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蓮
《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第四條規(guī)定,少先隊員要“參與實踐,培養(yǎng)能力”。少先隊活動是少先隊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基礎(chǔ)手段和方法,它可以培養(yǎng)隊員多方面能力,使其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侗本┦羞M一步加強與改進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意見》中也強調(diào)要積極拓展、整合教學資源,促進語文和其他學科教學的銜接,加強學習過程的開放性、體驗性和實踐性,從而構(gòu)建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語文教與學方式。
可見,活動是少先隊活動與語文實踐活動的共同特征,是開展學習、教育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有機整合活動與課程,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助力課程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活動為課程添彩
去年初秋的一天,我聽了一節(jié)三年級的語文課。課上,學生學習了兩篇關(guān)于秋天的文章,秋天的美和神韻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學生,看圖片、賞美景、讀美文讓美麗的秋天融入了學生的內(nèi)心。這節(jié)語文課讓人回味無窮,但我總覺得缺點兒什么,如果學生能夠真正走進秋天、體驗秋天,去聞一聞秋天的味道、聽一聽秋天的聲音、看一看秋天的樣子,再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其中,會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體驗。于是,作為少先隊輔導(dǎo)員,我和語文教師一起設(shè)計并開展了“尋秋天、撿落葉、配詩文”的活動來為我們的語文課程增色添彩。
其實,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活動素材都可以與少先隊活動融合,如講故事、演講、辯論賽等。少先隊的活動需要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各科知識的支撐,只有將少先隊活動與各科知識相融合,活動才能成為隊員們學知識、長才干、練本領(lǐng)的過程。
活動使學習更有效
“我聽見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边@句話強調(diào)學習不能被動接受,應(yīng)該讓隊員動用眼、耳、手、腦等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實踐,通過真實的活動實現(xiàn)學習的最優(yōu)化。
在“尋秋天、撿落葉、配詩文”活動中,我們號召所有隊員利用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撿落葉,并舉辦“葉畫創(chuàng)意大賽”,要求為作品賦詩一首或?qū)懮弦欢挝淖帧⒁痪鋺?yīng)景的話語。當作品收集上來的時候,教師們都深深地被學生的作品所折服。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蘊含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流露著學生對秋天的贊美,包含著他們與家人分享的快樂,更展現(xiàn)了他們的語言才華與魅力。
植樹節(jié)活動期間,我們的培植、綠植活動也融入了語文元素。我們要求每名隊員認真觀察自己的綠植,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為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用一句話或一段話記錄它們的變化或描述自己的心情。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和生活積累,學生在快樂的實踐中才得到了多方面的發(fā)展。
“我做了就理解了”是實踐活動的核心理念?!白觥奔磳嵺`,是實踐活動的中心。它經(jīng)歷了一個從“發(fā)現(xiàn)問題—團隊策劃—探究實踐—行動反思—分享對話”的科學研究過程。隊員在實踐活動中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關(guān)注社會的態(tài)度,也在實踐活動中真正理解了勞動的意義。
活動提高學生素養(yǎng)
交流分享是各種活動的核心內(nèi)容。展示交流既是對前期工作的總結(jié),又是隊員展示才能、分享成功的好機會。同時,通過思維的碰撞迸發(fā)智慧的火花,產(chǎn)生新的活動主題。以“尋秋天、撿落葉、配詩文”活動為例,活動交流以年級為單位,各中隊宣傳委員成立合作小組進行版面設(shè)計、作品梳理、標題創(chuàng)意,中小隊干部公開評選,在評價作品的同時互相交流學習。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文本知識,更多的是培養(yǎng)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口語表達能力,鍛煉了膽量,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
少先隊體驗活動與語文實踐活動的融合把隊員從有限的課堂空間釋放出來,使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拓展了隊員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同時,為隊員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戶,讓他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觀察,用一顆靈動的心去觸摸,感受世界的多彩,體驗生活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