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穹
終于,蔡司Loxia 21mm F2.8這只備受矚目的超廣角定焦鏡頭放到了我的面前。作為當下唯一一只能夠滿足索尼A7RII高分辨率要求的原生E卡口超廣角定焦鏡頭,Loxia 21mm F2.8的上市對A7系列全畫幅微單TM的用戶來說,著實是一件大事兒。
如果你鐘愛人文紀實、風光、建筑等題材,同時對畫質(zhì)有較高要求,那么這只鏡頭很可能成為你的下一個新寵。
德系鏡頭經(jīng)典焦段
雖然現(xiàn)在賓得、適馬、宮崎光學等日系品牌也開始推出21mm焦段鏡頭,但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里,21mm都是德系鏡頭的標準配置。無論是蔡司ZE系列、ZM系列,還是徠卡M系列,以及福倫達VM系列,在這些成熟的鏡頭系列中都有21mm焦段鏡頭。而在日系鏡頭中,類似的產(chǎn)品往往是20mm焦段鏡頭。
從視覺表達的角度來看,21mm也是一個相當經(jīng)典的選擇。首先,它屬于超廣角焦距范圍,相比35mm、28mm等人文紀實最常用焦段具有更大的視角范圍;在一些比較狹窄的室內(nèi)環(huán)境拍攝時,它可以更近距離拍攝主體,并囊括更多畫面元素。同時它又沒有14mm、16mm等風光攝影常用焦段那么夸張的透視效果和難以控制的光學畸變。畫面邊緣的元素雖然會有所拉伸,但整體影響不明顯。我在日常拍攝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21mm、35mm、50mm這三個焦段的鏡頭,這也是我如此關注Loxia 21mm F2.8的原因。
Loxia的畫質(zhì)新高度
2015年,我測試了Loxia 35mm F2和Loxia 50mm F2這兩只鏡頭。雖然CMOS感光元件對于標準鏡頭和小廣角鏡頭有不錯的適應性,但對于Biogon對稱結構的超廣角鏡頭,因為光線入射角度很大,使用CMOS感光元件就有很多問題,比如紅移、較大的暗角、強烈邊緣畫質(zhì)劣化現(xiàn)象等。如果使用過A7R轉接蔡司 Biogon T* 21mm F2.8 ZM,你就會明白,這些問題很難通過后期軟件算法解決,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采用全新的鏡組設計。
因此,Loxia21mm F2.8采用數(shù)字時代廣角鏡頭常用的Distagon反望遠結構。其11片9組的光學設計中,包含4枚特殊色散玻璃鏡片,以及1枚非球面鏡片,用料優(yōu)異。它不僅對于色散進行了有效控制,同時還對Distagon結構容易出現(xiàn)的鏡頭畸變進行了細致的校準。拍攝畫面從中心到邊緣都有良好的細節(jié)表現(xiàn),畸變控制也無可挑剔,使用f/2.8的光圈就有相當好的畫質(zhì),當收縮到f/5.6就達到了最佳光圈,中心和邊緣的分辨率幾乎相同。
此外,不得不強調(diào)一下鏡組玻璃對于畫面色彩的影響。由于現(xiàn)在鏡頭的設計都已經(jīng)完全可以在計算機中進行,通過大量的運算,設計人員已經(jīng)能夠使用一些相對廉價的光學材料制作高性價比的鏡頭產(chǎn)品。雖然它們的分辨率和MTF曲線可能會相當不錯,但實際拍攝中的色彩表現(xiàn)不一定好。而蔡司鏡頭優(yōu)質(zhì)的選材可以保證畫面色彩的準確還原,這雖然不會讓你的照片變得更好,卻可以避免后期中的重復工作。同時,準確的色彩還原對于視頻拍攝流程的標準化,也很有價值,因為視頻的后期調(diào)色更費時、費力。
依然“蔡司”的做工與設計
在攝影器材制造商中,蔡司對于鏡頭可靠性的要求是出了名的嚴格。除了每只鏡頭都會經(jīng)過嚴格質(zhì)量檢測,其產(chǎn)品設計的每一個細節(jié)也都充滿德式的嚴謹。和絕大多數(shù)蔡司鏡頭一樣,Loxia 21mm F2.8也采用全手動對焦方式,鏡頭內(nèi)外采用全金屬結構設計,相比自動對焦鏡頭擁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時,在鏡頭的關鍵部位,它也采用防水、防塵設計,并搭配密封圈,以保證在復雜的氣候條件下可以正常使用。
Loxia 21mm F2.8保留了手動光圈調(diào)節(jié)方式,并支持DeClick功能,使用專用小扳手旋轉鏡底的旋鈕,即可將光圈環(huán)轉換為無級光圈。搭配均勻、細膩的手動對焦系統(tǒng),Loxia 21mm F2.8能夠變?yōu)橐恢灰曨l拍攝鏡頭。而且由于它體積小巧(僅重392克),且擁有電子觸點與機身連接,能夠使用機身的五軸防抖功能,因此可以用來拍攝穩(wěn)定、流暢的4K視頻片段,實現(xiàn)一鏡多用。
厚道的價格
我也有一只LEICA 21mm F3.4 ASPH鏡頭。經(jīng)過對比測試,Loxia 21mm F2.8和它的畫質(zhì)在同一水準上,連MTF曲線都很像。但該鏡頭擁有更大光圈、更好的近攝和視頻拍攝功能,定價卻便宜了1000多美元。鏡頭官方售價為1499美元,約合人民幣9480元,相信你也知道該選哪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