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奈爾
法國的電視節(jié)目枯燥乏味,但圖書出版業(yè)卻十分發(fā)達。法國人沒有在網上讀書的習慣,也沒有作者撰寫網絡小說?;蛟S會有幾部小說被放在網上供人免費閱讀,但這并不成氣候。大多數人喜歡紙質書,通常都是口袋版本,重量極輕。法國人好似很享受讀書,無論是在陽光燦爛的草坪上,還是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隨處可見人們手里捧著一本書在看,完全不在意身邊的環(huán)境如何擁擠、吵鬧。
許多著名旅游景點的主要通道上,常設有一個讀書小屋。這完全是政府行為,管理者是志愿者,看書也不收費,讓人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能夠在文字的海洋中探險。
法國人家中大多沒有書桌,在吃完飯后,餐桌就常是他們讀讀寫寫的地方。更多的時候,他們在家里任何一個地方拿起書來就讀。
法國的城市無論大小,都有很多書店,夾雜在出售時裝、美食的店鋪中。另外,每個超市也都有專門的售書區(qū)。書店的功能不只是售書,大家亦可在里面隨心所欲地看書,比如坐在地上慢慢地看。這里的書很少被塑封,即使有,也一定會留幾本樣書供大家翻閱。
在任何一座城市,人們都可免費辦理借書卡,憑借書卡可在城中任何一個區(qū)的圖書館免費借書,亦可借各類音樂碟片和影碟。因為大家愛讀書,舊書的買賣活動也經久不衰。塞納河岸邊沿河堤設有一排舊書攤,買書的人和賣書的人都是那么怡然自得,聊聊天,談一談文化變遷,或許在不經意間就能找到那本自己尋找已久的舊書。
在法國,出版并非難事,只要所寫的書有新意,文字功底足夠好,書就能出版。即使法國人口不多,且大家都喜歡到圖書館借書而非買書,圖書的銷售情況也很樂觀。比如皮埃爾·杜坎,他是一位醫(yī)生兼營養(yǎng)師,著有多本暢銷書,他的書共售出166萬冊。從出版傾向來看,整體上,法國出版界是作者引導讀者,出版社掌握著主流方向,不太受讀者的意愿與傾向控制。
小說的暢銷也得益于法國沒有文學雜志,并且無論什么報紙都沒有文學版塊。法國的雜志種類繁多,如時尚類、美食類、汽車類等,層出不窮,卻唯獨沒有文學類的雜志。而報紙真的就只是講講新聞,無論報紙有多厚、有多少個版面,都與文學不沾邊。
唯一與文字有關的是填字游戲。法國人如今又迷上了“數獨庫”——一看這名字就知道“數獨庫”是從中國傳來的游戲?,F在的報紙上肯定有一版填字母游戲或一版填數字游戲,法國人一旦抓住就低頭填寫,這是他們打發(fā)時間的最好方式。
(選自2016年第6期《讀者·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