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琛
近年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信息技術和網絡不僅成為教師學習提高的途徑,也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教改課題。下面就結合我在這方面的實踐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一、計算機網絡對于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
通過近年來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證明,將互聯(lián)網引入課堂,讓歷史學習聯(lián)上互聯(lián)網,對于歷史學科課程改革,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起了教學方法的革命。
學習歷史對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歷史學科內容浩繁,每一段歷史都涉及到一些生動、感人的事例、掌故,我們可以提取出來,精心選擇作為好的素材,設計成課件,為我所用。執(zhí)教《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時,設計了電腦動畫“臥薪嘗膽”。在觀看這部動畫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從勾踐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示:勾踐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歷史材料上能夠給予學生啟發(fā)的事例舉不勝舉。像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觀:這類人物及其事跡通過音頻、動畫展示給學生們,比起空洞地說故事,講道理行著更強的感染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增強他們的民族責任感。
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更適應創(chuàng)新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以往的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筆記,再加上參考資料和練習冊。這種學習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著一些缺點,比如,封閉性學習,使學習內容只局限于教材及有限的資料;文字式學習,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會使學生認為歷史枯燥、乏味;知識型學習,對記憶有利,卻無法借此提高自己的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
借助互聯(lián)網,可以完全改變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方式。你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權威的學習資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識點的詳細的解釋。你可以通過網上論壇與其他同學交流對歷史問題的看法,也可以自設論壇來展示你舌戰(zhàn)群儒的風采,更可以通過電子郵箱得到國內外著名的教師、學者的指導。
二、網絡信息化歷史教學的實施步驟
我們接觸互聯(lián)網,研討信息技術,歸根結底是要將之用于我們課堂教學,使之發(fā)揮巨大的效益。在兩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種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的新模式,下面結合《戰(zhàn)后初期的國際形勢和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來談談它的實施步驟:
1.布置課題。
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根據教學內容歸納出幾個典型課題,并對每個課題的研究提出指導性意見,布置給學生。
在《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課,我根據教材設計了四道思考題:“什么是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確立的背景和實質是什么?”“聯(lián)合國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有哪些機構?其宗旨是什么?你如何評價聯(lián)合國的作用?”“二戰(zhàn)后同盟國對德日法西斯是如何懲處的?程度有何不同?原因何在,產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和影響?”“兩極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評價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
2.分組研討。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題分成小組,通過互聯(lián)網以及各種報刊、書籍等來收集資料,并完成對資料的篩選、歸類、分析等過程,最后對課題做出解答。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活動給以適當?shù)闹笇?,如給學生講解如何確定搜索項,如何篩選搜索結果,選擇所需要的內容,如何辯別資料的真?zhèn)蔚取?/p>
3.學習交流。
在課堂上,各組學生選派代表介紹本小組的學習研討情況,結合課題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其他小組的同學參與討論和評價。
在《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節(jié)課上,學生使用多媒體課件對所學內容進行了介紹,有的同學在網上搜集了大量資料,有的同學找到了有關錄像,特別是在講解對德日法西斯懲處不同的影響時,有的同學通過互聯(lián)網找到了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遇難紀念碑前下跪的照片及評論,還有日本小泉內閣參拜靖國神社的報道以及亞洲各國的反應,日本教科書事件的專題介紹等內容,兩相比較,從而得出戰(zhàn)后對日本法西斯懲處不夠徹底,以至遺留下這些問題的結論。增強了他們學史、用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能力。
4.教師總結評價。
在學生介紹課題情況的基礎上,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予以指導,對教材內容在整體上進行總結,使學生知識系統(tǒng)、理解升華,并要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主要以鼓勵為主,也要適當指出在學習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進。
三、運用信息網絡化進行歷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根據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及經濟負擔為前提。因為各學校的發(fā)展水平不一樣,有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先通過網絡充實自己,為實施網絡化教學做準備。
2.必須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使用網絡知識的培訓。
信息網絡化教學是以互聯(lián)網為依托的,教師和學生的大多數(shù)必須學會上網,掌握簡單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學生會制作展示文稿,這樣會更有利于教學。
3.必須對學生進行文明上網的教育。
按照《青少年文明網絡公約》的內容教育學生,使學生明確上網的目的,教師要對學生上網的情況有一定的監(jiān)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