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印象中的上海是郭敬明筆下那個光芒萬丈、物欲橫流的城市,帶著獨有的孤傲,冰冷地審視著來往的人群。但就是這樣一座繁華、時尚、匆忙、擁擠的城市,讓無數(shù)追求藝術、熱愛藝術的人魂牽夢縈,它仿佛是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人們向它靠近,直到走進它的靈魂深處,最終成為它的一部分。
我們常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不同的上海風情,有搖曳生姿的旗袍女郎,有戰(zhàn)火紛飛的歷史歲月,有記錄上海人生存的真實故事……這些定格在膠片中的記憶以另一種方式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遷。在光與影的翩然飛舞中,我們所感知到的任何一個零星的觸動你內(nèi)心的碎片都可以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
暮色四合,外灘古老的歐式建筑在燈光的映照下金碧輝煌。此時,夜色下的上海依舊喧鬧不息,而在上海求學的你定會發(fā)現(xiàn),這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后是一個個和你一樣懷揣夢想的人。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家的搖籃
校訓:和毅莊誠。
主要院系:作曲指揮系、音樂學系、鋼琴系、聲樂系、管弦系、民族器樂系、音樂教育系、藝術管理系、音響工程系、音樂劇系、現(xiàn)代器樂。
知名校友:賀綠汀、廖昌永、周小燕、常石磊等。
上海的汾陽路在法租界時期叫畢勛路,路旁的法國梧桐郁郁蔥蔥、蒼翠挺拔,頗具歐洲風味,而上海音樂學院就坐落在這里。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先生與音樂教育家蕭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創(chuàng)辦的國立音樂院,是中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國立高等音樂學府,1929年9月更名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后于1956年定名為上海音樂學院。80多年來,上海音樂學院培養(yǎng)的人才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被譽為“音樂家的搖籃”。
上海音樂學院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音樂學府,在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在經(jīng)典嚴肅音樂的創(chuàng)作、表演和研究方面積累了雄厚的學科基礎。目前, 學院共建有11個系,涉及6大學科門類、23個子學科專業(yè)方向,既包括具有雄厚根基的傳統(tǒng)專業(yè),也有若干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
如今,上海音樂學院擁有3個集教學、表演、科研為一體的藝術中心,即周小燕國際歌劇中心、國際弦樂藝術中心、國際鋼琴藝術中心;擁有一個音樂研究所,下設中日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當代音樂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上海音樂學院校史研究中心、音樂劇研究中心、音樂教育研究中心、音樂與社會研究中心等,同時還建有6個音樂表演團體:上海青年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新室內(nèi)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弦樂四重奏組、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團以及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學院另擁有一個富有特色的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一個高水平的學術期刊——《音樂藝術》、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博物館——東方樂器博物館,以及一個高水準的演出場所——賀綠汀音樂廳。
雄厚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前來求學,而優(yōu)美的校園風景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讓一代又一代上音人忘我地沉浸在藝術的廣闊天地中。
一幢位于校園中心的老洋房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標志性建筑,該建筑側(cè)立面有突出的半圓形房間,上設露臺,有走廊與賀綠汀音樂廳相接。賀綠汀音樂廳的建筑風格穩(wěn)重大方、典雅華貴,和毗鄰的辦公樓建筑渾然一體。校園里的老建筑坐落于參天古樹間,寧靜安詳,美不勝收,它們默默地傳承著上海音樂學院華麗的音樂之脈。
曾經(jīng)的榮辱毀譽、曾經(jīng)的起落沉浮、曾經(jīng)的遷徙漂泊、曾經(jīng)的滄桑變故,這一切都深深地珍藏于一代又一代上音人的心中。上海音樂學院從最初僅有幾個專業(yè)、20多名學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小中大學、碩博研究生、國外留學生等完整教學體系、數(shù)10個專業(yè)門類,在國際國內(nèi)的影響不斷擴大,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
正如儒家典籍《禮記·大學》開篇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鄙虾R魳穼W院的校訓“和毅莊誠”所昭示的就是上音人追求盡善盡美之藝術佳境與完美人格的至高理想,以及發(fā)展健全精神、優(yōu)美人格,修己立人,化民成俗,培植國民美與和,改良社會風氣的大教育觀。
上海戲劇學院:優(yōu)雅精致的所在
校訓: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我以為首先應該注重人格的陶鑄,使每個戲劇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愛民族、愛國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以本校的訓練體系不僅是授予學生戲劇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訓練他們?nèi)绾巫鋈恕#ㄐ芊鹞鳎?/p>
主要院系: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電視藝術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等。
知名校友:余秋雨、陳紅、陸毅、李冰冰、董卿、李幼斌、徐崢、佟大為、馮紹峰、宋佳、胡歌、廖凡、蔣勁夫、黃豆豆等。
沿華山路向北便走進了上海的中心,從復興西路到常熟路這段路上梧桐茂密,眾多的歐式別墅一幢接著一幢,是時至今日整個上海仍極具歐洲情懷的地段,也是藝術氣息最濃郁的一角,而上海戲劇學院就靜居于此。
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yǎng)演藝類專業(yè)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是中國藝術教育“第一方陣”的成員,其前身是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并入上海戲劇學院。經(jīng)過70多年的發(fā)展,上海戲劇學院的學科專業(yè)從單一的戲劇學科發(fā)展為演藝類綜合性藝術學科專業(yè)群,是一所綜合性演藝類藝術大學。建校以來,學院培養(yǎng)了近萬名文藝專門人才,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戲劇、電影、美術界的著名藝術家,為推動中國文化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戲劇戲曲學是上海戲劇學院的主要學科,1999年起被列入上海市重點學科。學院的本科專業(yè)有表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設計、導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舞蹈編導、文化事業(yè)管理等,中專專業(yè)有芭蕾舞、中國舞、京劇表演、京劇音樂、昆劇音樂、越劇表演、滬劇表演、滬劇音樂、話劇影視表演、影視模特表演、舞臺美術、木偶表演與制作等。
如今,上海戲劇學院共有華山路、蓮花路、虹橋路3個校區(qū)。華山路校區(qū)是本部,教學設施完善,實驗劇院、黑匣子戲劇實驗室、新實驗空間與小劇場分別適合教學實習演出、實驗戲劇排演。圖書館收藏的戲劇類圖書豐富齊全,學生公寓、餐廳、健身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電視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戲曲學院及附屬戲曲學校位于蓮花路校區(qū),擁有高規(guī)格的專業(yè)練功房和演出觀摩廳,校園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虹橋路上的附屬舞蹈學校是在老一輩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確立為現(xiàn)校址,校園內(nèi)樹木郁郁蔥蔥,環(huán)境幽靜怡人,教學設施完備。
在華山路校區(qū)的實驗劇院前,莎士比亞的塑像凝望遠處,代表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氣質(zhì)。劇院除了平時的教學演出任務,在每年的12月底、1月初還會上演學院的畢業(yè)大戲。除此之外,這里還常常有國內(nèi)外大型專業(yè)文藝團體的演出,包括英國皇家話劇院、日本國家交響樂團、日本女子合唱團、朝鮮血海歌舞團、埃及蕾達歌舞團以及國內(nèi)大型知名文藝團體等。實驗劇院的后面是華景大廈,大廈的地下室是學院的健身房,面積有900平方米,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這里是上戲?qū)W子上體育課的地方。
沿著貫穿校園的道路前行,一座建于1903年的歐式建筑映入你的眼簾,灰色與橘紅色搭配的墻面沉穩(wěn)而不失活潑,這座樓是以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著名戲劇家熊佛西的名字命名的。從熊佛西樓向前走,就是上海戲劇學院著名的紅樓了。該教學樓依然是西式的建筑,4層,紅墻,屋頂上有小天窗,很有歷史感。如果上戲人在上課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大家就會笑著說:“這可是真正的‘紅樓夢啊!”紅樓頂層還建有傳統(tǒng)樣式舞臺的大排練廳和實驗戲劇基地——黑匣子,因為里面是全封閉式的,黑乎乎一片,必須打燈照明,因此得名。
紅樓的斜對面是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小劇場,每年的11月,上海戲劇學院都會舉辦小劇場戲劇節(jié)。如果在這個時候來上海戲劇學院,你可以到小劇場、黑匣子、大劇場等處看戲,保證讓你過足戲癮。
沒錯,這就是上海戲劇學院,優(yōu)雅精致的所在。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線條勾勒出的多彩世界
校訓: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主要科系:美術設計系、中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美術史論系、建筑系。
知名校友:陳逸飛、邱瑞敏、顧偉璽等。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是上海辦學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類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上海市美術高等學校(本科),1983年成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2000年遷入上海大學新校區(qū)內(nèi)獨立的美院大樓。作為當時上海地區(qū)唯一一所美術類高等院校,學院歷經(jīng)了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洗禮,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美術創(chuàng)作、設計和研究人才,涌現(xiàn)出一大批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的美術與藝術設計作品,對提升上海的城市文化形象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術學院設有展示廳、精品典藏室、民間博覽室、蔡冠生國際遠程教學中心和資料室,它們?yōu)閷W院的教學交流展示、國內(nèi)外學術交流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和周全的軟件服務,促進了學院的教學,保證和提高了學院的學術地位與知名度。學院建立的國家級公共藝術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擁有一批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工作室,還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建立了巴黎工作室,在上海M50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設立了99創(chuàng)意中心。學院遷入新校區(qū)后,原院圖書館劃歸校圖書館,如今校圖書館8樓專設美術閱覽室,主要對美院學生開放,藏書豐富,精品資料室主要為教學、科研服務,藏有各類中西畫冊、精品卷軸畫、線裝書精品畫冊等,成為廣大師生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源頭之水。
學院現(xiàn)有繪畫(國畫、油畫、版畫)、美術學、雕塑、藝術設計(視覺傳達、廣告、環(huán)藝、裝飾、動漫、會展、數(shù)碼藝術)、建筑學(藝術類)等5個本科專業(yè),公共藝術實驗中心的陶瓷、玻璃、版畫、多媒體、材料實驗等工作室承擔著美院的本科教學。在美術設計、中國畫、油畫、雕塑、美術史論、建筑6大系中,中國畫系是由原上海美專國畫教師系及上海美術界知名人士組建的。以海派文化為背景的上海中國畫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傳統(tǒng),又少門戶之見,更多的是自由的藝術精神,著眼精微、手法婉約、水墨洇潤是其共同特點。近年來,該校中國畫系的在校生、畢業(yè)生積極投入創(chuàng)作,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大展覽中入選并獲獎,已成為上海一支引人矚目的中國畫生力軍。
學院油畫系的教學歷來講求扎實的基本功訓練與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因地處上海,得風氣之先,對油畫畫種的文化底蘊體味深切,有歐洲油畫傳統(tǒng),但并不追隨程式,而是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感受揭示生命意義細致入微的共性。版畫專業(yè)方向的建立適應了上海公共藝術的發(fā)展需要,改寫了上海美術教育版畫專業(yè)方向空白的歷史,是上海最早也是唯一的版畫教學單位,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一個新興的重點學科。雕塑系擁有一個實力雄厚的雕塑藝術教學及創(chuàng)作設計群體,作品遍及上海重要公共場所及全國各地,現(xiàn)已成為上海最重要的雕塑教育、創(chuàng)作、設計基地之一。建筑系成立于2000年8月,由創(chuàng)辦于1987年的建筑學專業(yè)并入美院組建而成,率先在國內(nèi)完成了建筑學專業(yè)進入藝術院校的調(diào)整。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追夢的腳步從這里邁開
校訓:忠誠、卓越、創(chuàng)新、和諧。
主要院系:新媒體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設計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管理學院等。
知名校友:朱奕靜、金蕾、朱元冰、沈凌昊、胡冰卿、曹駿、張翔、陳欣予、陳穩(wěn)、林楓松等。
位于上海市松江大學園區(qū)的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簡稱“上視”或“SIVA”,創(chuàng)辦于2005年9月,是一所以國有投資為主,同時吸收其他社會力量,混合所有的新型綜合藝術類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13年4月,經(jīng)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轉(zhuǎn)設為獨立設置的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目前,該學院是上海唯一的綜合類視覺藝術高等院校、全國13所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之一,是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lián)盟成員大陸10所院校之一。據(jù)2015年最新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顯示,中國內(nèi)地有58所大學入選全球頂尖學科前400名,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躍居全球藝術與設計學科排名50至100名段。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校區(qū)與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等6所高校為鄰,松江大學園區(qū)的各類教學、生活資源可實現(xiàn)共享,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完善的學習與生活保障。圖書館位于學院標志性建筑——“大眼睛”圖文信息中心內(nèi)北側(cè),分上下兩層,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截止2015年,藏書近20萬冊,其中建筑、繪畫、雕塑、平面設計、服裝設計、攝影、電影、表演等藝術類專業(yè)圖書占了近1/3的比例。
實訓管理中心是為該院校乃至大學城各兄弟院校服務的教學機構,屬于當代視覺藝術教育的造型技術公共基礎平臺,它的建立主要體現(xiàn)當代視覺藝術教學的理念。工作室平臺位于校區(qū)東北角的實訓大樓,總面積24000平方米,擁有雕塑、陶瓷、玻璃、版畫、雕塑、金屬、綜合材料、演藝、數(shù)碼藝術等32個工作室以及多功能教室,成為上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試驗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產(chǎn)、學、研結(jié)合的實踐平臺和全面開放的共享平臺,填補了國內(nèi)大型綜合型藝術實驗工作項目的空白。
學校還建立了與國際高等藝術教育界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平臺,其成員包括英國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法國國立美術學院、丹麥設計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藝術學院、德國藝術學院、芬蘭赫爾辛基美術設計學院、香港演藝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日本武藏野藝術設計學院等國際知名藝術院校的校長。
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將藝術靈感付諸于實踐
校訓:崇德博學、勵志尚實。
主要科系:服裝設計與工程系、服裝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系、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工業(yè)造型設計系等。
知名校友:馬艷麗、奚夢瑤等。
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于1984年招收服裝專業(yè)本科生,是全國最早建立服裝類學科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學院開設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表演3大學科,包括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藝術設計、紡織品藝術設計、動畫設計、數(shù)字媒體藝術、環(huán)境藝術設計、工業(yè)設計、服裝表演與設計、表演(影視、話劇)、綜合藝術等10個本科專業(yè)方向。
學院注重對藝術設計人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堅持設計教育的國際化,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學院教學水平的提升,實現(xiàn)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是學院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學院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芬蘭等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4所著名服裝、藝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國際合作關系,開展了包括本科學歷教育、研究生學歷教育及課程合作等多種形式在內(nèi)的緊密合作,為有志于從事服裝與藝術設計領域的人才構筑更加廣闊和暢通的平臺,以接受國際化教育,獲得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
同時,學院注重藝術設計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搭建與國際、國內(nèi)藝術院校師生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舉辦眾多專業(yè)展覽、時裝發(fā)布、專業(yè)比賽、國際性講座等。學院積極倡導開放辦學,努力拓展校企之間、校際之間、高校與科研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與著名企業(yè)簽訂合作協(xié)議,建立教學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