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真
谷川俊太郎(1931- ),日本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及劇作家,父親是日本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谷川徹三。谷川俊太郎的詩歌產(chǎn)量豐富,且風格多變,他迄今已有八十多部詩集出版,并被廣泛譯介,這之中既有前衛(wèi)的試驗性詩歌作品,又有語言通俗的兒歌、童謠,不少詩歌被編入日本各地的中學教科書。他的代表詩集有《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語言游戲之歌》《minimal》等。谷川俊太郎的詩歌的另一個特點是,詩歌廣泛跨界于繪畫、音樂、攝影等領(lǐng)域,如《鐵臂阿童木之歌》《世界的約定》(宮崎駿作品《哈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
倭瓜
從昨天起 我已變成一只倭瓜
所以什么都 無需再思考了
即便 什么都不思考
我還是會慢慢膨脹長大
而且打算慢慢變得好吃
在田地上 轱轆轱轆轉(zhuǎn)著
蒙蒙細雨 真是舒服
去年 我還去了基輔旅行
而今 我已沒法動彈一下
前年 我還讓女人生了孩子
而今我只剩被女人吃進肚里
命運 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連走到 果菜店門口
也成了倭瓜的 大冒險
坐著
坐在沙發(fā)上
薄云微陰的午后
身像一只剝了殼的蛤蜊
明明有事不得不做
我卻什么也沒做
只是出神發(fā)呆
美物依然美麗
連丑物
也帶上了幾分美感
光是待在這里
就已非比尋常
連我都將化作他物
站起身來
喝一口水
水也非比尋常
泥土
記憶是
濃郁的
黃昏
人近暮年
連遺憾
都泛著淡淡的光
已經(jīng)不再綻放的
各色的
花籽
現(xiàn)在仍繼續(xù)播撒
它們讓泥土
唱出歌聲
胡蘿卜的圣光
列寧的夢消失了,而普希金的秋天留了下來
一九九〇年的莫斯科……
頭裹布巾、臉布皺紋、衣著臃腫的老婦
在街角擺出一捆捆褪色紅旗一樣的胡蘿卜
那邊的人們也在無聲地排隊
草木皆兵的黑市
無數(shù)被煤煙熏黑的圣像,目光凝視著
火箭方尖碑指向的天空
而胡蘿卜的圣光還將繼續(xù)長留大地
霧雨
黑人歌手應了再來的喝彩
唱了一首黑人靈歌
(我很介意主持人冰冷的口氣)
黑人作曲家走上舞臺
在聚光燈下致意
(我很不滿鼓掌的聲音太?。?/p>
他們說洛杉磯有美麗的
夏夜星空,而今夜,在東京
細絲如霧的雨一直在悄悄地下
七月
和創(chuàng)世那時一樣
光忽然燦爛地照耀在人們的肩上
活著這回事
本來是如此單純
知了如初學乍練的合唱團
驟然開始齊鳴
人們已過完的七月
人們正過著的七月
雷陣雨洗落了濃妝淡抹
幸福和不幸的面孔變得一模一樣
春
爛漫的郊外電車沿線
有一幢幢歡快的白房子
有一條條誘人散步的小徑
無人上車 也無人下車
一座田野里的車站
可是
爛漫的郊外電車沿線上
也能看到養(yǎng)老院的煙囪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
電車放慢了速度
浮生一瞬的命運論
被我換成了梅花的香味
爛漫的郊外電池沿線
除了春天 閑人免入
活著
活下去
六月的百合花讓我活下去
死去的魚讓我活下去
被雨淋濕的狗崽
那天的晚霞讓我活下去
活下去
無法忘卻的回憶讓我活下去
死神讓我活下去
活下去
驀然回望的一張臉讓我活下去
愛是盲眼的蛇
是扭成團的臍帶
是生銹的鎖
是狗崽的腳腕
春天里的臨終
我已經(jīng)喜歡過人生了
先道聲晚安吧,小鳥們
我已經(jīng)喜歡過人生了
遠處有人在呼喚著我
而我已經(jīng)喜歡過哀傷了
可以睡下了哦,孩子們
我已經(jīng)喜歡過哀傷了
我已經(jīng)喜歡過歡笑了
就像那裂了口的鞋子
我也已經(jīng)喜歡過等待了
就像那舊日的人偶
請為我打開窗戶,然后
讓我聽幾句別人的怒吼
是啊
我已經(jīng)喜歡過憤怒了
晚安了,小鳥們
我已經(jīng)喜歡過人生了
我也已經(jīng)喜歡過了早上洗臉 我喜歡過了
落在鋅鐵皮屋頂?shù)挠?/p>
自孩提時代就一成不變的聲音
從落葉松的樹枝上散落的雨滴
無規(guī)律地擊打屋頂,聲音卻干燥清爽
迥別于音樂卻又令人愉悅
玻璃窗如板結(jié)的霜
白墻落著小手的印
門扉變形得不便開閉,這間屋子的特征如此
每年有數(shù)不清的蟲子在屋里死去
已經(jīng)聽不到孩子們的哭聲和笑聲了
人隨年齡越來越安靜
不管他表面有多歡鬧
身邊的逝者正在增多
已為他們做過的
遠不及未曾給他們辦到的
樹
1
樹之所以能立在那里
是因為樹就是樹 而且
它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2
如果不把樹稱作樹
那我將無法寫下樹字
一旦樹被稱作樹
我就只能寫下樹字
3
可是樹
總是不止于樹這個字
某個早晨,我真正觸摸到了樹
它是永遠的謎
4
看著一棵樹
樹用它的枝梢把天空指給我
看著一棵樹
樹用它的落葉把大地告訴我
看著一棵樹
世界從樹上分解開來
5
樹被砍下
樹被削平
樹被切割
樹被上色
人類的手越是和樹接觸
樹就越頑固地變成樹
6
人們給樹起了各種不同的名字
雖然如此
樹卻什么話也不說
但是當微風簌簌的時候
各國的
人們都將側(cè)耳傾聽同一個聲音
側(cè)耳傾聽同一個世界
乞丐
他們問我為什么沉默
可沉默的理由
除了沉默,別無應答
他們打我
折斷我的丁字拐杖
殺死我的茶色小狗
我笑了 這么一來我就成了個永遠的乞丐
我要在所有善良市民們的眼前
一直蹲著,永遠活下去
夜晚的米老鼠
夜晚的米老鼠
比白天更讓人費解
他寧愿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啃著烤面包
在地下的水道里散步
不過終有一天
他也會從這滿世界流露的
愉快微笑中逃離出來
變回真實的老鼠吧
這該讓他痛苦
還是值得高興
他無從知道
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出發(fā)
被理想的紅波奶酪的幻影誘惑
從四丁目走到南大街
最后來到胡志明市的小巷
一路走來,一路播撒子孫
他終于獲得了不死的形象
這形象的原型
早已在古今東西的貓的視網(wǎng)膜里
以3D格式壓縮記錄了下來
活到一百零三歲的阿童木
阿童木在遠離人煙的湖邊望著夕陽
活到一百零三歲,臉卻還是出生時的模樣
群鴉正飛回巢穴
他已經(jīng)不知自問多少遍了
靈魂這東西,我到底有沒有
雖然我有超乎常人的智力
雖然我有不輸于阿寅{1}的真心
曾有一次見到彼得潘,他對我說,
聽說你沒有小雞雞?
那是靈魂之類的東西嗎?
我的反問讓彼得潘大笑不止
不知何處傳來了那首熟悉的主題曲
夕陽真漂亮啊——阿童木心想
但他的感情卻無法超越這程度
說不定這是程序里的一個小bug吧
阿童木這么想著,打開雙腳的噴射器
朝著夕陽的方向飛去
詩
我愛的人啊
請別戴上帽子,回頭看看我
當漏過密葉的陽光落到你額頭時
我將寫下第一行詩
可當微風載來你的發(fā)香時
我會扔下詩篇,和你擁吻
樹下
孩子正坐著
孤身一人
雙膝并攏
和別人離得遠遠的
時間像煙靄一樣籠罩他的肩膀
月亮瑩照
陽光傾瀉
眾星回轉(zhuǎn)
誰也無法判斷孩子身處的是何處
誰也無從知曉哪條路通向那里
青蛙仰望著它的孩子
大象依偎向它的孩子
群花尚且含苞
世界在寧靜中訴說著
藏在孩子內(nèi)心的謎
孩子正坐著
為我們這些正在老去的人
露出淺淺的微笑
自我介紹
我是個矮個子禿腦袋的老頭
已經(jīng)在半個多世紀里
被名詞、動詞、助詞、形容詞、問號等
語言家伙們糾纏著過到了現(xiàn)在
所以要說偏好,我還是喜歡沉默
我并不討厭工具
也喜歡包括灌木在內(nèi)的樹木
但記他們的名字卻很不拿手
我對過往的日期并不關(guān)心
對權(quán)威帶著反感
斜視、散光再加老花眼
家里沒有佛壇和神龕
屋外設(shè)了一只直通室內(nèi)的大郵箱
睡眠對我是一種快樂
就算做了夢,醒來時也會忘光
這上面說的全部是事實
可把它們?nèi)珜懗烧Z言又總像在撒謊
我有兩個分居的孩子和四個孫輩,沒養(yǎng)貓狗
夏天幾乎全穿著T恤度過
我會給我寫下的語言標上價錢
譯注:
{1}阿寅,日本48集系列喜劇影片《寅次郎的故事》的主人公也譯作寅次郎。在每一集影片中,阿寅都要離家出走,總是在談戀愛,然而又總是以失戀告終,但他始終保持著對愛情的不懈追求。阿童木和阿寅一度是戰(zhàn)后日本熒幕的兩大超級明星,評論家草森紳一就曾寫過《阿童木與阿寅:宏大夢想的真身》。
譯后記
沉默,對語言的懷疑
閱讀谷川俊太郎,等于踏足于一個龐大的體系,在半個多世紀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他既有艱澀難懂的前衛(wèi)作品,又寫過大量讀來上口的童謠和兒歌,他不屬于任何流派或主義,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變化多元,他的豐富性使人很難找到單一的坐標和維度來描述他,但這種豐富性也給解讀他帶來了多種可能性。
一、對語言的執(zhí)著和反叛
在談及谷川俊太郎時,不得不提到他與法國詩人雅克·普雷維爾的相似性。和普雷維爾一樣,谷川俊太郎也是一位在國內(nèi)被廣泛閱讀的詩人,他寫過大量文字通俗、音律性強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都是對日?,嵤碌募毼顚?,他為許多繪本和歌曲配過詞,例如廣為流傳的《鐵臂阿童木之歌》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谷川俊太郎對普雷維爾也十分推崇,早在1956年,他就在自己的一篇詩論中這樣表述過普雷維爾:“一首詩一旦變成語言,它就成為了語言,除了語言,它什么都不是……當普雷維爾詩集選定‘Parole(話語)一詞作為他詩集的標題時,或許他已經(jīng)發(fā)覺了,他所追求的是語言,未必是詩?!闭\如其言,他的許多作品都能體現(xiàn)他對“語言”的執(zhí)著,這種執(zhí)著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大量用純假名寫出的作品。日語語言用假名表音,用漢字表意,假名與漢字混寫的詩歌,雖然省去了讀者認讀詞語的麻煩,但也往往讓讀者忽視了詩歌的韻律。正是從這一點著眼,谷川俊太郎開始用純假名的詩歌的方式進行韻律方面的嘗試。但是日語的假名的發(fā)音都是以元音結(jié)尾,不像歐美語言那樣有復雜的元音輔音,因此,側(cè)重韻律就很難兼顧意義。谷川俊太郎這一嘗試的結(jié)果便成了一種繞口令似的《語言游戲之歌》,除了個別詩篇(如《河童》),其余幾乎無法譯介。
同樣,谷川俊太郎也對語言的邏輯進行過打破常規(guī)的嘗試。他曾效仿愛德華·李爾,在日語的語境下寫作“胡話詩”,《胡言亂語歌》便是這種嘗試的結(jié)果。盡管這些詩歌的語言缺乏現(xiàn)實的邏輯,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nèi)狈ι疃取T凇逗詠y語歌》里的《倭瓜》中,一個人自述他變成倭瓜的荒誕經(jīng)歷,幽默中寫出了一種對世事無常的無奈。在這里,不合邏輯的、毫無常理的“胡話”打破了日常用語的常規(guī)組合,創(chuàng)造了一種重新感知世界的方式。
谷川俊太郎對重新感知世界的嘗試不止于此,在執(zhí)著于語言的同時,他的另一些作品又通過對語言的反叛來制造陌生化的感知世界的效果。在詩集《定義》里,他用“不能定義它為紅色,它不是顏色而是蘋果。不能定義它為圓形,它不是形狀而是蘋果……”來描述一只蘋果,通過分離人們附加在蘋果之上的顏色、形狀、價格等意義,來還原一只不可能被語言定義的蘋果。這種對“物”的處理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弗朗西斯·蓬熱的《采取事物的立場》,而事實上,《定義》的創(chuàng)作也確實受到了蓬熱的影響。在這些作品里,詩歌試圖達到一種語言之前的狀態(tài),或者說世界在未被語言賦名之前的狀態(tài)。這種創(chuàng)作觀念時常在他的作品里出現(xiàn),如他的組詩《樹》:“樹被砍下/樹被削平/樹被切割/樹被上色/人類的手越是和樹接觸/樹就越頑固地變成樹?!?/p>
雅克·普雷維爾、愛德華·李爾、弗朗西斯·蓬熱……谷川俊太郎圍繞“語言”的多樣嘗試,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豐富繁雜的世界,這也為他帶來了“奇人百面”的評價。
二、時間的橫截面
觀察現(xiàn)代以來的世界詩歌,西方的許多詩人總是有一種先知式的自覺,他們的詩歌總是帶有一種社會或精神的啟示性。戰(zhàn)后初期的日本詩壇主流同樣存在著推崇歐美和蘇聯(lián)的“荒原派”和“列島派”,然而谷川俊太郎從第一部詩集開始,就與兩大主流迥然不同,他多數(shù)詩歌偏重感受性,并不旨在給人以批判或啟示,而注重一事一物給人帶來的感覺。閱讀谷川俊太郎,很容易發(fā)現(xiàn),在他的詩歌里,時間的節(jié)奏常常十分緩慢,甚至完全凝滯,這些詩仿佛就存留于時間的某個橫截面里。
在《草坪》一詩中,他這樣寫道:
然后我不知何時
從什么地方而來
忽然站在了這草坪上
需要做的事全都
被我的細胞記憶著
所以我變成人的形態(tài)
甚至把幸福講述了出來
在這里,“我”仿佛就被隔絕在一片時間的截面里,從時間、空間上都無法溯源自己。在線性的敘事下,處在這個截面的人是沒有歷史的,他只能是一堆無意義的“細胞”,而即便如此,他還是能感知到幸福。這里依然透著谷川那種將“物”從“語言”中剝離的詩學特點,只不過這里將“物”置換成了“人”。
注重瞬間的感受,并把瞬間的感觸細致地展現(xiàn)出來,是谷川俊太郎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春》里,電車依次從“白屋子”“車站”“養(yǎng)老院”等地方穿行而過,這些瞬息而過的意象仿佛構(gòu)成了沉浮不定的人生,但是電車在三月多云天空下的“降速”卻不僅減慢了空間的移動速度,也減慢了時間的節(jié)奏,因而浮生一瞬的命運論被飄來的梅花香取代,當下感受到的只有春天的氣息。
另一首《樹下》則呈現(xiàn)了一個隔絕于時空、無法觸碰到的孩子。時間凝滯在這個孩子身上,而日月在輪轉(zhuǎn),人也在老去,在動與靜的張力下,孩子露出的淺笑帶來了一絲幽微的物哀和沉寂的孤獨。
隔絕往往意味著孤獨,從《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開始,谷川俊太郎的詩歌世界始終都帶有幾分孤獨的色彩,《春天里的臨終》《落在鋅鐵皮屋頂?shù)挠辍贰镀蜇ぁ纺酥痢兑雇淼拿桌鲜蟆贰痘畹揭话倭闳龤q的阿童木》等都透著這種與世相隔絕的孤獨。與這種孤獨感相伴而生的,是谷川俊太郎詩歌的另一關(guān)鍵主題——沉默。
三、沉默,對語言的懷疑
我是個矮個子禿腦袋的老頭
已經(jīng)在半個多世紀里
被名詞、動詞、助詞、形容詞、問號等
語言家伙們糾纏著過到了現(xiàn)在
所以要說偏好,我還是喜歡沉默
誠如谷川俊太郎在《自我介紹》中所寫,在“語言”和“沉默”之間,他更偏愛“沉默”。這種“沉默”是基于對語言的懷疑之上的。在創(chuàng)作初期,谷川俊太郎采取的立場是用語言“與沉默對刺”(《我是衛(wèi)兵》),他面向日常生活,寫下了諸如《詩》《活著》等抒情性極強的作品。但是谷川俊太郎在執(zhí)著于語言的同時,也保持著對語言的懷疑。
在谷川俊太郎看來,詩依賴語言來表達,但是詩卻誕生于在語言產(chǎn)生之前的“宇宙”里。沉默的“宇宙”是他在多篇詩論中強調(diào)的一個概念,它既獨立于人和社會,卻又是人和社會的誕生之所,而語言卻是人為的,語言將人與宇宙聯(lián)結(jié)起來的同時,又使人與宇宙隔開了距離。一只蘋果在語言誕生之前,它只是一只蘋果,而當語言產(chǎn)生之后,它就同時意味著顏色、形狀、價格等等,這些概念界定出森嚴的社會秩序,久而久之就掩蓋了那只語言產(chǎn)生之前的蘋果。谷川俊太郎正是立足于此,產(chǎn)生了對語言的懷疑,故而他說:“我們是從沉默中生出來的……物質(zhì)是沉默的,宇宙是沉默的,眾星是沉默的……受胎與語言無緣?!?/p>
懷疑語言,歸于沉默,這種創(chuàng)作傾向在他晚近的作品中越來越明顯。1989年,谷川俊太郎的父親去世。1993年,谷川俊太郎出版詩集《不諳世事》,其中首篇的名字就是《父親之死》。他在詩中這樣寫道:
我只是個追尋著漂亮的語言之蝶的
不諳世事的孩子
我這三歲小孩的靈魂
帶著連傷害過他人都未曾自知的天真
走向百歲
詩
是滑稽的
“詩/是滑稽的”,在懷疑語言的基礎(chǔ)上,谷川表露出了更強的態(tài)度:懷疑詩歌。他強調(diào)自己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以這樣的姿態(tài)來對抗秩序森嚴的社會。他曾以詩的形式來質(zhì)疑這種世俗現(xiàn)代性的秩序,而此時,詩也成為了他質(zhì)疑的對象。懷疑了詩歌,谷川俊太郎歸于沉默,在接下來的近十年時間里,他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減少了許多,正如他曾宣稱:“我們都將在某個時候歸于沉默,在沉默中安息?!?/p>
2002年出版的《minimal》是他重新活躍的標志。這部詩集的作品全部由文字極簡練的詩歌組成,正如其名字所寓示,詩集力圖追求的是一種“最小化”。對這種“最小化”的嘗試,谷川在訪談中解釋說,他是盡可能地想“寫出一種近似沉默的東西”。這種沉默,即是撇開一切語言的秩序后,事物本身給人的感觸?!蹲芬辉姞顚懥恕白苯o人帶來的一種如“剝了殼的蛤蜊”一般拋開負累的感覺。在擺脫現(xiàn)實秩序的束縛,不再管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后,谷川重新發(fā)現(xiàn)了事物的新鮮感,對再平常不過的水,也有了一種獨特的感覺。
時至今日,谷川俊太郎依然是一個很難用三言兩語概括的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之多變,著實配得上“奇人百面”這一譬喻。假如真的能夠從他豐富的世界里汲取一絲線索,那就是他始終貫徹的對語言、對詩的懷疑態(tài)度。盡管他用詩歌獲得了種種贊譽,但他從未把自己的詩人身份看得有多清高,甚至在寫作詩篇時,他有時更關(guān)注的是詩歌帶來的商業(yè)價值。他寫作詩歌,又讓詩歌涉足動漫、音樂產(chǎn)業(yè),為自己賺取了不菲的收入?;蛟S對他而言,販賣語言的匠人比詩人這個稱謂更加貼切。
欄目責編: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