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飛 華薇娜
〔摘要〕選取Web of Science數(shù)據庫中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文獻為研究樣本,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分別從各年文獻量、來源期刊、機構、作者以及研究熱點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韓國海洋學研究始于70年代初,90年代末迅速增長;國立首爾大學是韓國海洋學研究高產機構;對黃海等海域的探索是韓國海洋學研究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韓國;海洋學;科學實力;WOS;文獻計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7.026
〔中圖分類號〕G25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7-0138-06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資源的競爭已經從陸地轉向了海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蘊含著巨大礦產資源、藥物資源和生物資源。朝鮮半島三面環(huán)海,韓國地處朝鮮半島的南部,其管轄海域面積約為444 000平方公里,擁有3 153個島嶼,灘涂面積約是路地面積的4%,是世界五大灘涂區(qū)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韓國挖掘海洋潛力的意識。此外,早在1999年,韓國海洋水產部就制定了21世紀的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次年,韓國海洋水產發(fā)展委員會和國務會議批準了這項戰(zhàn)略,并命名為《Ocean Korea 21》[1-2]。在這份戰(zhàn)略報告中,韓國提出要在2030年成為開發(fā)世界五大洋的海洋強國。因此,全方位地了解韓國在海洋領域的科研實力,可以為中國海洋科研事業(yè)提供借鑒和參考,本文試圖通過對韓國海洋學主題文獻的調研與分析,反映韓國海洋科學的研究現(xiàn)狀。
Web of Science(簡稱WoS)是美國湯姆森路透公司基于Web構建的大型綜合的、涵蓋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數(shù)據庫平臺,迄今為止收錄了萬余種最具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本文選取WoS數(shù)據庫下3個核心子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1900年至今)、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900年至今)和A&HCI(人文藝術科學引文索引-1975至今),選用Ocean等海洋相關學科字段進行檢索(檢索截止時間為2016年初),共收集到2015年之前韓國海洋科學相關文獻2 221篇。本文以這2 221篇韓國海洋學相關文獻為分析樣本,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從各年文獻量、來源期刊、機構、作者以及研究熱點等角度展示韓國海洋學研究的科研實力。
1各年文獻量分析
各年產出的文獻量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尺度之一,從年代文獻量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科研產出的實況及變化趨勢。筆者按年份整理了2 221篇韓國海洋主題的研究文獻,并以此為據繪制了各年文獻量分布圖,如圖1所示。
圖1可以看出,韓國海洋學相關文獻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最早發(fā)表時間是1973年,分別是發(fā)表在《加拿大水產研究委員會雜志》(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上的《韓國:通過漁民培訓促進發(fā)展的案例研究》(Korea:A Case Study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Through Fishermens Training)[3]和《韓國公海漁業(yè)的擴張》(Expansion of Korean High Seas Fisheries)[4],由此可以看出,韓國的海洋研究起步于漁業(yè)。根據圖1顯示的趨勢變化,可以將韓國海洋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3-1993年):這一階段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文獻產出量均不超過11篇,由于韓國70、8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要發(fā)展養(yǎng)殖漁業(yè),所以這一階段的文章基本以圍繞漁民培訓、漁業(yè)擴張等主題展開的。
第二階段(1994-2015年):這一階段,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法》的頒布和實施,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逐步進入發(fā)展期,韓國政府為適應國際形勢的需求,成立了海洋水產部,并于2000年制定了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海洋學主題文獻在這一年迅速增長到54篇;2012年,韓國海洋學文獻產出量增至177篇,比2011年增長了4628%,是43年間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筆者分析,韓國政府于2011年開始在獨島建立“獨島綜合海洋科學基地”,2012年又舉辦了世界上首個以大海為世博園區(qū)的世博會[5],政府的支持和科研設備的齊全增強了韓國對海洋學研究的能力對推動韓國海洋學的研究有著重大的影響;2015年,韓國海洋學文獻量達到最高248篇。
2來源期刊分析
期刊的載文量能夠反映期刊在某學科領域內的學術影響力和辦刊水平。韓國海洋學主題文獻共涉及81種期刊,平均每種期刊載文量2742。本文采用期刊等級制來選取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為“權威期刊”,排在前6%~20%的為“核心期刊”[6],表1列出了載文量高于50篇的11種期刊。
從表1可以看出,這11種期刊占期刊總數(shù)的1358%,說明均是核心期刊,載文量占總文獻量的547%,尤其是《OCEAN ENGINEERING》(《海洋工程》),載文量高達346篇,位居第一,其次是《OCEAN SCIENCE JOURNAL》(《海洋科學雜志》),文章總量達到142篇。
影響因子能夠很好地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期刊學術影響力和作用就越大[7]。這11種期刊,除《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地球物理研究雜志:海洋》)未查到外,其余期刊影響因子均介于0~3之間,僅有4種期刊影響因子高于2,其中《MARINE GEOLOGY》(《海洋地質學》)影響影子最高為2710,載文量最高的期刊影響因子只有1351。
3機構分析
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文獻共涉及1 019所機構,表2對發(fā)文量高于50篇的前13所機構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中可以看出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重要機構的分布情況。
這15所機構均是來自韓國,包括國立首爾大學、韓國海洋研究與發(fā)展研究所、釜山大學、釜慶國立大學、韓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漢陽大學等機構,其中有4所機構是科技院所,其余均是高校,這說明韓國海洋學研究的高產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且更傾向獨立研究。
從發(fā)文量來看,國立首爾大學、韓國海洋研究與發(fā)展研究所和釜山大學是韓國海洋學研究的高產機構,其發(fā)文量均在250篇以上,其中國立首爾大學發(fā)文464篇,位居首位。釜慶國立大學和韓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發(fā)文量在100篇以上,漢陽大學、國立全南大學及仁荷大學發(fā)文量在90以上。
不同研究機構對海洋學研究的視角和側重點不一樣,盡管也有相似之處。國立首爾大學更關注日本海和黃海領域內防波堤的設計和構建問題;韓國海洋研究與發(fā)展研究所和韓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均注重對黃海和中國東海的關注,但前者對郁陵盆地的鉆探有所研究,后者則對南大洋的開發(fā)投入更多精力。
4作者分析
韓國海洋學研究文獻共涉及8 860人次,為了對其合作情況進行分析,本文選取發(fā)文量不少于15篇的作者繪制了合著網絡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韓國海洋學研究相關的重要科研人員及合作情況。如圖2所示,圖中的節(jié)點表示作者,連線表示其兩端的作者節(jié)點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xiàn),節(jié)點的大小表示作者的點度中心性,即作者的合作者越多,節(jié)點越大,連線的粗細表示作者的合作次數(shù)。
從圖2可以看出,韓國海洋學研究文獻作者的合作關系比較密切,來自東明情報大學(Tongmyong Univ)的Kim,K、釜山大學(Pusan Natl Univ)的Lee,S H、安陽大學(Anyang Univ)Lee,J H等作者的中心度較高,且與多數(shù)作者間的連線較粗,側面反映了這些作者知名度較高,與其合作的人數(shù)較多,其中作者Lee,S H發(fā)文量74篇,位居第一。Seo,J K、Kim,B J和Paik,J K這三位作者之間合作緊密,并且已經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黃金三角關系,其中又以Kim,B J和Paik,J K之間的連線最粗,共合作18次,表明雙方間的合作力度最大。總而言之,韓國海洋學研究相關論文的作者合作網絡圖是一個連通圖,涉及作者比較多,作者間的合作次數(shù)也比較多,說明韓國海洋學研究作者間的合作已經成熟,所涉及的作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聯(lián)系。
5研究熱點分析
對韓國海洋學主題文獻研究的熱點分析主要通過關鍵詞的詞頻統(tǒng)計,對關鍵詞詞頻的統(tǒng)計與分析,可以確定韓國海洋主題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通過統(tǒng)計,共得到5 642個關鍵詞,本文選擇詞頻不低于的10的關鍵詞進行研究熱點分析,繪制表格如表3所示。為了確保分析的準確性,需對所選關鍵詞進行簡單的合并處理,如合并East/Japan sea、Japan/East sea子順不同的同義詞;tidal flat、tidal flats等單復數(shù)形式的同義詞;Wave、wave等大小寫不同的同義詞以及model、modeling等詞形不同的同義詞,此外,排除East Sea、growth、modeling模型等指向不明卻的詞,共得到34個關鍵詞。
由表3可以看出,韓國對海洋學主題研究主要包括海域、氣候、水文、潮汐、資源以及地形等,其中對黃海、東海/日本海和中國東海的研究占很大的比重。究其原因,黃海、日東海/本海和中國東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海底資源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黃海地處西太平洋地邊緣海,它位于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北面和西面瀕臨中國,東鄰朝鮮半島,仁川和南浦均是黃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除此之外,黃海還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包括太平洋磷蝦、扇貝和虎鯨等,因此,黃海漁場名聞遐邇;東海/日本海東側是日本,西側是中國、朝鮮、韓國和俄羅斯,各國為了爭奪海域的漁獲而引發(fā)不少領土糾紛,由于韓國和日本對海域名稱雙方意見不能同一,所以達成協(xié)議,“東?!焙汀叭毡竞!边@兩個名稱同用。東海/日本海海底有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此外,東海/日本海特殊的水文特性造成了其對污染物處理能力有限,這也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中國東海是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的海洋戰(zhàn)略要地,也是具有主權爭議和區(qū)域劃界問題的海域,沿海分布眾多島嶼,海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魚類資源,但隨著進港的船只越來越多,其眾多海域出現(xiàn)了無魚可捕的現(xiàn)象,領土紛爭和資源的過度開采都成為研究者研究的重點。
筆者還發(fā)現(xiàn),研究者在對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的過程中會涉及專業(yè)的分析方法和方程式,例如有限元分析法、高級面元法、布西涅克斯方程和數(shù)值分析法等。其中高級面元法2009年才被運用在韓國海洋學研究,國立首爾大學的三位學者在《Springing analysis of a seagoing vessel using fully coupled BEM-FEM in the time domain》[8]一文中首次采用了高級面元法對遠洋船舶進行分析,此外,僅有4所機構涉及到對高級面元法的研究,分別是國立首爾大學、大宇造船及船舶工程公司、韓國仁荷大學和三星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其中國立首爾大學對此方法有更深入的研究。
6結語
通過對Web of Science數(shù)據中收錄的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文獻的統(tǒng)計,得出以下結論:
(1)通過對各年文獻量的研究,韓國海洋學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至今已發(fā)展44年,1973年發(fā)表了第一篇韓國海洋學研究文獻,直到1977年才有相關文獻的發(fā)表,1998年后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總體來看,韓國海洋學研究文獻隨著海洋政策的頒布呈波動上升趨勢且研究領域也在逐步擴大和深入。
(2)通過對來源期刊的研究,文獻分散刊載在不同期刊上,涉及期刊較多,但期刊影響因子均不高,其中《OCEAN ENGINEERING》(《海洋工程》)載文量最高,但影響因子只有1351,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MARINE GEOLOGY》(《海洋地質學》)。
(3)通過對機構的研究,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的主力機構均是來自韓國的高校和研究院所,且這些機構的研究主題各有不同,其中國立首爾大學表現(xiàn)最為出眾,發(fā)文量也最高,除此之外,韓國海洋研究與發(fā)展研究所、釜山大學、韓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4)通過對作者合著的研究,韓國海洋學研究作者間的合作已經成熟,涉及作者較多,作者間存在廣泛的聯(lián)系。
(5)通過對研究熱點的研究,黃海、東海/日本海和中國東海等海域是韓國海洋學研究的熱點方向,其中包括對海域、氣候、水文、潮汐、資源以及地形等研究,有限元分析法、高級面元法、布西涅克斯方程和數(shù)值分析法是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總之,韓國海洋學主題研究的發(fā)展逐漸成熟。希望通過本文對韓國海洋科研實力的探析,為中國海洋科研事業(yè)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侯典芹.從海洋政策的演變看韓國的海洋意識[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38-42.
[2]劉洪濱.韓國21世紀的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J].太平洋學報,2007,(3):80-86.
[3]Koh YH.Korea:A Case Study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Through Fishermens Training[J].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2011,30(12):2368-2372.
[4]Ahn M N.Expansion of Korean High Seas Fisheries[J].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2011,30(12):2468-2470.
[5]束必銓.韓國海洋戰(zhàn)略實施及其對我國海洋權益的影響[J].太平洋學報,2012,(6):89-98.
[6]邱均平,李愛群,舒明全.中國學術期刊分類分等級評價的實證研究[J].中國出版,2009,(4):38-42.
[7]史慶華.影響因子評價專業(yè)學術期刊的科學性與局限性[J].現(xiàn)代情報,2006,(1):35-36,40.
[8]Kim,Yooil,Kim.Springing analysis of a seagoing vessel using fully coupled BEM-FEM in the time domain[J].Ocean Engineering,2009,36(11):785-796.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