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英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101-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是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文本的含義是多元的,對文本的解讀,本來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過程,有時候,解讀超出了作者自身,也是運用多元視角,重構文本的價值取向。
1 從學生作業(yè)中審視《背影》
教學《背影》這篇課文后,一位女生在作業(yè)里告訴筆者。她從朱自清的文字中讀出了生離死別。筆者忽然被觸動了。她的答題意思是:
祖母去世了,“我”連她的背影也見不到了;父親走了,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父親給我的信里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則可能預示我永遠也見不著父親了。
她說這篇散文不僅寫人間的至愛,也寫人間的至痛。痛就痛在人生自古傷離別。這位還只是初二年級的學生,讀得多么深細,又何等入情!我于是想起了李密《陳情表》的“生孩六月,慈父見背”的“見背”。“背”字的原義就是離開、離別,而引申為去世。《背影》以寫祖母奔喪始,又以寫父親說“大去之期不遠”終,最后說起父親從“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到“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正是老人的一種暮年心態(tài),使做兒子的特別敏感到和父親訣別之日可能真的已經不遠。父親的背影,恰又在“讀到此處”在此出現(xiàn),并不是作者特別的安排?!氨秤啊币呀洸粌H是“離別”的意象,而且也是“訣別”的意象了??刹豢梢哉f,《背影》以寫祖母奔喪始,又以寫父親說“大去之期不遠”終,最后說起父親從“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到“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正是老人的一種暮年心態(tài),使做兒子的特別敏感到和父親訣別之日可能真的已經不遠。朱自清在這篇短短的散文里,通篇寫的都是“背影”呢?我想是可以的。短短的回憶文字中,寫了四次流淚,都與別離有關。男兒有淚不輕灑,灑的都是離人淚。文章的最后一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分明是極其沉痛地傳達了這兩種情感,也就是人生無可奈何的別離感和無從逃脫的滄桑感。這里當然留有時代的印痕,但如果說它也是一種普世的情懷,是普遍的人性,今天大概也會被大多數讀者所認可吧。
這位學生就曾從“背影”中讀出“訣別”的意涵;而筆者既贊同又欣賞這位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筆者本人也從“背影”中呈出“見背”之隱。
2 抓住四次“流淚”,重新解讀《背影》
對《背影》的“再讀”其實就是“重新解讀”,她抓住“冬天”“迂”和“淚”三個關鍵詞展開對《背影》新的解讀。傳統(tǒng)分析《背影》,都不會遺漏朱自清的四次流淚,但比較強調“淚”中的懺悔思念等等。這樣的思維路徑還是把《背影》定位為一篇純粹寫父愛的文章。其實,這很不夠。如果說只看到“四次灑淚”,肯定表面化了。課文《背影》中寫到的四次流淚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次流淚。直接原因是“想起祖母”。祖母是一個象征,代表著曾經親近的鮮活生命的溘然長逝。而作者,算是親歷了這個“逝去”的全過程,這是銘心刻骨的生命體驗。
第二次流淚。直接觸動于父親買橘子的衰老背影。這里也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健康的生命失去健康,一副有力的肩膀不再有力,一個強健的背影不再強健……“衰老”是生命的唯一的歸宿。作者的淚,是因為親睹了更親近的人的生命由強而衰的全過程。與其說在這個地方朱自清從背影中讀懂了父愛,還不如說,他讀懂了承載愛的原來不過是生命的悲涼和衰頹。這是一種生命的無助感。
第三次流淚。是因為“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了”。這是活著的告別。人群依舊“來來往往”,親人“混入”而不可尋。未死而別引發(fā)心痛,觸動心懷的乃是生命的虛無感和情懷的孤獨感。
第四次流淚。作者最后一次的淚水又為“死亡”而流。父親一句“大去之期不遠矣”攻開了作者心靈的閘壩。這并非父親為了感動兒子的矯飾之詞。對于父親,乃是風刀霜劍嚴相逼之后的自我放逐。對于兒子,更是稍經世事之后的心靈共鳴。人生實苦,“大去”的不僅僅是生命本身,更是生命的激情啊!
這些淚水,其實全都是生命的感悟。它們貫穿全篇,悄悄編織起來了《背影》的另外一條情感脈絡。這也許是連朱自清先生自己也未意識到的。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無意識地往往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接近本質的。以祖母老年生命的結束開端,以另外一個生命宣布自己即將結束而結尾。這其中,是不是有一種隱喻:《背影》是由一聲一聲的生命哀嘆組成的,由一粒又一粒的生命淚珠串成的。它傳遞著生命的告別。告訴我們生命走向衰頹和滅亡是一個必然。生命,留給我們的永遠是背影……”我們從“背影”中析出“背”和“影”之間的張力。不僅以“生死感”解釋朱自清流淚的原因,還從“剎那主義”中探出他用“生死眼”看其父親“背影”的思想根源。
3 從《背影》中感悟人生
在《背影》解讀中關于“生與死”的生命感悟“其實是來自《背影》中父子的人生感悟?!侗秤啊芬晃奶N含著朱自清的人生哲學。他的原話有兩處:
“……只讀到父愛,卻沒有讀悟到,這‘背影二字實際泄露了朱自清的‘人生觀念”。
“……有嘆,有哀,有痛,有惜!流露的正是朱自清的人生觀念”。
《背影》表面是寫父子深情,實質傳遞的是一種生死觀,是通過寫親情等來寫生死(命)。”那就顯得更符合常理和事實,也更容易獲得接受。
總之,對于《背影》這個經典文本的解讀可以見仁見智,構建多元視角,重新詮釋文本。將自己的解讀理解為是潛入文本,深入解讀,細細品讀,會有不一樣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