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含瑤
“阿芬啊,現(xiàn)在來燙個頭還來得及嗎?”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個婆婆搖搖晃晃地走了進來。
媽媽抬頭看了眼時鐘,只稍稍猶豫了一下,便放下手中的剪刀,趕忙過去扶她:“來得及來得及。”
我看著鏡子里頭發(fā)長短不一的自己,郁悶至極:“媽,你不是說給我剪完頭就和我去逛街的嗎?你又放我鴿子!”
“噓,婆婆出來一趟不容易,你沒看到她走路不方便嗎?”媽媽朝我眨了眨眼睛。
從全職主婦到學徒
記得小時候,媽媽的一天都是在廚房里度過的。三餐準時準點,閑暇的時候還會變著花樣做一些點心,今天是糖糕,明天是麻團。后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媽媽越來越沉默,更多的時候是坐在椅子上發(fā)呆。有一次她問我:“若若,媽媽去做清潔阿姨,你會覺得丟臉嗎?”我扭頭看她,覺得媽媽好像并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更像是在自言自語。
沒過多久,媽媽就在家附近的理發(fā)店當起了學徒。盡管離家很近,她卻沒有時間回來燒飯。每天,她做好早餐就匆匆出門,一家人的中飯和晚飯就不再有著落。但媽媽和爸爸的爭吵反而減少了,因為爸爸回家前,媽媽早已入睡,媽媽出門時,爸爸還沒起床。
我偷偷去見過媽媽幾回,隔著陳舊的玻璃門,看著媽媽忙里忙外,幫著洗頭,給人倒茶送水,還要不停地收拾各式工具,保持室內(nèi)整潔,而她的臉上還要一直掛著近乎討好的笑容。
那年她30歲,30歲之前,全無工作經(jīng)驗。
日子打滾似的往前走著,媽媽也適應了學徒忙碌的生活,漸漸恢復了當年她在廚房的風采。印象深刻的是她一手叉著腰,一手舉著一把剪刀,朝我大喊:“若若,來,媽媽給你剪個頭發(fā)!”我當然不肯,她也不強求我,買來一個人頭模型和幾頂假發(fā)修修剪剪。也許是為了省錢,她還會去田里捆幾把稻草,扎成頭發(fā)的樣子掛在模型上,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興起時還會問我:“若若,媽媽剪得好看嗎?”
再去理發(fā)店時,媽媽已經(jīng)不再是當初剛當學徒時的模樣了,這時的她帶著一點點小驕傲。只見她用嘴叼著梳子,持剪刀的手麻利地在顧客頭頂飛舞著,儼然一副掌門人的架勢。
她說,最喜歡給我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剪頭發(fā)了,因為可以把小孩子想象成我的模樣,然后給我做很多很多的造型。
是的,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發(fā)型就一直在變,從板寸頭到蘑菇頭,再到兩個羊角辮,小姑娘也開始慢慢地長大。
學徒做老板
長大之后,我或多或少在父母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爭吵中明白,媽媽從一個家庭婦女到外出打工,是因為爸爸在外賭博,虧光了家里的積蓄。爸爸生意不濟,加上喜好賭博,雖然近些年收斂了許多,但靠媽媽一個人打工的工資養(yǎng)家,總還是入不敷出。媽媽便萌生了自己單干的想法。
靠著學徒的經(jīng)歷,她磨練出了不認輸?shù)男愿?。說干就干,媽媽在鄰村租了一個店面,掛上招牌,“阿芬理發(fā)店”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正式開業(yè)了。
然而事情并沒有如我們所愿,鄰村的人認定了原來的理發(fā)店,本村的人也往往不肯多走幾步,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婆婆喜歡來找我媽嘮嘮嗑。眼看生意零落,媽媽又冒出了新的想法——辦一個“阿芬大講堂”。她把理發(fā)店的角角落落都收拾了一下,擺上幾張桌椅和幾個人頭模型,等顧客上門來時,泡上茶水給他們講養(yǎng)發(fā)、生發(fā)的知識和編發(fā)的技巧。此事還被爸爸嘲笑了一番:“沒人剪頭,誰來聽你上課?”后來我才知道,媽媽當時也就想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等店面的一年租期到了再另做打算。沒想到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媽媽的熱情和誠懇待人引來了不少聽眾,他們聽完之后都想試試媽媽的手藝。久而久之,“阿芬大講堂”變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趣事,引得周圍一些村子的人都想一睹“阿芬大講堂”主人的風采。于是,理發(fā)店人氣日益旺盛,生意漸漸好了起來,媽媽做學徒時服務過的那些客戶也不嫌路遠過來捧場,順便說說村子里的趣事。
眼看著生意越來越紅火,爸爸說:“阿芬,你要不漲點價吧,你看隔壁的阿彪,剃個頭這么貴?!眿寢屄牶?,搖了搖頭,她指了指那些婆婆,說:“你看她們買菜幾角幾分都要省的,她們照顧我生意那么多年,而且都是走了那么遠的路來的,我怎么好意思多收她們錢。”爸爸拗不過媽媽,也只好作罷。盡管薄利,但多銷之后,收入也不少,生活慢慢地好起來了,家里的氛圍也越來越其樂融融。
有一天,媽媽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突然問我:“若若,你想不想做理發(fā)師?”爸爸一把打斷:“胡說!若若要好好讀書,將來是要考大學的!”媽媽便笑了:“若若如果想讀書那自然是好,但如果想學門手藝,我也不反對,女孩子嘛,總是要學一點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本事。”
媽媽說這話時,摸了摸我的頭。我發(fā)現(xiàn),她的手因為常年接觸化學藥劑已變得粗糙、干硬、泛黃,不再細嫩,不再靈巧如初。
后來,我每每想到媽媽說的那番話,就感覺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鞭策著我。媽媽不硬性要求我出人頭地,但我想為她活出精彩。
我為你驕傲
繼“阿芬大講堂”之后,媽媽又發(fā)明了另一項服務——上門理發(fā)。同村的老人只要提前預約,媽媽就會上門服務。我問媽媽用意何在,她回答道:“當時我就是靠這批老人養(yǎng)才把理發(fā)店做起來的,現(xiàn)在他們走不動了,我就有義務走過去,做人要懂得感動、感謝和感恩?!彼€舉例子說,當年她活兒忙、吃不上飯的時候,這些老人都說“沒關(guān)系,我等等就好”“你餓壞了可是大事”,有些老人過來時甚至還會給她帶些小餅干、小零食。
我不知道,如果是小時候的我回答媽媽那個“若若,媽媽去做清潔阿姨,你會覺得丟臉嗎”的問題,答案會是什么,但是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一定會說“不會”,因為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人性良善、人情溫暖,我為她驕傲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