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孟
Q:2015年,你發(fā)起“予樂為民行”公益活動以及“超予愛心基金”,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A:我唱過好多城市的市歌,那這些城市的人可能多少會認識我,所以當我申請設(shè)立“超予愛心基金”后,就有很多人支持。
這一年,我在家鄉(xiāng)宜昌開了一場公益慈善音樂會,現(xiàn)場募集了1000多萬善款,當場發(fā)放了88萬,另外的錢作了一些定向捐助,比如捐給白內(nèi)障患兒等。那會兒正趕上學生放暑假,我們還資助了剛剛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給他們提供學費和旅行箱等等。
發(fā)起“超予愛心基金”其實是為后面的募款做準備的,不然募集這么多錢,就會有一個問題,錢放到哪里?
Q:最開始做慈善始于什么契機?
A:2003年我在大學期間參加了“保護母親河”活動,在大別山那邊碰到一群孩子,特別可憐,沒有錢上學。當時我們把兜里僅有的錢都給了他們,下山之后,趕緊聯(lián)系當?shù)貓笊鐜退麄兞x賣報紙,然后將所得送給了山上的孩子們。
當時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就是一種嶄新的感受,你會感受到生活對那些孩子來說是那么艱難,而他們又有那么多渴望,所以會有一種心疼。有的家庭因為子女太多,供養(yǎng)不過來,將孩子遺棄,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多無辜啊,那時我開始意識到我們要關(guān)心的不僅僅是個體。
這一年,我的母校華中師范大學建了一個愛心圖書室,我擔負每年幾萬塊錢的管理費用,同時也資助著幾個“希望之家”的孩子。汶川地震那年,我嘗試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大家為災(zāi)區(qū)捐款捐物,沒想到我的“粉絲”們響應(yīng)得非常積極,還派人把錢物、心意一并送去當?shù)亍?/p>
Q:未來在公益慈善方面有什么打算?
A:最初我是因為對不幸的感同身受才去做的慈善,但慢慢地,做慈善就成了我的習慣。一開始能量小,就跟同學一起做,后來成為公眾人物,就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打動更多人。
在慈善這條路上,我并沒有給自己設(shè)置方向和步驟。我認為這將是一個慢慢改變的過程,我自己在慢慢成長,能夠發(fā)揮的力量跟以前相比也會逐步增加,但以后如何深入地去做,我現(xiàn)在沒有確定的方向。我只是清楚地知道,很多人都希望做點善事,我呢,只是吸引了這些善的力量。
Q:做慈善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A:因為關(guān)注慈善、做慈善,結(jié)交了一大幫有愛心的朋友,包括我的“粉絲團”。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有人因為我的影響也加入到慈善的行列,這種善意的傳遞讓我很欣慰。
在做慈善的時候,會對很多事、很多人產(chǎn)生同理心、同情心,性格也慢慢變得平和,在跟人交往、交流時,會更溫和,讓人感到舒服。
很多人因為我的公眾形象而對我產(chǎn)生信任,所以,在做慈善時,他們會放心地把錢交給我(基金),知道在我這兒,沒有假,只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