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我和老伴兒,與兒女們的關系,也曾經(jīng)過“刺猬期”。
和我年齡相仿的人,大多有類似的經(jīng)歷。過慣了苦日子,如今生活雖然好了,但依舊難改多年來養(yǎng)成的節(jié)儉習慣。看到兒女們花錢大手大腳,總不禁擔心起來,認為該為日后打算,未雨綢繆,這就難免教訓兒女。還有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年輕人擠牙膏不從底部開始.或者衛(wèi)生不太講究等等,都會成為我們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焦點。
還有其他的,比如穿衣服,我和老伴兒總認為該樸素點,對兒女們大膽的穿衣風格看不慣。另外在為人處世上,總認為兒女們年少氣盛,對人不夠真誠,也缺乏耐心??傊铱偭晳T用自己這一代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兒女們。
當時,我沒有意識到有什么不妥。所以,每次家人聚在一起。不管是吃飯還是出去旅游,最后都會變成我和老伴兒同心協(xié)力對下一代的“辯論會”。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本該是快樂的,可因為這樣,最后總是不歡而散。
當然,在兒女們眼中,我和老伴兒也是“老頑固”。比如,生活好了。適當享受是應該的,可我們過于節(jié)儉,還以此為標準,要求兒女們也要如此,這自然造成了別人的困擾。其他的種種,也無不如此,處處都顯露出兩代人之間思想觀念存在的鴻溝。
結果,“辯論”久了,兒女們回家的日子也少了。
可少見兒女們之后,我和老伴兒卻又開始想念他們了。有一回,和一個老朋友說起這事兒。老朋友告訴我,你這是典型的“刺猬生活”,離得近了,總難免要扎到對方;可要是遠了,卻又懷念在一起的溫暖。
一句話,驚醒了夢中人。正因為我們屢次的“扎”,讓兒女們避而遠之。而我和老伴兒,卻還不自知,總認為自己是對的。盡管兩代人都有各自的問題.但其實一家人的相處,應該“求同存異”?!巴钡氖?,大家都有關愛彼此的心;而“異”的地方.則是尊重兩代人不同的觀念和習慣。
后來,我們和兒女們進行了一次長談。我和老伴兒,先是對自己的“刺猬行為”進行了檢討,向兒女們真誠地道了歉;接著,向兒女們保證,在不觸及大原則的前提下,盡量不干涉他們的生活。這么一來,雙方的關系才漸漸又像以前一樣,融洽無間了。
其實,到了我這個年紀,幾十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說改就改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人處世難免帶著老一輩而又不合時宜的理念。而兒女們,生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生活好了,自然不可能照著老一代人的方式來生活。所以.在家庭關系上,“求同存異”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以前,正是因為沒意識到這一點,才讓家庭關系一度陷入了僵局。
所以,老人家們可得時時提醒自己,別把自己當刺猬,刺傷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