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北京孔廟的賣紀(jì)念品處,反復(fù)地放著古樂器塤的音樂磁帶,十分地悠遠蒼涼。從遠古飄來的聲音,重重地敲擊著自己麻木的靈魂。問了一下價,賣15元一盤,只覺得太貴,就放下了。
出了孔廟大門,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進去還得花15元買門票,便作罷。心想或許別處還能買到。然而,別處竟然沒有。那塤的奇音至今揪扯著心中的悔,想起來就隱隱地針扎般地痛。
一次,街上來了個賣水仙花根塊的,我正騎著車去上班,懶得停下來,心想等一會兒下班時再買也不遲。可是,下班后再找時,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來非常喜歡水仙花的翠葉,哪怕就是不開花,只為那一叢亭亭昂首的青蔥也值得。然而,又一次與美好的東西失之交臂,那個冬的居處就沒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頭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詩情畫意來。
……
一次又一次地錯過,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讓自己夢魂牽繞的好東西。失去了,竟然就永遠無法找尋、無處可覓了。
錯過就是永遠的失去。人們非親歷不能明白這一點。
一次失足,將導(dǎo)致一生走不出創(chuàng)傷的陰影;一次墮落,將寫下黃河水洗不清的履歷;一次抉擇的不當(dāng),即能造成終生懊悔的遺憾;一次關(guān)鍵時刻的錯判,將形成永遠不能彌補的過失。
命運有時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頭,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機遇;成就有時就是沿著選中的路頭也不回地走下去,觀望等待得久了也會被淘汰;幸福有時就是吃盡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貪圖享受安逸的人很難體味得到;事業(yè)有時就是少說多做的人撿到的一枚果實,夸夸其談永遠都嗅不到她的馨香;榮譽有時就是付給孤獨的創(chuàng)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獲得這份報償。
功業(yè)、幸福、成就、榮譽,一個個都曾經(jīng)從每個人的面前經(jīng)過。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無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勝利的頂峰;錯過的人即將陷入無盡的煩惱,一點點跌入失敗的深淵。所以,世人永遠有高低中下之分。
錯過就是永遠的失去,這一點不容置疑。
(選自《初中語文專項現(xiàn)代文閱讀題型大突破·八年級》,方洲主編,華語教學(xué)出版社2009年,本刊有改動)
鑒賞空間
青楊的《錯過就會永遠失去》是一篇語言精美、意蓄雋永的議論性散文。錯過,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文章開頭擺出生活中一些錯過的現(xiàn)象: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錯過了那悠遠蒼涼的塤的奇音,錯過了那亭亭昂首的青蔥的水仙,以至于自己心中揪扯著無盡的悔。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錯過就是永遠的失去。然后運用氣勢磅礴的排比的修辭手法,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的方法,對這一觀點作了具體分析和深刻論述。結(jié)尾水到渠成地再次歸納文章的觀點,升華論述的中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我們不刻意地制造錯過,但一旦錯過了,就要學(xué)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我們在面對錯過時,有一顆從容灑脫的心,從而更加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在遺恨中,錯過了朝陽,又錯過了晚霞,甚至還錯過滿天繁星。我們要學(xué)會經(jīng)常反思,不斷地慢慢總結(jié)人生經(jīng)驗。須知:人生就是在錯過中收獲,在錯過中成長。
[讀有所思]
《錯過就會永遠失去》和《錯過》這兩篇文章都從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入手,寫了自己對“錯過”的獨特體驗,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請結(jié)合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兩位作者所持的觀點有何異同?
(雷寧玲/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