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英
一、肯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人的學習、成長過程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在這過程中,雖然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不可能時時處處都盡善盡美,但我始終認為——只要有了付出,就該得到肯定。
所以,我常會這樣對孩子們說,“老師看到了你一直在努力,你今天進步了!”“你相信自己嗎?相信自己行就一定能行!”“只要你盡力去做,別管結果如何?!薄白鲎畎舻淖约海憔褪亲畎舻?!”
人都喜歡被表揚,優(yōu)等生需要表揚,學困生、心困生更需要表揚。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存在著許多優(yōu)點,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而身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就是以信任為匙,引導孩子們有意識地揚長避短,從而向更好的方向健康成長。
二、“開門表揚,關門批評”
在班級管理中,我經常遵循的是“開門表揚、關門批評”的教育原則。我與孩子們約定“家丑不外傳”,如果班級里的好事我們可以通報道到“每家每戶”,但如果班級中出現(xiàn)了不好的事,我們絕不能傳出教室,這是對“家人”(我們班是一個大家庭)的保護。“家人”有錯,我們要主動幫助,絕不允許“落井下石”。
其實,看到孩子犯錯我也會生氣,但我不會在班級中發(fā)火。因為我覺得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發(fā)火不僅有損教師的形象,更會讓孩子覺得老師已黔驢技窮。如果能通過其他方式教育學生,為什么要發(fā)火,訓斥學生呢?這樣既傷身體,又使班級氛圍很壓抑。
三、承認差異,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基礎,智力水平也不一樣,因此學生的發(fā)展是多層面的。我們老師首先要認清這一點,接受并承認差異,不能搞“一刀切”、用教條的統(tǒng)一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孩子。
我們手中的教育標尺要因人而異,只要孩子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得到肯定。我想,所謂“蹲下來看學生”,大概就是希望老師們能換一個角度看學生,能認識到學生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同時要多考慮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