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慧
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層出不窮,當下,各種冠以“新課程”的課比比皆是:課堂上,多媒體輪番轟炸、小組討論層出不窮、角色扮演惟妙惟肖、師生配合天衣無
縫……課堂活躍了,但是不敢說有生機有魅力,熱鬧背后總讓人感到遺憾:淺薄有余、厚重不足;總讓人覺得別扭:總有一些隨意性、功利性的痕跡……于是一個問題浮出水面:課堂如何才能真正有效?
工作了七八年,對學生的教育總感覺那么蒼白無力:無論是微風細雨的談話還是暴風驟雨的批評,大多數時候學生是沒有表情的,也就是說我們拿出一節(jié)課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和學生談話,我們想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時候,我們是失敗的,學生不接受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失敗的、無效的,曾經聽一位老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對學生的任何批評教育,只有建立在有效談話的基礎上才是成功的。細細品味,越來越覺得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那么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呢?如何讓有效教學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上落實呢?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綜合實踐有效教學的前提。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僅僅是引導者,所以,教學中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教師特別是優(yōu)秀教師展示自己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不是師生的親密無間,也不是教師的高高在上,而是師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課下是朋友,課上學生必須尊重老師。我們的學生心智發(fā)育還不是很成熟,很多時候尺度把握得不是很好,因此師生之間有必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尊重、信任、佩服我們,才會真正的聆聽我們。綜合實踐課堂更多的不是學生知識的掌握,而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獲得種種體驗,因此,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中學生更多的是參與活動,而具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各種活動的前提。
2.理解并寬容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首先我們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導致了學生品德、思維方法以及智力上的差異等等,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們在智力上的差異并不比體力上的差異小。但是這種差異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差異并不是差,有的人語言有優(yōu)勢,他可能會成為一名詩人;有的人有運動優(yōu)勢,可能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有的人在音樂方面比較有天賦,可能空間想象能力就沒有那么明顯的優(yōu)勢,但這并不能妨礙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家……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上,可能正是具有某些智能的孩子表現的時候,也正是在考試的科目中受到打擊的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的一個過程,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勢并將其大力發(fā)展。
3.愛每一個學生,并堅信他們都會成功成才。“皮革馬力翁效應”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fā)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人,長進很大,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诖?,我們教師應該從內心深處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他們都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并且將這一期望更好地展現、傳達給學生。在多年的綜合實踐課堂上,我觀察到很多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他們完成的作品往往會比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還要完美,這也體現了這些學生對成功的渴求。
二、建設高效課堂
1.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是建設綜合實踐高效課堂的前提。奧蘇貝爾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學:認知觀》中寫道: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這一原理是奧蘇貝爾整個理論體系的核心。教師一方面要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不僅是本學科方面的,還要考慮到教材中可能出現的各個方面的知識。了解學情,才能以學定教,把握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批判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這個過程是更為重要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應發(fā)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最后,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把握課堂中的閃光點,從而進行知識的生成與遷移。
2.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并進行用心的導入。教學目標是整個有效教學的導航系統,目標過高,難以達到,學生不知教師所云,打擊學生積極性;目標過低,學生早已經掌握了,在課堂上就會覺得沒有味道,也會傷害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我們的目標設計要切合實際,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水平上,通過自己獨立思考、通過小組合作、通過教師講解能夠掌握新的知識。一個好的、新穎的導入能瞬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把學生帶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也許閱讀的內容我們能掌握10%,也許聽到的內容我們能掌握
15%,但親身經歷的內容我們至少能掌握80%,因此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去活動、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及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身的關注;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地討論,深入地探究。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會更有成效。
3.善于引導幫助學生并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是進行綜合實踐有效教學的關鍵。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師生互動的教學行為應主要表現為:引導與幫助,有效提問,有效管理課堂。教師的有效引導就是給學生搭建攀登的臺階,使之逐漸接近目標。有效教學指的是對全體學生的有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獲,要讓不平衡逐步趨于平衡,因此,教師應逐漸縮小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
4.教師應善于優(yōu)化作業(yè),優(yōu)化講解。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一直在給學生減負,但是我們的教師并不能跟著減負:以前我們給學生搞題海戰(zhàn)術,但是改革到現在,我們教師自己必須進入題海,教師要從大量的資料中精選題、精做題、精出題、精講題,讓學生所做的每一道題都有價值,能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作為綜合實際課的教師,我們更應該讓我們的作業(yè)有意義、有價值,而不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重復勞動。
5.創(chuàng)新能力與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在劍橋大學,維特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大哲學家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
穆爾毫不猶豫地回答:“維特根斯坦?!?/p>
“為什么?”
“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p>
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一次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么落伍了?”
他回答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p>
在中國,孩子放學回家后,大部分父母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的作業(yè)完成了嗎?”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的既定任務孩子完成沒有;而在以色列,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的第一句話是:“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如果孩子得意地說:“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就會喜形于色。孩子不同的回答家長不同的反應,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6.教師堅持教學反思是進行綜合實踐有效教學的生長點。教學后的反思和精心備課同樣重要,對教師的成長和改進教學來說,甚至更為重要。教師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質疑自己的教學方法等等,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或者是低效的原因,并進行探索研究,最終可以升華出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從而走上有效教學之路。
有效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有效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有效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雙手,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地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審判;有效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仍然會面對很多問題。總之,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顧明遠.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