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姜豬是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歷經(jīng)10余年培育的一個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種,它以姜曲海豬為母本,運用傳統(tǒng)育種與現(xiàn)代分子遺傳育種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導入杜洛克豬優(yōu)良基因。為推進生豬品種改良,靖江市2011年與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合作,開展蘇姜豬的引種擴繁和推廣工作。通過近幾年來的飼養(yǎng)生產(chǎn)來看,蘇姜豬繁殖性能優(yōu)良,生產(chǎn)水平優(yōu)良,養(yǎng)殖效益穩(wěn)定,是值得推廣的好品種。蘇姜豬體型外貌一致,全身被毛黑色,頭中等大小,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傾,嘴筒中等長而直,背腰平,腹線較平,體軀豐滿,四肢結實。乳頭排列均勻、整齊,發(fā)育良好,乳頭數(shù)7對以上。成年公豬平均體重205公斤,母豬平均體重169公斤。
一、后備公豬的飼養(yǎng)管理
(1)日糧粗蛋白水平以18%~20%為宜,每天每頭喂2~3次即可,喂量限制在2~3公斤/天,配種時期適當增加營養(yǎng)。
(2)適宜的溫度為18~20℃。
(3)堅持每天讓公豬進行適當運動。
(4)6月齡開始調教。在進行調教時,應選擇發(fā)情穩(wěn)定的母豬。后備公豬首次爬跨時,應耐心調教,輔助小公豬將陰莖插入母豬陰道并完成射精。
(5)1~2歲的小公豬每天配種不應超過1次,連續(xù)2~3天應休息兩天。
二、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1.后備母豬選拔標準
(1)從高產(chǎn)母豬的后代中篩選,同胎至少有13頭以上,仔豬初生重0.9~1.2公斤。
(2)至少有6對發(fā)育良好、分布勻稱的乳頭,其中至少3對應在臍部以前。
(3)體型良好,體格健全、勻稱,背線平直,肢體健壯整齊。
(4)身體健康,本身及同胎無遺傳缺陷(如疝、鎖肛等)。
(5)外生殖器發(fā)育良好,母性好,抗逆性、抗應激能力強。
2.營養(yǎng)與飼養(yǎng)
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15%~16%。4月齡前,讓豬自由采食;4月齡后到配種前15天,減少配合飼料給量(每天1.8~2.2公斤),增加青粗飼料量;8~9月齡配種,配種前15天開始催情補飼,加大營養(yǎng)供給,增加飼喂量(每天3~3.5公斤),以促進發(fā)情排卵,確保配種受胎。本品種母豬對于高溫比較敏感,夏天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
3.誘情
后備母豬體重80~90公斤,年齡8~10月齡時,開始誘情。誘情可以采用公豬誘情、補飼催情、應激催情、合群催情等方法。
4.初配
8~9月齡、體重90~105公斤時初配。
5.配種時間
母豬第3次發(fā)情后進行配種,不宜過早或過晚。
三、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
1.哺乳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
早吃初乳:仔豬出生后要及時吃足初乳,根據(jù)仔豬個體差異固定乳頭,保證同窩豬生長均勻。最初每隔1小時讓仔豬哺母乳1次,逐漸延至2小時或稍長時間,3天后可讓母豬帶仔哺乳。
加強保溫,防凍防壓:用紅外線燈、暖床、電熱板等辦法給予加溫。
剪齒:用剪齒鉗從根部剪平,防止仔豬相互搶食而傷及面頰及母豬乳頭。
斷尾:用手術刀或鋒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個尾椎即可,并涂藥預防感染,防止仔豬相互咬尾。
預防仔豬黃?。耗肛i妊娠后期,要求給母豬注射疫苗。
補料:仔豬開始補料時間為出生后5~7天。
斷奶:仔豬適宜斷奶日齡為28~35天,斷奶時采取去母豬、留仔豬的方式,盡可能減少對仔豬的應激。
2.斷奶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
分群:采取原窩培育,將原窩仔豬(剔除個別發(fā)育不良個體)轉入培育舍關入同一欄內飼養(yǎng)。如果需要重新分群,可按其體重大小、強弱進行并群分欄,同欄群中仔豬體重相差不應超過1~2公斤,將各窩中的弱小仔豬合并分成小群進行單獨飼養(yǎng)。
飼養(yǎng)溫度和濕度:斷奶仔豬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是為21~22℃,豬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
調教:加強調教新斷奶轉群的仔豬吃食、臥位、飲水、排泄區(qū)固定位置的訓練,使其形成理想的睡臥和排泄區(qū)。
去勢:建議仔豬35日齡左右,體重5~7公斤時進行去勢。也可仔豬生后7日齡左右早期去勢,以利術后恢復。
3.防疫、消毒管理
(1)保持圈舍的清潔、糞便無殘留,這樣可以有效的觀察豬在圈舍的生活與進食情況。(2)定期消毒。用不同的消毒藥交替使用。(3)防暑降溫。圈舍要具備完善的防暑降溫設備。(4)防疫。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防疫,可以有效地降低豬傳染病的發(fā)生。
(江蘇省靖江市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中心 周櫟 曹進 郵編:2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