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潮 周彥瑜
我們的父親周世釗,字惇元又名敦元、東園,是著名的教育家、詩人和愛國人士。1896年,他出生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花明樓區(qū)石子沖的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逝世于長沙。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后轉入一師,1918年畢業(yè),其間與毛澤東同班學習。1918年,他是首批參加新民學會的會員。一師畢業(yè)后,曾在長沙市修業(yè)小學教書,后與謝覺哉輪流主編《湖南通俗報》。1921年,父親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學習教育與文學,1927年畢業(yè)(中途輟學從事教學,1926年復學)。1925年開始,他陸續(xù)在周南女子中學等校教書,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同時擔任了一些行政工作,如湖南第一師范校長、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副省長、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等。
父親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他與毛澤東在一師同班讀書,同在修業(yè)教書。共同參加新民學會,合著文章,切磋詩藝。終生相交63年,知人知心。毛澤東對周世釗有多次品評,茲擇其四次品評介紹如下:
愛我、益我
1920年3月14日,毛澤東由北京致函長沙的周世釗,信長2000余字,信中寫道:
惇元吾兄:
接張君文亮的信,驚悉兄的母親病故!這是人生一個痛苦之關。象吾等長日在外未能略盡奉養(yǎng)之力的人,尤其發(fā)生“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痛!這一點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個樣的!
早前承你寄我一個長信,很對不住!我沒有看完,便失掉了!但你信的大意,已大體明白。我想你現時在家,必正綢繆將來進行的計劃,我很希望我的計劃和你的計劃能夠完全一致,因此你我的行動也能夠一致。我現在覺得你是一個真能愛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倘然你我的計劃和行動能夠一致,那便是很好的了。
…………
信中強調:“我現在覺得你是一個真能愛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簡言之是一個“愛我、益我”的人。
1917年,湖南一師學友會改組,毛澤東任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周世釗任文學部部長。在“人物互選”中,毛澤東獲49票為第一名,周世釗獲47票為第二名。1918年,他們都成為新民學會的首批會員。1919年,周世釗邀請毛澤東到修業(yè)小學兼課,寒冬季節(jié),周世釗經??吹矫珴蓶|的房里燈火熒熒,深夜不滅。周世釗常去勸他早點休息。毛澤東卻說:“約稿未齊,出版期迫,不得不多寫幾篇,少睡幾點鐘沒關系?!泵珴蓶|工作忙碌,生活十分簡樸。他的被子單薄,有時睡到寒凍難受時,毛澤東就卷著自己的被子到周世釗床上共睡互相取暖。共同度過寒冷的長夜。此時,毛澤東正在主編《湘江評論》,周世釗任顧問。
他們同床共睡,在第一師范時期已經有過,但遠沒有這時親密。他們在做完全相同的夢:要改造中國與世界,打倒列強,打倒軍閥,救中國。對毛澤東而言,周世釗是一個真能愛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同樣,對周世釗而言,毛澤東何嘗不是一個真能愛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
駿 骨 未 凋
1949年11月15日,毛澤東由北京致信長沙的周世釗,信中寫道:
敦元學長兄:
迭接電示,又得十月二十八日長書,勤勤懇懇,如見故人。延安曾接大示,寄重慶的信則未收到。兄過去雖未參加革命斗爭,教書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城南學社諸友來電亦已收到,請兄轉告他們,感謝他們的好意。兄為一師校長,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倘有可能,尊著舊詩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
…………
1949年的毛澤東稱道周世釗“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其中“駿骨未凋”系回應周世釗在1949年10月28日致毛澤東信中所述詩句“卅載青凋駿骨,九州明月亂離腸”的。
父親在1949年10月28日致毛澤東的信
中說:
這些年來,我很慚愧,自己因循頹廢,沒有長進。因湖南自馬日事變后,環(huán)境惡劣,我非豪杰之士,不能奮起斗爭,不免漸漸墮入了苦悶、消沉的深淵,甚至完全喪失了前進的勇氣。記得在抗戰(zhàn)的末期我曾寫了一些舊詩,中有一律:“人世紛紛一戲場,獨驚歲月去堂堂。沐猴有冕終為笑,載鬼同車亦自傷。卅載青氈凋駿骨,九州明月亂離腸。長沙自古稱清絕,我欲高歌學楚狂。”如此,可見我生活煩惱的一斑了。
我固然不敢自己寬恕自己,但也不肯承認我是自甘暴棄的人,我還能在沉悶的生活中謹守我教書的崗位,和粉筆、黑板結了不解之緣。今年暑假,在長沙將解放的時候,由于同事和學生的強拉代理一師校長(原任一師的校長是熊夢飛)一直到現在,雖很想奮發(fā)精神,為文教事業(yè)盡一點力,但終恐事與愿違,不易收到很好的結果。
現在全國已將完全解放,革命大業(yè)也將達到完成的階段。這一方面應可稍慰兄三十年艱苦奮斗的心懷,一方面也部分地滿足了全國勞苦大眾的期望。不過此后新社會新國家的建設工作至艱至鉅,還要勞心力、絞腦汁,一切意外困難的襲擊,恐怕也不能盡免。好在有著堅貞不渝精神和精練正確的決策,事業(yè)雖艱,成功可必。除新社會之爛汙,致斯人於康樂,使消沉已久的人能夠看到這種空前偉大的盛況,真要感到無限歡欣和快適。只恨自己無能,不能為涓埃之助,又使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父親在剛剛解放之際就向老同學毛澤東敞開心扉,認為自己這些年很慚愧,因循頹廢,苦悶消沉,對受任一師校長,恐事與愿違。只恨自己的無能,不能為新社會盡涓埃之助。
毛澤東在復信中高度評價了周世釗,稱他為一師校長是深慶得人的事,是“駿骨未凋”,這是毛澤東對父親的深切關懷,極大地鼓舞了父親的生活意志與工作積極性,是一場沁人心脾的及時雨。
賢 能 得 兼
1958年10月25日,毛澤東由北京致信長沙的周世釗,信中寫道:
惇元兄:
賜書收到,十月十七日的,讀了高興。受任新職,不要拈輕怕重,而要拈重鄙輕。古人有云: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這個人是可以兼的。年年月月日日時時感覺自己能力不行,實則是因為一不甚認識自己;二不甚理解客觀事物——那些留學生們,大教授們,人事糾紛,復雜心理,看不起你,口中不說,目笑存之,如此等類。這些社會常態(tài),幾乎人人要經歷的。此外,自己缺乏從政經驗,臨事而懼,陳力而后就列,這是好的。這些都是實事,可以理解的。我認為聰明、老實二義,足以解決一切困難問題。這點似乎同你談過。聰謂多問多思,實謂實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總是比較能夠做好事情的。你的勇氣,看來比過去大有增加。士別三日,應當刮目相看了。我又講了這一大篇,無非加一點油,添一點醋而已。
…………
1958年的毛澤東稱道周世釗是賢者加能者,是可兼賢與能的。此處毛澤東引用古人的話激勵父親。他從賢德與能力兩個方面對父親進行了深刻的評價。從中我們能看到的毛澤東評點數百名古今中外人物中,這樣的評價是極為罕見的。
名人、老實人
1971年8月27日,毛澤東曾經說過,周世釗是湖南名人,是個老實人。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在2012年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講述了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提到周世釗。文章寫道:
毛主席肯定地說:民主黨派還要存在。有的地方說不要了,不要太急了,急不得。你們湖南有個人叫周世釗,是個名人,是我的老同學?!拔逡弧惫?jié)周世釗來了,上了天安門。我問他民主黨派還要不要,這個人算是個老實人,他說民主黨派里也有現行反革命分子,有些歷史上有一點反革命行為。這是對個人講的。對民主黨派來說,他們沒有搞翻案,他們也沒有發(fā)指示。作為民主黨派來說,還是可以存在的。但作為民主黨派內部某個人來說,有的人是有問題的,少數人問題很嚴重。他們中間也有左派,也有中派,也有右派。不要籠統(tǒng)地說民主人士都好或都不好。
毛澤東說,周世釗是湖南名人,是老實人,可以算是毛澤東對周世釗畢生的總結和品評,是他與周世釗相交63年的結論。
從1921年到1972年,時間跨度51年,周世釗實踐了三諫毛澤東,他們的友誼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同樣,從1920年到1971年,時間跨度仍為51年,毛澤東四評周世釗,他們的友誼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毛澤東在1971年評周世釗是老實人,老實人在1972年筆無遮攔,上書了那封要嚴懲林彪一伙、要落實干部政策、要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要解放軍學全國人民的信。信中對青少年問題闡述很多,講到共青團,少先隊,而沒有“紅衛(wèi)兵、紅小兵”的字眼,要培養(yǎng)各種專家,理工科大學要特別重視提高教學質量,恢復科技大學,適當延長其學習年限,文科大學要設置歷史研究所,要出版各類書籍,反對打擊報復等。這些內容都是一個真正的愛國志士才能在當時的情況下寫出,才敢于上送的。這種認識與膽略來自對祖國、對人民、對領袖、對友人的赤誠之心。此信是1972年10月2日毛周會見后周世釗交給毛澤
東的。
明代人蘇浚在《雞鳴偶記》中給畏友下了個定義: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畏友也。而著名的《胡氏家訓》又說:畏友甚于嚴君。周世釗在1972年8月的政治氣候中能向毛澤東提出如此八條,難道不是畏友、諍友、摯友嗎?難道不是老實人所為嗎?只有交深才能言重,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諫言的信任。
毛澤東四評周世釗,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并無過分溢美之詞,也是十分理性的。正因為有如此的四評,促使周世釗能夠三諫毛澤東,對毛澤東推心置腹,肝膽相照,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實人;做一位真正的能者與賢者;做一位至死也駿骨未凋,永遠奮斗的人;做一位熱愛毛澤東并有益于毛澤東的人。
(編輯 姚建萍)
(作者是周世釗的女婿、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