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是幫助學生搞好學習的催化劑,是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激情的興奮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本文中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討論。
一、課堂討論的幾個誤區(qū)
課堂小組討論太流于形式了吧!這樣的討論又有什么實效可言?課堂討論究竟為了什么?需要多長的教學時間?目前的課堂討論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筆者在分別抽查了兩個班級,共300人中開展調查,其結果如下:討論有無中心主題占36%;討論時間是否充足占72%;小組人員是否都參與并發(fā)言占54%;教師在討論中是否有指導占85%;討論時紀律好不好占44%。從調查結果分析,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只是走過場,因為討論中心不夠突出或者不夠明確;在討論前,沒有給予學生清晰的指引,致使學生討論時紀律散漫,喜歡怎么說就怎么說。
二、課堂討論應具備的要素
1.明確課堂討論的目的。討論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學生得到滋養(yǎng),同時提高教學質量。而不合目的的討論徒具形式,收效甚微,乃至意義了無。
2.設計切實的課堂討論話題。教師應設法讓學生討論話題時有興趣說,有話可說。就同一課來說,上面提到的“Robots”一文中提出的討論問題,不妨改成:“If you were Ton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Claire and humans before being rebuilt?”這樣學生站在機器人的立場上,不但體現(xiàn)了主體意識,也為理解本文的主題作好了鋪墊。又如,在上SB2 Unit4“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課時,我把課堂討論的話題設計為 “保護野生動物”(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但是,這個話題涉及的范圍太廣,學生討論起來有困難。所以我就采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從吃野生動物縮小討論范圍,明確討論的方向。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 Some animals are dying out.
2. The balance of nature will be broken.
3. Some diseases become a danger to human.
像這樣的話題具體而有實際意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技能,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課堂討論有效性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個套路,課堂討論也是如此。所以根據(jù)課文的文體類型、討論話題的難易程度,教師在開展課堂討論過程中,應該采取不同的討論方法,以便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
1.問題法。教師就課文內(nèi)容提問學生。但是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問題與理解課文大意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設計討論的問題是,教師要盡可能設計一些學生無法直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問題,這樣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得到鍛煉。比如,在SB4 Unit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 What adjectiv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Jane?”學生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而且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可以找出像“determined, capable,Kind, brave, devoted”等這些形容詞來回答問題,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得到了鍛煉。
2.串詞法。教師可以給出課文中幾個主要的詞匯或短語,讓學生經(jīng)過討論,將這些詞匯或短語串聯(lián)起來,寫出一段連貫、有意義的話。這種串編的過程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然后要求學生將這些短語串聯(lián)起來,簡單地復述課文故事,這樣學生不但操練了這些短語的用法,同時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圖表法。教師準備和設計表格,讓學生以閱讀課文內(nèi)容為依據(jù)填寫表格;或是教師利用教材的圖片和其它有關的直觀圖片,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填表格討論和看圖討論中,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比如,在Unit2 Healthy eating的 Reading中結合健康飲食的話題,設計了如下的討論;討論Wang Peng 和Yong Hui兩家快餐館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
Strength Weakness
Diets in Wang Pengsrestaurant
Diets in Yong Huisrestaurant
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從文章中找到了相關的信息,接著進一步討論了健康的含義:健康的生活除了要平衡飲食之外,還要注意什么?
4.情景操練法。討論教學也可以運用于語法課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例如在情態(tài)動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進行情景操練:上課了,但是Zao Xiang同學還沒有來。教師問:“ Why is Zao Xiang absent?”
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將各種理由的可能性用情態(tài)動詞表達出來,越多越好。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枯燥的語法課堂傳來了學生們積極回答的聲音,同時也達到了操練和鞏固語法的目的。除了上述幾個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比較法、辯證法、編對話等各種方法。
四、總結和評價
隨著英語課改的深入,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xiàn)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但是在多次聽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的小組討論中,學生在回答交流結果的時候,根本沒有用到:“Our group think…或是In our group, some think…others think…”,而只是會說:“I think...”。沒有合作后的匯報,沒有合作后的成果展示。那么,先前的課堂討論根本沒有意義。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小組討論的步驟和方法,使學生懂得討論學習和個人學習的區(qū)別,懂得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歸納,如何幫助等,學會與其他同學進行真正的對話,以優(yōu)化討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陸紅芳.英語課教學探索[J].祖國,2013,20:94.
[2]邊慧.討論式教學應如何調控討論過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8:116.
作者簡介:熊炎中(1974.8—),男,湖南益陽人。湖北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