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路俊華(化名)的語速很快,甚至不需要一個切入點,就能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她隨手翻起手機相冊,里面有女兒幼兒園的小朋友做的手工,精巧別致。她感慨地說,女兒五歲多,比她們大,但是還做不出來。因為要迎接馬上到來的六一兒童節(jié),她給女兒排練了一個“坐井觀天”的節(jié)目,但女兒只是會背詞兒,動作還沒學會,這讓她有些焦急。
完全不懂得陪伴孩子
2013年的10月,28歲的路俊華結束了自己經營了三年的婚姻。雖然家人都勸她放棄女兒的撫養(yǎng)權,但她偏不。那時女兒在他們家附近的杰西國際幼兒園上托班,而路俊華在鄭州CBD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做文案,每天都是忙碌而瑣碎的事。
路俊華決定給女兒轉幼兒園的念頭起于她發(fā)現杰西的幼師換崗頻繁,還沒熟悉這一個呢,下一個就來了;再者,也跟杰西的一次搬遷有關,因為房租上漲,杰西整體搬遷到了距原址不太遠的地方,但這是路俊華所接受不了的——她希望女兒長大了能給她留下可資回憶的地方。
于是,她開始在自己上班的鄭州CBD考察了幾乎所有排得上名次的幼兒園,價格從每月1800到6500不等。但最終,她聽從堂姐的建議,選擇了一所公立幼兒園——“頗有背景”,而且集中了全省最優(yōu)質的幼兒教育資源。因為沒有當地的戶口,盧燕華通過熟人關系,交了一萬兩千元的贊助費。
為了照顧女兒,路俊華辭掉了工作,在那所公立幼兒園附近租了房子。那時她才發(fā)現,帶著女兒離開原生家庭之后,她的世界整個凌亂了。
因為平時都是丈夫包攬家務,而路俊華甚至不怎么會做飯。把女兒送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她在回來的路上買了個燒餅充饑。回到租住的地方,她關上手機,開始洗衣服、擦桌子,凡是能干的家務活,她都去干,連地板都被抹得沒有一絲灰塵。整整一天,她就那樣把自己悶在屋里。住得離學校最近,接女兒卻遲到了,大腦恍惚到把五點五十看作五點十分。一天沒有做飯,也沒有給女兒加餐的意識,“以為她在幼兒園都吃飽了”。
偶然的一次,她看到新聞上有一則媽媽餓死兩個孩子的消息,這讓她驚恐不已。她在超市上班的小姨把工作辭掉去教她做飯,幫她帶孩子??吹叫∫桃贿厧退?,一邊流淚,她更加氣惱,“不想被別人看作棄婦,不愿接受憐憫”。有時,她甚至把門鎖上,不給小姨開門。
自己不出門,也不讓女兒出門玩耍,害怕別人問起她爸爸。女兒一說想爸爸,路俊華就會惱羞成怒。那時的她,“完全不懂得陪伴孩子”。晚上做完飯出來,看到女兒臉上都是彩墨汁兒,心里就急。女兒也很委屈,因為沒有人陪,也不知道如何用那些彩筆,她只是想用畫個花臉,好讓媽媽笑一笑。
類似這樣的事情多了,路俊華就“沒有了章法”,時常失去理智一般,對著孩子發(fā)火。睡前故事也沒有時間講了,因為手忙腳亂地做完飯吃完,已經九點多了。在這個世界上,孩子總是依賴大人生存的,她沒有任何抗辯的理由,沒有故事聽,就得含著眼淚睡覺。
路俊華開始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她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對不對,“我找不到人來求救,那種感覺,整個人都荒廢掉了”。
我急需要找到一個出口
路俊華第一次出國是在2014年5月,目的地是新加坡。飛機起飛的時候,她止不住地流下眼淚,心中有著太多對女兒的牽念和不舍。那段時間,MH370失聯(lián)事件吵得正熱,她就在出發(fā)前寫下遺書,將她名下的房產及車子都留給了女兒。
出國,本不在路俊華的計劃之內,但當她在國貿360看到中介對留學信息的推廣時,這個29歲的單身媽媽動了心。按照中介幫她分析的,年齡大了,英語基礎又不好,還想帶孩子一起過去,新加坡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不過,中介告訴她,需要她先過去,學業(yè)結束之后在當地找到工作,才能帶孩子過去。
路俊華認為,她結束婚姻并辭掉工作之后,全部的生活重心都轉移到了女兒身上。
她說,女兒曾向她講過兩件事:一是自己吃飯的時候把辣椒挑出來放到桌子上,老師就洗了青椒掰著讓她吃;二是小朋友喝湯的時候用舌頭舔著喝,老師就把他的臉按到飯碗里,女兒認真地說,這件事,老師做的是對的。這讓路俊華感到自己的心“就像滴血一樣”,而新聞報道里的各種幼兒園教師虐童案更是讓她感到驚心。
幼兒園的墻壁上貼著“一米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路俊華感到刻板,“孩子又不識字,貼出來能有效果嗎?”路俊華說,孩子剩飯的時候,她會給孩子講每一粒米飯都是爺爺奶奶辛辛苦苦種下的,孩子很自覺就能把飯吃完。
學校每周一都會升國旗、唱國歌;孩子上課的時候必須手背在后面;孩子睡覺的床,從托班到大班,寬窄都是一個尺寸……在她模糊的意識里,這些都是需要改變的。
堂姐家的孩子上小學,每天中午回家吃飯,到了下午三四點就要放學,每天要接送四次,還不包括周末報的各種培訓班。堂姐沒有工作,全職在家?guī)Ш⒆?。這讓路俊華感到恐怖,“為了孩子上學,我的個人時間完全沒有了”。如果說必須要出國的原因,這也能算上一條,因為“國外是把藝術融入課堂的”。
這么總結下來,出國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往深處,路俊華說不清了。對新加坡了解多少,在她出國之前,也是未知。
在她當年10月寫就的一篇《出國讀書,你想好了嗎?》的空間日志里,詳細記述了她出國之后的種種?!伴_學前那厚厚一沓的小五字體的合同,讓我很受傷,幾乎一個字看不懂也來不及細看,老師就告訴大家在第幾頁第幾行簽字,完了,收走合同,發(fā)給大家?guī)讖埢ɑňG綠的印著幾百金額的代金券,然后優(yōu)雅的道再見?!焙髞?,她拿出手機,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翻,才明白,那幾百金額的代金券是你拉留學生過來讀書,就能獎勵的。再后來,她又得知,她所就讀的那所學校,在上海設的有代理處,免費幫助辦理留學。而她,為了入這所學校,中介費出的是折后價,7000元。
即便如此,路俊華還是在積極地為女兒申請當地的幼兒園。因為那里的學生“從小玩兒的就是動腦子的”:數字寶寶是從棋子上認識的;學習溜冰的時候,老師會把生物上的知識融入進去,等等。這讓路俊華感到“腦洞打開”“想去挑戰(zhàn)”。
然而,讓路俊華無法回避的是,她的女兒在國內上的公立幼兒園使用的是被稱為當代幼兒教育里程碑的“蒙特梭利”教育法,以培養(yǎng)獨立、自主、有責任感、懂得關懷別人,并有學習能力的孩子為目標。1907年,蒙特梭利在羅馬貧民區(qū)建立“兒童之家”,短短幾年,使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心智發(fā)生了巨大轉變,被培養(yǎng)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yǎng)、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蒙氏教育由此轟動整個歐洲,“關于這些奇妙兒童的報道,像野火一樣蔓延”。
因為路俊華的出國,女兒再一次轉了學,從那所公立幼兒園的總園轉到了離爸爸較近的分園,跟著爸爸,由奶奶幫忙帶著。因為不懂得為什么媽媽要忽然離開自己,女兒不愿意跟路俊華視頻,這讓她很傷心。為了得到女兒更多的信息,她幾乎加了幼兒園所有老師的微信,從老師那里得知,她的女兒每次看到飛機飛過,都指著告訴別人,媽媽在里面。
在路俊華留學八個月的時候,女兒的奶奶中風,讓她下定決心中斷學業(yè)回國。畢竟,一切的重心,還在女兒。路俊華后來反思,也許那時選擇出國,只是各種因素之下自己急需要尋找的一個出口。路俊華在敘述出國留學的那篇文章中總結道:“發(fā)現這些后,也挺迷茫的,后來想想,這一年,就當把自己丟在新加坡感受當地的文化和生態(tài)好了?!?/p>
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媽媽
6歲失去母親之后,路俊華覺得自己成了一個“飄著”的人。在她眼里,父親的教育方式有些失當。長大后,她回憶自己的童年,最深切的盼望,就是父親能多給她談談心。因為缺少求取呵護的途徑,她獲取生存能力及人生理念的方式,通過書,或者互聯(lián)網。
女作家池莉在《立》的序言中寫道:“原來,生命里,能有孩子就是有福氣!能獨立地親自撫養(yǎng)孩子就是福氣!能夠扛住壓力用合適孩子的方式教育她就是福氣!”在這本書中,池莉寫到了婚姻破裂之后,從她和老公為了爭孩子鬧得不可開交,到后來自己的醒悟。這讓路俊華印象深刻,也讓她從婚姻的泥淖中跳出來,重新去審視自己對待女兒的方式。
只要女兒和小朋友鬧,不管什么原因,路俊華就會生氣。到后來,女兒學會了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地賠不是,跟她說好話?!拔衣牭街?,感覺我的教育好失敗。我做什么了,得讓孩子看著我的臉色說話。”幾乎是孩子每說一句話,路俊華就得反省,自己到底哪兒出問題了。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路俊華竭力地從外界獲取一切可以獲取的關于教育孩子的信息。
看到女兒幼兒園一個小朋友懂事、有禮貌,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優(yōu)秀,她就馬上找來人家媽媽的聯(lián)系方式,想要知道對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可那個小朋友的媽媽只是告訴路俊華,自己的孩子在家也是“無法無天”,鬧得雞犬不寧。
路俊華給女兒報了三個特長班,繪畫、舞蹈和游泳。因為孩子不愿意學舞蹈,她就在學校附近給自己報了個瑜伽班,要跟女兒一起學,她相信“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路俊華每天通過女兒舞蹈班的攝像頭觀看她們的訓練動作,并在家自學。她尤其關注女兒做錯的或者不熟練的動作,回到家之后她故意做錯,讓女兒指正她的同時也改正自己。
蒙特梭利教育法“不教學習”,也不上學前班。路俊華看見別的小朋友學習了,就會覺得很緊張,想教,又不知道好不好。像自己小時候那樣每天回去寫作業(yè)不好,現在又覺得教育環(huán)境太寬松了。她買來字帖放在家里,女兒看到后,會跟她討價還價,給一塊巧克力,就寫。她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我不知道該怎樣做一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