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春天來了,夏天還遠嗎?隨著氣溫升高,游泳的人多了,耳朵進水的問題也隨之高發(fā)。試問,耳朵進水時,你會怎么辦?是用棉簽擦拭耳朵里的水分,還是會原地跳跳,跳出耳朵里進的水?如果水還是出不來,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耳朵里的水很容易出來
耳朵進水,準確來說是指外耳道進水。外耳道就是我們看到的耳朵眼的里面,就像我們平時見到的水桶一樣,水桶的口就是我們的耳朵眼,水桶的底就是我們常說的耳膜。平時外耳道就像橫著放的水桶,水桶的底朝里,口朝外,游泳的時候水就很容易通過耳朵眼灌到“水桶”里面去。水進去后我們會感覺一下子“蒙住”了,聽聲音變小了,聲音好像從頭里面出來。由于“水桶”口朝外,很多時候做下咀嚼動作或是搖下頭,水就可以自己出來,水流出來時會覺得溫熱的液體流出,感覺非常舒服。
這些情況,巧用辦法促“排水”
但是有些時候進去的水卻不那么容易流出來,因為外耳道并不是像真水桶一樣壁都是直的,它有個弧度,前面向后凸,后面向前凸。
1.外耳道彎曲特別明顯的人,耳朵容易進水,且不易出來,這時要把耳朵往后拉,使“水桶”壁盡量直,然后歪頭使耳朵眼朝下,跳躍幾次,耳朵里面的水才能流出來。
2.外耳道彎曲且耳朵眼特別小的人,若做了前面的動作還不能將水排出,就需要先把耳朵輕輕地往后拉,然后把消毒的棉簽放入耳朵眼里面把水沾出來。這個時候要注意,外耳道的深度是2.5厘米左右,和我們兩手指并起來的寬度差不多深,所以棉簽最多只能放入那么深,再深就有捅破耳膜的可能,用棉簽時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嬉戲打鬧。
這些情況,需到醫(yī)院進行處理
1.我們的外耳道就像蛇一樣,會蛻皮,平時也會產(chǎn)生一些分泌物,這些就構成了我們說的“耳屎”,學名“耵聹”。要知道的是,“耳屎”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它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使我們耳朵不容易感染,所以我們平時也不用刻意去掏它,大多數(shù)時候它都會順著“水桶”口排出 。那么問題來了,有的人耳朵眼特別小且外耳道特別彎,還有的人外耳道分泌物非常油,“耳屎”不容易排出,嚴重的時候會把整個外耳道都堵住,這就叫做“耵聹栓塞”,此時需要到醫(yī)院處理,由醫(yī)生通過器械取出,或是滴藥軟化后,通過洗耳朵洗出來。很多時候“耳屎”都把耳朵堵死了,我們仍感覺不出來,當游泳時問題就來了,“耳屎”一旦進水就會發(fā)脹膨大,導致我們出現(xiàn)聽力下降、頭昏腦脹等癥狀。這種情況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診。
2.有的時候游泳的水不干凈,或是用很臟的手指挖了耳朵,細菌便進入我們的外耳道,一旦抵抗力低,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產(chǎn)生毒素,導致外耳道紅腫熱痛,外耳道發(fā)炎。我們外耳道的皮膚非常薄,皮層下面就是神經(jīng),外耳道發(fā)炎時會刺激神經(jīng),呈現(xiàn)跳痛,有時候疼痛非常劇烈,拉耳朵或按耳朵時候疼痛加劇,嚴重時連口都張不開。有時還會在耳朵里面形成癤腫。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根據(jù)情況會使用酚甘油、魚石脂或抗菌藥滴耳液,嚴重者還會全身用一些抗菌藥。如果處理不及時或抵抗力很差,炎癥就會蔓延到耳膜,疼痛就會更劇烈,小朋友就會哭鬧,覺得耳朵疼得受不了,更小的小孩就會抓耳朵或是拍打耳朵,這個時候要趕緊去醫(yī)院就診了,否則,炎癥繼續(xù)加重,會導致耳膜穿孔,一旦耳膜穿孔,細菌很容易進到更深的地方,反復流膿,經(jīng)久不愈,造成聽力下降。除此之外,引起外耳道發(fā)炎還可能是因為耳朵里面長“膽脂瘤”,雖然不是真的腫瘤,但也會破壞耳朵結構,造成聽力下降、嘴歪眼斜,更嚴重者還會長到腦袋里面去,造成顱內感染。這些情況就需要到醫(yī)院手術,把耳膜補起來或是把“膽脂瘤”切除干凈。
此外,耳朵和鼻子、喉嚨是有根管子連起來的,叫做“咽鼓管”,小朋友這根管子沒有發(fā)育成熟,游泳的時候會遇到嗆水的情況,水很容易通過這個管子從鼻子或喉嚨進到耳朵里面去。如果水里面有很多細菌,小朋友抵抗力差,也會造成耳朵的感染,需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耳朵進水不是小事,一定要引起我們大家的重視,出現(xiàn)耳朵疼痛、發(fā)熱、耳朵脹悶、聽力下降,小孩抓耳朵或是拍打耳朵時,就要趕快去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