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干部抱怨,來自基層群眾的意見不好征求,而且“錯誤意見”數(shù)量甚多,徒增工作強度,令人苦惱。
實際上,所謂“錯誤意見”,相當一部分是由于群眾不明情況而產(chǎn)生的曲解、誤解。一些意見之所以在征集者看來“質量不高”,其實也可能與征集方式和過程有關,比如,事先情況說明不到位,溝通引導不充分,未及時解答群眾的困惑和問題。若是因為缺乏耐心、怕惹麻煩,就對這些意見視而不見,甚至否定征求意見的必要性,那就走向了反面,不僅會消解群眾參與的熱情,也與轉變作風的初衷相背離。
所謂“錯誤意見”,不是溝通的真正障礙。恰恰相反,仔細思考“錯誤意見”產(chǎn)生的原因,乃至把它當作了解民意的一個渠道,對群眾指出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群眾產(chǎn)生的誤解及時澄清,完全可以增進溝通、達成理解。有了這樣的態(tài)度,相信會有更多人在征求意見中積極參與,提出有價值的好建議、真意見。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