布衣,吃自己種的菜,過樸素的日子。
其實,很多人內(nèi)心都有“房前種菜,屋后栽花”的愿望。古代很多隱士,云游山水之間,過著散淡詩意的生活,他們實現(xiàn)了簡約與富足的完美統(tǒng)一——物質(zhì)簡單,心靈富足?!按箅[隱于市”,即使在喧囂的城市叢林中,依然可以讓自己的心靈禪意芬芳。我以為,有兩個字最能夠體現(xiàn)禪意芬芳的味道——淡和慢。
淡,是一種洗盡鉛華后的色彩。淡,是淡墨山水畫,意境悠遠,余韻綿長。人生在世,我們總會有一些階段,追求浮華的東西。那些濃烈的色彩慢慢淡去后,才會明白,喧囂浮華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刺激和享受,平淡才是最終的歸宿。學(xué)會為人生做減法,減掉不必要的負累,返璞歸真,回歸淡泊,這樣才可以悟到人生的真諦。淡,能夠讓人的心靈更鮮活。
慢,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節(jié)奏。米蘭·昆德拉在《慢》一書中說,慢的樂趣怎么失傳了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開始高喊著“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奔跑在生活的跑道上,直到淪為生活的奴隸,丟掉了慢的樂趣。學(xué)會慢下來,慢慢走,看看花開,聽聽鳥語,聞聞花香;慢慢吃,嘗嘗新鮮,品品真味;慢慢讀,慢慢思考……慢下來,慢是一種享受。
淡淡地看庭前花開花謝,慢慢地賞天外云卷云舒,讓心靈感受到久違的寧靜。
給心靈留一座房子,房前種菜,屋后栽花,讓生活禪意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