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從跟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論公共空間意識教育》一文中指出,公共空間意識是公共空間和個人之間產生積極互動和影響的橋梁和中介,是個體對于自己在公共空間中的地位,應享權利和應履行義務的自覺意識,是一種“成人”意識。公共空間意識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一種公共性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主體是關心公共福祉的公眾。其基本內容包括:公有共用和公共規(guī)范意識教育;公利共謀和公共參與意識教育;公義公理和公約意識教育。其中,公共規(guī)范意識是公共空間意識中最基本的意識,公約意識則是公共空間意識結構中最高層次的一種意識。
為培育學生的公共空間意識,第一,應確保私人空間及其權利不受侵犯。為此,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義隨意進入學生的私人空間,如宿舍、書包、日記等,不得強制學生敞開自己的私密世界;要懲罰不正當侵犯學生私人空間的教師。第二,實現公私互利。即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能為個體爭取權利、展示個性的公共空間及其活動,如懇談會、個人秀等等。第三,創(chuàng)設各類公議空間和公議活動。為確保公議空間得到保護和充盈、公議活動得以開展,學校管理要走向自我治理,成員之間的關系要建立在水平而非垂直的關系之上,學生擁有公共參與和公共決策的權利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