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英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的確是一首絕好的詩:形象至美,詩意至純。
《氓》敘述的是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shù)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癡情女子和負(fù)心漢的情感故事。誦讀之中,仿佛仍能聽到女主人公催人淚下的悲愴呼聲,仍能看到她哀傷堅貞的感人形象。
《氓》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特別鮮明。一個是狡詐負(fù)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流亡到衛(wèi)國的一個農(nóng)民,“抱布貿(mào)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手段,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jié)婚以后,暴露了丑惡的嘴臉。過去是有說有笑的溫存,現(xiàn)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貼切。詩文中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yǎng)蠶繅絲的家庭副業(yè),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涉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dāng)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忙安慰他,“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追求自由戀愛。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jié)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勤勞,把家務(wù)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勇敢的棄婦。此詩通過氓和女子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一清二楚。本詩通過女子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tài)度,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備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在《詩經(jīng)》中可視為《氓》的“姊妹篇”的是《邶風(fēng)·谷風(fēng)》?!豆蕊L(fēng)》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位被遺棄的女子,不同的是她對喜新厭舊,已經(jīng)另娶新人的男子仍抱以極大的希望。她對親手操持起來的家懷有深厚的感情,當(dāng)想到自己在這個家已無一席之地時,她痛苦萬狀?!包w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偕死”,她悲戚的哭訴和哀求,與《氓》中的女主人公相比顯然是過于凄愴和柔弱了。自然,無論是怨恨還是希求,對于強橫的夫權(quán)加在她們身上的重壓來說,她們都是永遠(yuǎn)備受蹂躪的弱者。
可是千百年來,《氓》的詩意一直受到嚴(yán)重歪曲。這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人,在整個封建時代,一直受著奚落,得不到同情?;虺庵疄椤耙L(fēng)”,或貶之曰“奔女”。《詩序》曰:“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之,淫風(fēng)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fù)相棄背。”為維護封建婚姻禮制,歷代牽強附會之說甚多。朱熹在《詩集傳》中說:“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述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把有傷風(fēng)化的種種根源歸罪于婦女的淫亂,這也是封建士大夫們慣用的做法。他們斤斤計較的無非是說,女子與氓的結(jié)合,不曾經(jīng)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恩格斯曾說:“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jié)都是由父母包辦,當(dāng)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妻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wù);不是婚姻的基礎(chǔ),而是婚姻的附加物?,F(xiàn)代意義上的愛情關(guān)系,在古代只有在官方社會以外才有?!迸c氓的自由結(jié)合,一直遭受封建士大夫們的破口大罵,豈不正好說明它有別于封建性的糟粕,而屬于民主性的精華嗎?至于她那悲劇性的結(jié)局,則更是對封建社會以至整個階級社會本質(zhì)的揭露。
《氓》是一首至純至美的詩,對它的解讀正是對這種至純至美的發(fā)現(xiàn)與挖掘。此詩通過女子的自述,串連了豐滿的形象,豐富了多彩的詩意,使那些超越千年的事件與人物又鮮活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確實不可多得。
[作者單位:湖北天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