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營 王坤
【摘 要】房建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由于涉及的施工工藝流程較多,在施工中對于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溫差大、熱量散失難題而引發(fā)裂縫,因此在應用中,需要從多個方面給予重視,以提升房建工程施工質(zhì)量。
【關鍵詞】房建工程;大體積澆筑;施工要點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工程應用越來越廣。如基礎施工、地下室底板施工、樁頂承臺梁施工、高層建筑截面柱等構件施工等。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面積較大,對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表面系數(shù)相對較小而帶來水化熱量過于集中等問題,這些因內(nèi)部溫度提升而誘發(fā)的內(nèi)外溫差現(xiàn)象,很容易給大體積混凝土帶來裂縫危害。為此,從施工過程和施工工藝技術上來進行研究,來改進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1.某住宅工程概況
以某市一高層建筑住宅樓為例,其工程由地下2層地下室、地面以上14層標準層組成,建筑總面積12000m2。從大面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來看,主要集中在建筑基礎和結構上,由于地下室相對底板標高為-7.02m,集水坑處底板相對標高為-12.25m,基礎筏板厚度為1800mm,集水坑處下凹處混凝土最大厚度為4800mm??梢姡竟こ淘诖篌w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具有典型性。同時,根據(jù)工程設計,在基礎筏板澆筑時,設置后澆帶,每次澆筑量約為1435m3,預計耗時30h,每小時澆筑量約為52m3;對于每層樓的結構主體采用一次性澆筑施工,澆筑工序由東向西,斜向分層,齊頭并進來完成。另外,在基礎底板澆筑后2h,采用上翻300mm外墻施工,底板、外墻在澆筑時不能設置施工縫。
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其工藝主要分為預拌混凝土、運輸及布料、混凝土澆筑、表面處理、保溫養(yǎng)護、測溫、撤保溫、驗收等環(huán)節(jié)。對于本工程來說,混凝土采用滾筒罐車運輸,并對現(xiàn)場澆筑過程中,安排專人負責并進行監(jiān)督,確保配合比符合項目要求,并進行準確計量。另外,在本工程混凝土指標測定上,從技術上對砂石、粒徑大小、含水率等進行適當優(yōu)化,以滿足混凝土泵送澆筑施工要求。本項目采用HBT60型混凝土輸送泵,來負責對整個施工現(xiàn)場及工作面進行混凝土運輸及布料工作。需要說明的是,對泵管設置在筏板中間,并選擇適當孔徑篩網(wǎng)來濾出大顆粒骨料。
2.1混凝土澆筑控制
根據(jù)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要求,本工程分層厚度控制在800mm,澆筑坡度為1:6-1:7。根據(jù)輸送距離及澆筑量,混凝土從攪拌至澆筑耗時不超100min,夜間施工不超150min;在下一層澆筑后,初凝前進行上層澆筑,從施工工序上來規(guī)避冷接縫問題,及時清除表面泌水。為確保不同澆筑點振搗作業(yè)科學性,分別從坡地、坡中、坡頂設置三臺振搗棒,以確保振搗均勻性;同時,為確保對澆筑局部振搗可靠性,另增加機動式振搗棒,對不同振搗間距進行動態(tài)作業(yè);從混凝土振搗方式上,遵循快插慢拔要求,對各振搗點控制在10-15s;兼顧混凝土表面泛漿變化、氣泡變化,避免過振;針對大面積混凝土澆筑中存在集中堆積問題,在振搗方式上,先對出料口進行振搗,利用自然漩渦及坡度,逐步進行大面積振搗;在處理分層振搗混凝土銜接處理上,對上層振搗插入深度約為下層的50mm,來保障上下層混凝土“軟接茬”連續(xù)性。
為確?;A底板與混凝土墻體銜接有效性,在進行墻體混凝土澆筑時,對外墻300mm高與基礎底板進行同時澆筑,確保澆筑連續(xù)性,避免在基礎底板存在施工縫,影響底板整體性;針對筏板間進行澆筑時,要對兩側(cè)設置加密鐵絲網(wǎng),利用鋼筋來進行連接固定,避免因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在澆筑中產(chǎn)生混流,影響混凝土強大;對于加強帶外設置低膨脹混凝土澆筑,加強帶內(nèi)采用高膨脹混凝土澆筑,其強度等級至少相差一個等級,來確保不同層混凝土大體積澆筑時實現(xiàn)無縫銜接;另外,二次振搗是在澆筑完成3-4h后,初凝前來進行,并對標高進行控制,利用刮尺來找平、抹壓。從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要求來看,整個澆筑過程要具備連續(xù)性,對于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上層混凝土澆筑,而在上層混凝土澆筑時,要對施工縫進行鑿毛處理,并對施工縫周邊雜物進行除清,采用清水潤濕后鋪筑一層與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的水泥砂漿,砂漿厚度控制在20-30mm,之后在上層進行混凝土澆筑。
2.2表面處理與控制
混凝土表面處理主要是抹光和覆蓋養(yǎng)護,在初凝前進行抹光,并進行臨時覆蓋;初凝后進行2次抹光,并覆蓋養(yǎng)護。針對表面存在的泌水現(xiàn)象,要進行及時清除;對于表面存在泛漿問題時,可以在初凝前撒一層石子,厚度約為10-20mm,將石子壓入泛漿并根據(jù)混凝土標高進行刮平處理;對于混凝土表面強度未達標或者未進行抹壓處理前,不能進行敲打或振動。
2.3保溫、養(yǎng)護處理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初凝后至終凝前一段時間,主要工作是對混凝土進行覆蓋養(yǎng)護處理,如利用塑料膜進行覆蓋,避免風、雨等對混凝土表面帶來影響;當混凝土終凝后,采用濕棉氈進行保溫養(yǎng)護;在進行蓄水養(yǎng)護前,利用常壓水沖澆不起皮時,才能進行;通常情況下,混凝土養(yǎng)護控制在14d以上,對于不同季節(jié)下養(yǎng)護時間略有變化;在蓄水養(yǎng)護時,第一次蓄水深度約為20mm;當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溫差達15℃時,實施二次蓄水養(yǎng)護,利用蓄水來進行降溫處理。通常蓄水養(yǎng)護不少于3d,不能超過14d;當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差小于15℃時,可以撤除蓄水養(yǎng)護。
2.4測溫控制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溫差問題的解決,需要利用測溫控制來完成。根據(jù)施工經(jīng)驗和具體實證計算,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其內(nèi)外溫度差應控制在25之內(nèi),才能有效避免因溫差變化而引發(fā)的溫度應力裂縫問題。溫差控制是對澆筑混凝土進行測溫與管理,利用不同布控點,來監(jiān)測不同混凝土位置的溫度變化。如根據(jù)混凝土澆筑平面采用對稱軸線方式進行設置溫度測試區(qū),并派專人進行測溫管預埋和監(jiān)測工作。在預埋時,要做好固定,避免損壞或移位;對測溫管頂部、底部進行密封,自底向上分為底部、中心、表面不同深度,以獲得不同混凝土區(qū)位的溫差變化數(shù)據(jù),以改進混凝土養(yǎng)護方案。
3.結語
隨著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工藝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對于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施工要點需要進行兼顧處理,特別是溫差控制問題,避免因溫度應力而帶來的裂縫等危害。本工程所采用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工藝,主要從施工順序、混凝土澆筑及養(yǎng)護管理、溫度控制等方面進行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水化熱問題,具有施工可行性和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展.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4(05).
[2]邢美金.淺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原因及預防控制[J]. 四川水泥. 2015(12).
[3]林明杰.高層建筑超厚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 建材與裝飾. 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