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霞
捧讀《我們的老校長》,心里滿滿的是如坐春風的歡喜。
這本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陳新民主編的紀實文集,是一本洋溢著大愛光輝的好書。
這是一部學生獻給恩師的書,凝聚著弟子們對他們的老校長陳世勇老先生的摯愛深情。這些學生年齡不一,身份不同,有國家部委領(lǐng)導、大學教授,有作家、企業(yè)家,也有鄉(xiāng)村干部和農(nóng)村教師,不管他們事業(yè)有成也好、命途多舛也好,陳世勇先生給予他們的師愛卻是一樣深厚而溫暖。
在學生們的筆下,先生是可敬的。
他是令人尊敬的愛國者和革命者。國難當頭之際,他毅然參加國民革命軍青年遠征軍抗擊日本侵略者;抗戰(zhàn)勝利后,他加入中共地下黨,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斗爭。
他是甘做人梯的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后,他投身教育事業(yè),先后在天水二中、酒泉中學、酒泉師范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雷厲風行推行教育改革,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雖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摧殘,卻始終寧折不彎,堅持教育理想,一身正氣堅守教育正道。文革結(jié)束后,他又積極為蒙冤的學生奔走呼吁、平反錯案……他心中想的,是國家經(jīng)歷浩劫,百廢待興,建設(shè)需要人才,卻唯獨忘記了自己的榮辱得失。
在學生們的筆下,先生是可親的。
在天水二中,他頻頻組織讀書報告會,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膽識,與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他堅持教育公平,反對唯成分論,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解除了壓在許多家庭出身不好的學生心頭的精神枷鎖。他給了學生慈父般的關(guān)愛,帶領(lǐng)學生在校內(nèi)辦豆腐坊、開墾農(nóng)場種蔬菜土豆,想方設(shè)法解決學生的生活難題;他給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評助學金,他為被蒙冤開除的學生施以援手助其完成學業(yè),……
在酒泉中學,他冒著巨大的風險,反對空頭政治、提倡因材施教、培養(yǎng)尖子學生、引導學習尖子“一對一”幫助滯后同學;提攜重用優(yōu)秀年輕教師,促使教師鉆研業(yè)務精益求精,學生勤學苦讀蔚然成風;他經(jīng)常與學生促膝談心,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改變命運;他始終關(guān)注著學生的成長,為他們的成就而高興……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陳世勇先生在人生困境中給予學生們?nèi)绺溉缟降拇髳郏o予他們亦師亦友的真情。這樣的深情大愛,經(jīng)過幾十年時間的淬煉,更是成為那個冷酷時代留在學生們心中珍貴的光明和溫暖,成為他們?nèi)松飞弦环N向上的力量,引導他們一路前行。
在學生們的筆下,先生是有風骨的。
陳世勇先生是一位好校長,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實現(xiàn)為祖國建設(shè)培育英才的理想。然而他卻因此在“文革”中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被關(guān)進看守所,遭受了架‘土飛機、拳打、腳踹、扇耳光、皮帶抽等等暴行,但他始終威武不屈,既不向施暴者求饒,也絕不糟踐自己誣指別人,雖然滿身傷痕、飽受摧殘,卻始終傲骨嶙峋、一身正氣,顯示了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冰雪操守,贏得了學生們的無比愛戴與崇敬。
《我們的老校長》一書呈獻給讀者的,是陳老先生與他的學生們親歷的人生故事,因為真實,所以動人;因為動人,所以珍貴。它的珍貴在于,以個體的人生體驗寫出了對那場人所共知的浩劫的深度反思,讓我們透過陳世勇老先生個人的遭際,從而正視我們民族經(jīng)歷的精神苦難。
捧讀《我們的老校長》,我的眼前突然跳出一個詞:文化基因,想到一個人,本書主編陳新民。
陳新民是陳世勇先生之子。他的身上,很好地傳承了父親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他們父子都有教育報國情懷,陳老先生體現(xiàn)在沖破一切阻力和束縛培養(yǎng)建設(shè)人才;作為“地方官”,陳新民則表現(xiàn)在不遺余力不拘一格地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青年干部,給人才提供發(fā)揮作用的舞臺。他們都有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陳老先生一身正氣,為追求教育正道而披肝瀝膽,雖九死其猶未悔;陳新民兩袖清風,主政一方則竭盡全力造福百姓。他們都善良無私、心懷大愛,逆境中雪中送炭,困厄中守望相助,給周圍的人以溫暖和關(guān)懷,給予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學美術(shù)出身的陳新民,業(yè)余用文字為祖國山水寫照畫魂,曾摘取第二屆中國報人散文獎、“贊化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三等獎、中國記協(xié)黨報副刊作品一等獎。在《拂亮中國對外開放歷史的起點》《竹園意筆》《娜馨的草原》《遮陽山的紫月亮》等等美文中,歷史遺跡、文物建筑、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組成一幅幅美麗畫卷,徜徉其中總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陳家父子,父慈子孝。作為人子,孝是陳新民身上最為動人的品格。可以說《我們的老校長》便是這種美德的產(chǎn)物。
陳老先生長期臥病在床,陳新民一有機會便日夜守護在側(cè),白天侍奉湯藥、按摩擦洗,晚上燈下走筆,一字一句描畫父親和學生之間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遂于2014年教師節(jié)前在《中國作家》和《美文》兩家大刊同期推出美文《父親和他的學生》,為陳老先生九十華誕獻上了一份凝聚著濃濃愛意的特殊禮物。之后,為了感謝在寫作該文時陳老先生弟子們敘寫心語付出的辛勞,陳新民產(chǎn)生了編輯出版《我們的老校長》的初衷。但弟子們“除了個別作家、幾個公文高手外,大部分是不常動筆的人,特別是有幾位幾十年沒動過筆墨的老者”,因此大家提供的文字素材、讀后感以及訪談記錄和相關(guān)信函文字水平參差不齊。為了達到出版要求,陳新民“和大家反反復復溝通、訂對、商榷、切磋,手機握得發(fā)燙,嗓子說到沙啞,電腦熒屏從暮云四合一直亮到曙光燦爛……”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2015年《我們的老校長》順利出版。這是陳新民獻給父親的愛的禮物,也是獻給父親的弟子們的感恩之書。仁孝大愛,盡在其中!
如今,陳老先生已經(jīng)永遠睡著了。當我再次捧讀《我們的老校長》,目光拂過封面上他那慈祥的面影,心中涌上一種無言的崇敬。
評論責任編輯 子 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