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君
讀完張曉風(fēng)的《色識》,我的腦海里渲染上了斑斕色彩,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活色生香”、精彩絕倫!中國歷代相傳的色譜,就像一幅幅卷軸鋪展開來,迷暈我的眼,熏醉我的心!
從中國古代服飾不難看出,色彩象征著權(quán)力與地位,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平民百姓著素衣,穿灰布,顏色較為單一;而顯貴官僚著華袍,穿錦衣,顏色絢麗多彩。 比如富貴的朱紅,典雅的深紫,高貴的金黃。色彩遠(yuǎn)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內(nèi)涵十分豐富,韻味深遠(yuǎn)。
色彩并不總是代表鮮明的階級差異,大自然中的色彩攜著詩情畫意,給人一種美的追求與體驗。人們因此創(chuàng)造出許多生動活潑的詞匯,讓人覺得色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祭紅”,一聽便感到一份沉穩(wěn),它跟紅釉色相像,意味虔誠?!疤鸢住?,十分靈巧的名字,“甜”字讓人備感細(xì)膩,就如張曉風(fēng)說的:“號稱甜白的器物多半都脆薄而婉膩。”“雨過天青”更是意蘊(yùn)深遠(yuǎn),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雨過天晴”,一片云淡風(fēng)輕的景致,不濃不淡,仿佛一幅朗潤的風(fēng)景鋪滿眼簾。“蝦子青”也惹我喜愛,不禁想起水墨畫中的石蝦,透出靈動逗趣的意味!除此之外還有“桃花水”“斗彩”“硯水凍”“燈光凍”……
美妙極了!動人極了!我一頁一頁地品味,手不釋卷,哪怕只是一個一個的名詞,也讀它兩三遍,細(xì)細(xì)琢磨個中韻味,贊嘆不已!我們的祖宗多么富有智慧,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詞來與色彩相映襯,仿佛每一個詞都能生長出一幅色彩流動的詩畫來。
想起讀小學(xué)時,老師教我們“紅彤彤”“綠油油”“白花花”等詞匯,倘若在一篇作文里能用上幾個,便算得上令人驕傲的優(yōu)秀范文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林林總總的名詞不知勝過那些可愛的形容詞多少倍,也才明白色彩是道不完說不盡的。只要生活在,色彩就在,描寫色彩的詞匯也就層出不窮。
其實(shí),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單一的顏色,而是它的“活”。文字是普普通通的符號,然而把一個一個的字組合起來,卻可以組成一抹抹生動、鮮活的色彩,真是令人驚喜??!這種不可名狀的“活”,濃縮了人們的愿景,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遐思。
就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綠”字鮮活明朗,給人以春意勃發(fā)之感,是一個詩人斟酌良久才巧妙地添上這畫龍點(diǎn)睛的一筆呢!“霜葉紅于二月花”,讓我想起經(jīng)霜的香山楓葉,層林盡染,美不勝收。生活有了色彩就有了希望,有了憧憬。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少了古人的詩意,變得愈來愈浮躁、低俗,甚至枯萎。明明“生活”就是“生得活”,我們怎能視而不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下那么多激勵我們“活”的色彩,我們難道不該放慢步子,明亮雙眼,開闊身心,看一看那些流淌在我們心里的活色嗎?
盡情舒展你的心靈吧,讓色彩重新“活”轉(zhuǎn),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迷醉人們雙眼的彩色!
(編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