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鈴靈
摘 要:柴姆·蘇丁是巴黎畫派中一位杰出的、獨特的畫家,他的繪畫對于巴黎表現主義繪畫思潮有很大的貢獻,他處于現代主義時期,但又不隨波逐流,他的作品既吸收了現代主義藝術的優(yōu)點,同時還汲取了傳統(tǒng)藝術中好的方面,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繪畫風格。通過論述蘇丁風景畫的表現主義藝術風格,從蘇丁的生平經歷對其繪畫風格的影響到探索蘇丁繪畫的技巧,主要包括蘇丁繪畫的構圖、造型、色彩、筆觸等,詳細說明了蘇丁的表現主義藝術風格,最后總結蘇丁繪畫藝術的特點及其對當代藝術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蘇??;風景畫;表現主義;風格解讀
一、引言
在多種藝術并存的時代下,蘇丁通過汲取當代與前人的繪畫藝術特點,并通過自身努力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繪畫特點和藝術語言,影響和啟迪了后來眾多的藝術家。他所作的畫作不受任何形式的拘束,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直接注入到所作的繪畫作品中,在他的畫筆下,筆觸強烈、色彩鮮艷、構圖大膽、造型夸張,每一個事物都充滿著激情與瘋狂,正是當時社會不安與躁動的最真實體現。他的畫作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不盲目模仿前人,但同時又汲取了前人的優(yōu)點,是值得研究的藝術。
二、蘇丁的生平經歷
柴姆·蘇丁是巴黎畫派的代表畫家,參與新藝術運動,并成為新藝術運動中杰出的代表人物。蘇丁出生于俄國的一個猶太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是家中的第十一個孩子。他從小就很喜歡繪畫,為了更好地生活,他來到威爾諾,一邊在當地一家照相館打工,一邊在美術學校學習,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一位醫(yī)生慧眼識才,發(fā)現了他的繪畫天賦,幫助他來到世界藝術大都會巴黎。在這里他默默地苦學,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繪畫知識并借鑒其他藝術大師的繪畫技巧。于1919年他又輾轉來到達塞雷并在此地待了三年,在這里,他的繪畫技術得到了提升,畫面的顏色開始活躍起來,明亮起來,變得富有生氣,線條也逐漸活躍起來。但是他對自己的畫作總是不滿意,為了追求心中的完美,他不斷地重復畫一個題材,并無情地的摧毀不符合他要求的畫作。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下,他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更完美的繪畫出來。1923年,他來到卡涅,這一段時間,是他作品的成熟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更多的藝術出現,但是此時蘇丁沒有隨波逐流,淹沒在新的藝術形式中,他始終在堅持自己的藝術特點,堅持自身的藝術追求。1940年德國占領期間,他再次經歷了痛苦的考驗,躲避到杜萊納的小村。盡管受到威脅,他仍然畫出了一些令人贊嘆不已的風景。在1943年,蘇丁因病逝于巴黎。
三、直觀的表現形式
蘇丁的風景畫是蘇丁作品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風景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生活的向往,對生命的渴望,同時也能看出他生命中的經歷。他的風景畫別具一格、不落俗套,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位大師,學習其繪畫技巧,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動感十足的構圖
在蘇丁的風景畫作品中,畫面充滿不穩(wěn)定性和動感。構圖打破水平與垂直構圖的模式,通過一些水平線的變動、傾斜及左右對角線的伸展及其在畫面中位置的偏離,通過傾斜或近似傾斜來營造一種動感和不穩(wěn)定感。畫面中各景物相互交織,相互間動勢的組織形式,使畫面產生一種向外擴張的力量,創(chuàng)造一種流動的空間感。畫中的樹是舞動的,房子也是舞動的,整個世界都好像是舞動的,因此在他的畫中能體會到蘇丁強烈的情感及其對生命的渴望,還能體會到他內心的緊張、恐懼。
(二)夸張獨特的造型
蘇丁作品中的事物造型夸張,不拘泥于細節(jié),給人一種緊張、扭曲的感覺。在蘇丁的繪畫中,很多時候我們能體會到生命的律動感,又能體會到一種緊張的節(jié)奏感,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蘇丁的作品向我們傳遞一種真實,沒有鎮(zhèn)靜、嚴肅的感覺,好像是隨心所欲畫出來的畫作。我們能夠在他的作品中讀出一種流動的美感,富于張力和表現力。蘇丁的風景畫有一種呼之欲出的震撼力,能夠帶動人心,在《帶紅屋頂的風景》中,蘇丁就運用他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在畫中,他向我們展示了樹和房子歡悅的景象,畫面中的樹和房子就好像是被風快要吹倒了一樣,向一邊傾斜,但是在這樣的場景下,卻沒有向我們傳輸一種生命即將逝去的災難感,反而能讓我們覺得樹和房子在扭動,在歡呼,在肆無忌憚地跳舞,向我們傳達了一種生命的律動感,隨著眼球的轉移,我們更能體會到畫面帶給我們的起伏,讓人有很多的聯想空間。
(三)厚重絢麗的色彩
在蘇丁的繪畫作品中,色彩是一個亮點。他喜歡用很厚的、未經調和的顏色和近乎瘋狂的筆觸進行創(chuàng)作。他用色大膽、直接,并且善于調和色彩,它能夠將紅色、黃色、綠色大膽地用在一起,但是這樣鮮艷的顏色在他的畫面里并不會讓人感到唐突,反而就好像具有了生命一樣,和諧而不失單調。互補色在他的畫中時而和諧,時而對立,給觀看者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無限遐想空間。在他的作品《帶尖頂的房舍》中,紅、黃、綠三色相互渲染,色彩鮮艷亮麗,同時加上蘇丁特有的使用顏料的習慣和筆觸,厚重的顏色成就了一番美感。在這幅畫中,房屋歪歪扭扭,和房屋周圍的樹纏到了一起,好像在狂歡,在跳舞,在不斷地顫動。純度、飽和度極高的紅、黃、綠攪和到一起,給我們的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力,引起觀看者的共鳴。
(四)強勁有力的筆觸
繪畫中,筆觸就好像是舞蹈者的肢體語言,向我們傳達出整幅畫作的思想。一個能夠很好地掌握筆觸、運用筆觸來向觀者傳達自身感受的畫家,一定是一個好畫家。筆觸可以幫助畫家很好地展現自身的修養(yǎng)、技術水平,向觀看者傳達藝術家所表達的感情。蘇丁的筆觸給人的感受是強勁有力、動感十足。不論是風景畫,還是人物畫,在蘇丁的筆下就好像是被賦予生命一樣,有生機、有活力。一個畫家的用筆用色的習慣會隨著時間、環(huán)境、心境的改變而不斷改變,蘇丁也是這樣,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用筆。塞雷時期蘇丁的風景畫很具有特點,這個時期他的用筆也有自身的特色。這個時期,蘇丁每天靠別人的資助才能生存下來,再加上異國他鄉(xiāng),語言不通,無法與他人和外界正常交流,還經常因為交不起房租而不斷地更換住所,這使得蘇丁非常落寞,所以他將自己的感情都寄托在畫中。此時的蘇丁喜歡用厚厚的未經調和的顏料直接涂抹到畫布上,利用筆觸的旋轉、切割,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肌理和厚度,整體看來,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蘇丁為了達到自身想要的效果,經常用厚厚的筆觸將原本的布紋覆蓋,在覆蓋的過程中,又會有些遺漏的地方,這樣就留下了強烈的對比,同時也形成了蘇丁獨特的筆觸風格。通過這樣的繪畫,向讀者傳遞一種對生命的渴望、對自然堅強、勇敢的信念。
四、結語
蘇丁在各種文化不斷繁衍生長的時期仍然能夠堅持自身的特點,堅持自身的風格,將自己的感情飽滿地表達在自己的畫作中,直面自身的感受,既具有巴黎畫派的共同特征,又有自身的特點,他的畫作同時具備古典、現實、浪漫、印象和表現主義的特點,是不可多得的天才。研究蘇丁的繪畫有利于加深對歐洲表現主義繪畫的了解,對其表現技法的研究對創(chuàng)作實踐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劉立梅.瘋狂的執(zhí)著——論柴姆·蘇丁的繪畫表現藝術[D].山東建筑大學,2013.
[2]王家富.蘇丁及其影響下的當代藝術家[D].中國美術學院,2011.
[3]王東春.痛苦的歷程——蘇丁藝術風格探究油畫研究與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
[4]景欣.對生命的思考——奧德·納德魯姆畫作中的母嬰題[J].大眾文藝,2012,(05):44-45.
[5]丁志平.蠶絲宣紙書畫扇面的品鑒及文化價值[J].江蘇絲綢,2014,(05).
[6]陳國棟.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守望—奧爾巴赫藝術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3.
作者單位:
云南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