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石解

      2016-05-14 14:00:25笨水BenShui
      江南詩 2016年4期
      關鍵詞:葬花理想詩人

      笨水 Ben Shui

      2013年,去紹興,在沈園相遇了《釵頭鳳》的碑刻,聽著五星導游的誦讀,美妙難以言說。她用聲音復活了陸游與唐婉,復活了南宋的山山水水,也用聲音加深了我對陸游與唐婉的哀惋之情。壁上題詩,文字美好,又讓我想起著名的《題西林壁》,想起老家的浯溪,古代,也有那么多文人墨客身臨湘江,詩題石壁,鑿而為碑,傳至今世。

      恰逢去年,友人送石一塊,方形。說是來自昆侖,不勝喜愛。想這石頭必是諸神飛升或下凡時踩過,一定藏納著遠古的閃電和雨水。于是,捉刀在石上刻了些簡短的文字,都與自己的詩歌寫作理念有關。如今,我試圖解釋它們,然而,每一個詞句也有六面,我嘗試說出來的,也僅僅是其中一面。這心中的思想繩索,我循援往之。

      遠則空,空則無,無則有

      在我居住的城市,抬頭就能看見雪山。看似近,實則遠。

      山上的雪跟冬天落在窗臺上的雪,沒什么兩樣,但我從不厭倦每天遙望它。

      因為高,因為遠,雪山總是帶著某種啟示。更甚者是天空。它的空遠,裝滿神秘。每次,我仰望它們,它們就會堅定我的一些想法,也會擯棄我的一些想法。它使我清復濁,也使我濁復清,使我混沌如初,清明如鏡。

      因為遠,所以空;因為空,所以無;因為無,所以有。這近似老子的“道”。

      詩歌也是這樣。在堅強敘事的今天,我們挑開皮肉,用疼痛撥斷神經,還一定要有一種方向,指向遠方,指向空無,指向天空深處。因此,詩歌應該是敘事、抒情、空與無的結合。

      近道亦遠,遠道也近。我以為,空、遠最具啟示意義。

      我喜歡無端去凝視遠方,發(fā)呆。喜歡寄情思于萬里,托肝膽于無人。喜歡小說的想象世界,喜歡一朵蘑菇云,懸止在山巔,給山神一般的佑護。

      我的詩歌總會繚繞著一些虛無的東西,空茫的東西,視無形而握無實的東西。要感覺它,只能用心。

      空,是虛,是無,對應實和有。

      實與虛,有與無,從來就是一個整體,連上帝都不能將它們分開。

      大到宇宙,小到一粒塵埃,都是虛實的完美結合。而且虛要大于實,無大于有。

      一粒塵埃揚起,在陽光中發(fā)出微光,我看到的只是小小的一粒。我們看到的這小小的一粒,就是它的實在。我們沒有看到的和未知的,幾乎在時空的維度上包圍著它,就像空氣包圍著我。

      是的,連一粒塵埃都被歷史之虛無、未來之虛無和現(xiàn)實之虛無包圍著。歷史虛無是它的來處(來處了無痕跡),未來虛無是它的歸宿(歸向并無宿命),現(xiàn)實虛無是它的本身(我們還不能全部了解,哪怕它只是一粒塵埃)。

      當我的目光游移往返于塵埃的實在與虛無之間,詩歌就顯現(xiàn)了。它是一首詩,也是十首詩,無數(shù)首詩。因為虛無,一粒塵埃有了時間的長度,宇宙的寬度;因為虛無,小塵埃也是遼闊世界。

      虛無是構成詩歌的大多數(shù),實在是少數(shù)。詩歌中的無是多數(shù),有是少數(shù)。就像暗物質,充盈宇宙。

      在我的經驗中,以為虛無,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小虛,另一種大虛。

      小虛,是短暫的,瞬間的。它在語義、語言的推進中,會變實,可見,可感,可意會,可言傳。小虛相當于繪畫中的留白。

      大虛茫茫,好像語言生了煙,無邊界,無中心,無輪廓,無格局,一片混沌,近于道。大虛茫茫,蘊含最原始的召喚,又若有若無。

      我在《小歌》中這樣寫過“雨落盡了,云就白了,就輕了,就散了/就有光,落下,如神之降臨……”所有都是寫實的,即使是“神”也是被文化塑實過了的。最后,以“如小黃花般暈?!苯Y句,語言生煙,瞬間將前面的都籠罩了起來,空茫開始彌漫。

      小虛在詩中,大虛在詩外。

      小虛賦詩以形,大虛許詩一個世界。

      巧思,拙言,真心,直意

      一個人技藝高超,可稱手巧。心思敏捷,叫心巧。一個女人,精明能干,人們叫她巧婦,能為無米之炊。不期而遇,我們叫巧遇。

      人喜歡巧。但太過于巧,也讓人生厭。巧,有兩面性,如刀之兩面,中間隔著刀刃。

      巧,一般指向技術層面,如果技術上能做到恰到好處,那么就能巧立刀刃,像雞蛋被我們恰好立起來。

      詩貴巧,巧貴真。我以為詩之“巧”還需要拙(拙言)、真(真心)、直(直意)來平衡。

      巧在詩歌中的運用,表現(xiàn)在詞之巧、句之巧、篇之巧。

      如果把一首詩比喻成一座山。詞巧是飛來石,句巧是一帶閃耀雪光的山峰,篇巧是千巒萬壑的時空形態(tài)。在一首詩里,詞、句、篇三巧,缺一不可。

      詞巧,技術旨歸為新詞創(chuàng)造,它應像飛來石一樣峭拔險絕,天意神授。在形象感和開拓性方面都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越。一個好的詩人,也是一個造詞高手,在漢語演進的長河中能打出一些浪花。

      句巧,表現(xiàn)在修辭上和意象的組合上。通過延展、遞升、對立、比喻、擬物擬人、情景烘托、轉換、逆向換位、多事物重構、不同事物關聯(lián)、加強陳述等系列方式,使詩歌達到從表面到深層的豐富。有些句形,來不及總結和命名,當然還有更多。運用什么樣的句形來搭建一首詩歌,直接關系到一首詩的氣象。

      這篇文章首先寫給自己,我因此請求自己允許。若有更多的人看到,我請求更多的人允許,結合自己的局部寫作對上述部分句形進行實例解釋,以便理解。盡管命名那樣粗糙。

      “逆向換位”句形:虎潛山林,有時,站在懸崖上,率領自己的影子/它真的需要一個獵人,追殺它,向它射箭/它率領十萬支箭,像魚率領河流,新月率領大海/像駱駝刺,率領戈壁灘。(摘自《雨》)

      “多事物重構”句形:妻子踏雪歸來,提著白菜,提著照亮生活的三斤雪(摘自《只有雪花落進我的左眼》)

      “不同事物關聯(lián)”句形:遠處,天山上有雪,鷹,是露出來的一塊巖石(摘自《一頭豹子在遠處望著我》)

      “情景烘托”句形:燈光下,跟父母說話/說的都是天地,談的皆是生死/時有月光敲窗/時有群星,圍上來(摘自《回鄉(xiāng)帖》)

      “加強陳述”句形:像山一樣,坐著,聽風,向群山微笑/不抖落身上的雪/像河一樣走得慢,到海邊時,還要轉幾道彎/去灌溉,煎藥,釀酒(摘自《像山一樣》)

      篇巧,專注于詩歌的整體結構,就像雕塑家面對一塊石頭,把它鑿出心中的形象。與雕塑家不同的是,詩人要面對的是天地自然、蒼茫人世,神鬼都在一旁側目。對這一切,我懷著敬畏之心。我可以把一條河請進詩里,讓它多轉幾道彎,流經多一些土地、人家;可以把一座山請進詩里,讓它站得近些或遠些,可以把一切認為必要的都請進詩里,給它們一一排定秩序,排出一個嶄新的世界。

      篇巧,就是一次小小的創(chuàng)世紀。讓混沌的玲瓏有形,通透,有縱深感、時空感。讀之,令人思接千載,心邈云漢,又連筋帶骨。

      關于篇巧,有兩個層次。一層是捻須苦呤之巧,一層妙手偶得之巧??噙手墒墙柚祟愐延械闹R、情感經驗和遲來的上帝的燈盞。妙手偶得之巧,可能就是低頭之間擁有了一雙上帝的眼睛。二者,誰高誰低,卻也難說,前者沉艱,后者超逸。

      然而,巧,也有限度。一首詩果真窮詞巧、句巧、篇巧,到達十分之巧,也就沒有巧妙可言了。

      我經常去一家餐廳吃午飯,抬頭之間,就看見墻上的幾幅書法。寫的是楷書,工正,嚴謹,一絲不茍,仿佛印刷體一般,可算巧的了。可是,印刷體有多少藝術性呢?沒人氣、沒心氣,沒心有肺。

      所有的巧,是人巧,并不能全部奪天工之美。不如巧中見拙,拙中見巧,大巧若拙,才是最好狀態(tài)。

      與巧相比,拙具有去修飾的天然性,是詩歌中的人氣、心氣,是詩歌中的心肺肝膽。

      寫詩,要巧拙相間,再巧,也要保留天然,而不是損毀;要存真心,而不巧做假意;要直意,而不是遮蔽。

      關于“直意”,指的是字面的意思,要曉暢。若是語言被扭成麻花,扭得每一個詞都在喊疼,我相信語言原始本意也就丟失了。本意不彰,意外之意自然是妄想。

      一首詩,不能寫成死胡同。

      有情,有意,見性,見境

      如果說“巧思,拙言,真心,直意”是關于如何寫的話題。“有情,有意,見性,見境”便可視為個人評價什么樣的詩是好詩的標準。

      詩,要有情。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詩言志,詩也言情。只是情,并不是詩歌唯一歸屬。

      “情”應該作為詩歌的底色,它一起伏,語言就會泛起漣漪。情動則言動,情止則言止,情暖則言暖,情冷則言冷。

      情緒、情感能催生語言。語言的飛行,“情”是助推力。也可以說,“情”是語言生長的土壤。情與言,要匹配。情可以表達,言帶有心跳,我認為這樣的詩歌,是出于己心而入于人心的。王國維說,言情也必沁人心脾,我理解,要沁人心脾,一要情感真切,二要語言準確,情達于言,而言寄于情,最后實現(xiàn)情與言互生互長。做到這一點,無疑很有難度。

      情,就像水,有源頭,有深沉的部分和外溢的部分。寫詩可以讓深沉的沉底,外溢的奔放不羈。當然,喊口號,不是正常詩歌的情緒表達,那是言志,并且連接了喇叭。

      深沉于底是深情,外溢從流是激情。深情宜寄情于物,激情可以胸臆直抒。沒有必要把情感的堤壩修筑到云上。

      時下,有兩種傾向,一是“以理化情”,二是“以冷止情”。以理化情,重理,對天地、自然、人事理解越深越透徹,情感波動起伏越少。用“理”稀釋“情”,近似哲學。斯賓諾莎認為情感是人的束縛。詩歌的這種看透與看破,一般繼承了古代詩歌中“看破”的思想,除了宗教、隱逸、與世無爭,并不能給人指出新的歸宿。

      以冷止情,有敘事傾向。我把敘事分為“內敘事”和“外敘事”。“內敘事”以自我的情感起伏為線索開展的敘事表達?!巴鈹⑹隆笔且酝獠渴挛锇l(fā)展為線索,寄情于事。

      外敘事,詩人常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現(xiàn),半旁觀半在場,左搖右擺。外敘事的主體,有時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質,有時遠離事物,顯得更加主觀。寫過“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張祜,也寫過《贈內人》,“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燕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墒?,張祜的旁觀,果真直視了宮女的內心?

      很多“外敘事”特征的詩,寫得不像小說,而是小說。詩人中有一大批擅于寫小小說,是小說家。

      我更喜歡“內敘事”,喜歡“內敘事”的詩歌。詩歌所涉的人、事、情、理、境都與自己密不可分,敘事主體堅不可摧。

      因此,我喜歡蘇軾的逆境雄詞,李煜的亡國低呤,李白的云上豪放,杜甫的塵世悲傷。詩人的現(xiàn)實處境,就是詩歌的情感處境。

      詩,要有意。

      意,有語言的本意,本意要透徹。本意之外有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讓人捉摸。前面已經提到。

      2016年5月9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所在的烏魯木齊可觀看到“水星凌日”現(xiàn)象。水星如一個小黑點出現(xiàn)在太陽表面,這一天跟其它日子相比是新的。

      這一天,是有新意的一天。它的新就在于太陽表面出現(xiàn)了一個小黑點,而且這個黑點還是一個完整的星體。詩歌也是一樣,差別在于,有的是碎片式的新,有的是完整性的新。完整性的新,就像水星掠過太陽。

      再說詩歌的性境,詩要見性,見境。

      性在中國哲學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儒家的天與性跟老子的道與德有著對應關系。儒家的“性”,又聯(lián)系著天與命,“分于道謂之命,形于一謂之性”,與老子、莊子的“德”,萬物所以生的原理,是相通的。天地生萬物,萬物各有其形各有其神,這就是性。性有著天然性特征,穩(wěn)定又動態(tài)可變,這一切由宇宙變化決定。

      孔子主張真性情的流露,同時主張節(jié)之以禮。莊子則喜歡“放德而行,循道而趨”,放由人與物的天性,并各安其性。

      莊子更像一位詩人。

      性,在詩歌中,我認為在“意”產生之前,沒有被判斷的人與物的天然狀態(tài)?!耙狻眮碓从凇靶浴薄R?,有時使天性彰顯,有時使天性遮蔽。彰顯成本意,遮蔽成曲解。

      性要先于意,大于意,高于意。本性先于本意,大于本意,高于本意。

      然而,語言的本質是達意,所以,詩歌中“性”與“意”的平衡,既要“有情有意”,還要“見性見境”,又是一個新的難度。

      我們仍然可以嘗試把一首未形成的詩歌當作一座解放天性的樂園。將自己解放出來,不為寫詩而寫詩;將語言解放出來,讓它盡力去表達;將萬物解放出來,各安其位,各行其性。讓詩人一會是語言,一會是物,一會是人,直到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直到忘記。

      通向“本性”的路在哪里?王夫之有一句話:“內極才情,外周事理”。若以此為法,極內循外,可傳神達意;若內外相通,物我相忘,則可接近事物的本性。只是接近。接近本性后,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離性越近,恍惚越多,最后變成空無。我喜歡空無,但只喜歡詩歌中的意上之空,性上之空,境上之空??諢o,也是境界。

      詩要見性,也要見境。見性,近道,見境,令人向往,往而不得。境有實境與虛境之分,也有亦實亦虛的。海市蜃樓是境,水中月是境,鏡中花是境,湖中倒影是境,桃花源是境,《海上鋼琴師》中的那條船也是,向人描繪了另外一種生存。

      理想境,俠義心,葬花行

      寫出了好詩,還要有理想。哪怕這個理想,高得不可觸及,遠得不能抵達。這個理想,就是我個人認為的詩歌三大境界“理想境,俠義心,葬花行”。

      不是說,我要循轍而至,而是讓我感到詩歌可以走向遠方的可能性。中國詩歌聳立的三座高峰,它們留給我們的詩歌遺產,如永恒的啟示。

      先說理想境。中國人的理想境,是詩人給的。至少古代是這樣。

      詩人寫詩,做官,甚至披甲上陣。“朝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是一種理想,不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理想。得與失,中國詩人都在為天下人尋找理想的居所。

      真正的理想境,是給失意之人的禮物。那種身體與精神的遇見,好似晨曦照見絲瓜花一樣,明麗,讓人喜悅。

      這個人,是陶淵明。一個理想境的創(chuàng)建者,并將它作為遺產,傳承至今,已千幾百年。

      陶淵明,創(chuàng)建的理想境,一個是桃花源,另一個田園。

      陶淵明賦予了“桃花園”真實的虛無和虛無的真實,展現(xiàn)了亦虛亦實的偉大力量。田園,在老百姓那里,田園就是田野。自陶淵明,到后來的王維、蘇東坡那里,田野就是田園,是舊林與故淵,是樊籠外的大自然。他們形若泥土,幫大地生長萬物,直至萬物同心。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使桃花源不復,田園已壞。人的精神居所如大風吹飛杜甫的草堂。

      理想境沒有了,我認為詩人依然可以為之努力,在沒有之上創(chuàng)建有,創(chuàng)建理想境。這是詩人的語言與精神使命。

      其次,是俠義心。

      俠義,俠士,人所共知。西方電影文化,至今仍在不斷創(chuàng)造各種超級英雄形象,為世界觀眾所追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僅有諸子,更有俠士。各國養(yǎng)士,以期危難關頭,提劍別國,建立功勛,改變國際格局。最著名的自然是唐雎和荊軻。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塑造的俠客形象,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獅子,都有俠義。詩歌也一樣,要有英雄膽,俠義心。

      第一首出自于俠義之心,激蕩俠士之氣的詩歌,當屬《易水歌》。如果沒有詩歌,歷史可能只記得荊軻的失敗。如果沒有詩歌,沒有《易水歌》,沒有高漸離擊筑,荊軻自己發(fā)出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絕唱,很多人不會記得荊軻。與史實記載相比,只有詩歌能把“士”的形象刻畫得悲天徹地,氣貫長虹。

      到魏晉的曹植也寫過不游俠詩,如《名都賦》《白馬篇》。他寫馬匹的佩飾、游俠的武功、沙場的沖鋒殺敵……無一不流露對游俠騎士生活的傾慕之情。有俠肝義膽的詩歌,在整體格局和語言上都顯示出非凡的氣慨,鏗鏘有力。

      到了唐朝,李白出現(xiàn)了。他是詩仙,更是一名詩俠。一個真正把俠義俠氣融入骨肉血液,融進詩歌語言里的偉大詩人。

      人為俠士,詩有俠氣。我看李白,明月是他的心,俠氣是他的肝膽,酒是他的佩劍。

      所以,他傾慕古代士客,二十五歲“仗劍出國,辭家遠游”。

      所以,他抱著酒壺,醉臥酒肆,誰喊都不答應。

      所以,他令貴妃磨墨,力士脫靴。

      所以,他能拿千金裘換美酒,揮金如土,用于詩酒友聚,扶弱濟困,或是“把酒顧美人,請歌邯鄲詞”。

      所以,他能夢游山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今天,路遠車便的人們那些說走就走的旅行也遠不及他灑脫。

      俠,到今天,也許只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也許只是一兩個性情中人。

      現(xiàn)代詩,應該有俠氣,有俠,則豪放開闊,語言自由,形式不拘,氣脈縱橫。

      最后,是葬花行。

      小說《紅樓夢》是一帶山脈,詩歌《葬花吟》就是它高出塵世的奇險雪峰,凜洌照人。

      世界上有很多孤癖的人,行著孤癖的事。從社會學、性格、倫理方面,都還可以理解。唐吉訶德跟風車決斗,我們認為他是個瘋子??晌覀儾粫J為林黛玉瘋了。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細膩、癖靜、敏感、帶刺、愛哭。

      葬花,對于一些周身塵垢的人來說,不只孤癖,簡直荒唐。就是這“荒唐”成就了一首詩歌令人仰止的高度。

      “葬花”的舉動在曹雪芹以前也有,如唐寅將牡丹花“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明葉紹袁“勉棄珠環(huán)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杜浚作有《花冢銘》,“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計百有九十三枚,為一束,擇草堂東偏隟地,穿穴而埋之。”就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寫過葬花詩,也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詩句。他們都是癡子。然而他們的“葬花”詩、或銘,究竟寥寥數(shù)語,或記事,或表達自己的惜花之意。

      《葬花吟》不同,寫法上層層推進,出內入外,回環(huán)曲折,寫春暮,寫愁怨,寫真幻,寫期盼,寫春殘花落紅顏老,寫花落人亡兩不知。

      說傷春,不如說傷時。說惜花,不如說惜己。說是紅顏薄命的悲嘆,不如說是對品潔性傲的堅持。

      葬死吟,最大的好處就是將一件世人覺得不可能的事,作了場景的故事的處理,賦予它情與理,將現(xiàn)實的荒誕、荒唐,改造成為我們的精神現(xiàn)實。這一點,李白的《月下獨酌》也是這樣。

      《月下獨酌》是李白寫月的巔峰之作,也是古往今來寫月的詩歌巔峰。

      這首詩的出現(xiàn),不再是其他詩人對月亮隔著時空的舉杯。李白一“邀”,地球與月亮之間38.4萬公里的距離剎那間消失了。

      明月可以喝酒,月影可以作陪。一人化三人,孤獨多三分。月不僅喝酒,還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月下獨酌》厲害之處在于,把月與影擬人化了,擬人還不算,而是將它們與“我”放在一起,場景化、情節(jié)化處理了。月與我打破時空,同飲同歡,很荒誕,也很真實。

      整個唐朝,只有李白能夠這么大膽,才華天授,別的人真拿他沒有一點辦法。

      猜你喜歡
      葬花理想詩人
      紅樓夢里的三次葬花
      《紅樓夢》里的三次葬花
      讀者(2024年12期)2024-06-14 01:19:49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紅樓夢》里的三次葬花
      意林(2019年13期)2019-07-25 17:49:16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大埔县| 星座| 华容县| 宜黄县| 铜川市| 崇义县| 临武县| 鄂托克前旗| 黄陵县| 香港 | 澄江县| 重庆市| 禄丰县| 武夷山市| 留坝县| 甘南县| 中西区| 紫云| 天全县| 宝山区| 肥西县| 册亨县| 亳州市| 崇明县| 白朗县| 揭西县| 上杭县| 高阳县| 浦北县| 阜南县| 新疆| 读书| 临高县| 巴林右旗| 岱山县| 平塘县| 海晏县| 乳源| 永福县| 罗甸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