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洪
女作家蕭紅的才華,主要得益于小時候祖父對她的啟蒙教育。聽,她正在念詩呢——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但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覺得念起來那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喊。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
——蕭紅《跟祖父學(xué)詩》
看,是不是特別有趣味?根本不知道是些什么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切全憑“好聽”而學(xué),一個小女孩“喊”出來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還要大。閱讀時,如果能夠抓住“喊”、“更”兩字細細體會,就更能真切感受到“我”小時候的天真、頑皮了。
捅馬蜂窩,一般人可做不到。你也許想不到,大作家馮驥才小時候可就是這么個不折不扣的“勇士”。不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脫下褂子蒙住頭頂,用上衣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作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兒地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
——馮驥才《捅馬蜂窩》
寥寥數(shù)語,就把捅馬蜂窩的整個過程生動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主要得力于作者童年時期真實的經(jīng)歷和體驗。閱讀這段文字時,我們只要抓住“蒙”、“露”、“頂”、“搖撼”、“扔”、“跑”等動詞,就能準(zhǔn)確體會出作者捅馬蜂窩時那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
童年時光,最開心的是有段真摯的友誼。那友誼是純真的,是無價的,比任何貴重的東西都珍貴。
一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都看不出來。”……后來,我聽說為了這件事,她媽媽讓她對著墻站了一個鐘頭。
——張之路《羚羊木雕》
雖然作者沒有進行過多的細節(jié)描寫,但是通過“我”劃破褲子后,萬芳與“我”換褲子這個情節(jié),一下子就打動了我們。閱讀這些文字時,我們?nèi)绻軌驌Q位思考,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一定能體會到那至真至純的友誼。
在作家們的筆下,童年生活的美好可遠不止這些,大家快快去品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