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立剛,雍 鵬,郝芳華
(1.山西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
疏林地密度改造研究
鄺立剛1,雍鵬1,郝芳華2
(1.山西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 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充分利用山西省2010年森林資源清查本底數(shù)據(jù)和現(xiàn)地調(diào)研核實數(shù)據(jù),分析全省疏林地優(yōu)勢樹種油松的密度與林分生長指標的關系,利用SPSS 17.0軟件和Excel 2013分別對油松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材積、蓄積量和密度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并進行曲線擬合,確定適宜的曲線模型。結果表明:平均胸徑和平均材積均隨密度的增大而減?。黄骄鶚涓吆托罘e量均隨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穩(wěn)定的趨勢。關鍵詞: 密度; 胸徑; 樹高; 材積; 蓄積量
1研究方法
2結果分析
2.1相關性分析
根據(jù)51組油松人工林標準地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其密度與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材積、蓄積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油松人工林密度相關性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在0.01水平上油松的林分密度與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材積、蓄積量均呈極顯著的相關關系。不同的是密度與平均胸徑、平均材積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與平均樹高、蓄積量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2.2模型擬合分析
跳數(shù)是指候選父節(jié)點到根節(jié)點之間的跳數(shù)。如式(1)所示,HCmax表示所有候選父節(jié)點中到根節(jié)點的最大跳數(shù);HC(i)表示候選父節(jié)點i到根節(jié)點所需的跳數(shù)。到根節(jié)點所需最小跳數(shù)的候選父節(jié)點將被選為偏好父節(jié)點。
表2 油松-N模型方差分析
圖1 油松-N散點及曲線擬合
從圖1可以看出,油松的平均胸徑隨密度的增大而減小。說明,油松在生長過程中密度越大,對土壤養(yǎng)分、水分、空氣以及陽光的競爭越大,其平均胸徑就越小。
由圖2可以看出,當密度小于2 000株/hm2時,平均樹高隨密度的增大而增高,且增幅較大。當密度大于2 000株/hm2時,平均樹高不再隨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最后穩(wěn)定在8 m左右。
表3 油松-N模型方差分析
圖2 油松-N散點及曲線擬合
表4 油松-N模型方差分析
圖3 油松-N散點及曲線擬合
從圖3可以看出,油松的平均材積隨密度的增大而減小。說明,油松在生長過程中密度越小,林內(nèi)競爭越小,單株生長越好,其平均材積就越大。
2.2.4油松Vs-N模型擬合分析
對油松的蓄積量和密度進行模型擬合,并對其進行回歸模型的檢驗分析,得出相關指數(shù)R2=0.465,F(xiàn)=41.686.F>F0.05(4.043),p<0.01,回歸方程顯著。油松Vs-N模型方差分析見第7頁表5.
表5 油松Vs-N模型方差分析
油松Vs-N最佳模型為S模型:Vs=e(4.053-522.658/N),回歸方程曲線擬合圖見圖4.
圖4 油松Vs-N散點及曲線擬合
由圖4可以看出,當密度小于2 500株/hm2時,蓄積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密度大于2 500株/hm2時,蓄積量保持平穩(wěn),不再上升。
2.3疏林地造林密度與幼林郁閉期的關系
幼林郁閉的遲早,與改造時的初植密度有關。一般是改造時造林密度大的幼林郁閉早,造林密度小的幼林郁閉較遲。據(jù)調(diào)查,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幼林,達到郁閉狀態(tài)所需要的年限不同,見表6.
表6 人工油松幼林開始郁閉年限
由表6可以看出,造林密度為1 350株/hm2~2 100株/hm2時,需13 a~14 a后才能郁閉。密度為3 330株/hm2~4 995株/hm2時,需9 a~10 a后即可郁閉。但保存株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nèi)時,郁閉期沒有明顯的差別。密度為3 330株/hm2~4 995株/hm2時,雖然郁閉快,但必須加強后期的管理和撫育,否則會嚴重影響林木生長。
3結論與討論
2) 油松的平均胸徑隨密度的增大而減?。粯涓吲c其相反,在一定密度范圍內(nèi),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到達一定密度時,樹高不再增加;平均材積隨密度的增大而減?。恍罘e量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nèi)隨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當超出了這個密度范圍,蓄積量隨密度的增大而緩慢增加或不再增加。
3) 從標準地調(diào)查材料、油松密度與生長量關系的散點及曲線擬合圖分析來看,在密度為1 350株/hm2~2 250株/hm2的林分中,樹高與胸徑速生期的延續(xù)年代較長,大體一致,或胸徑速生期略短,說明這一密度是人工油松幼林生長的適宜密度。如分別按90%和80%計算成活率和保存率,則進行疏林地改造時,合理的初植密度應為1 800株/hm2~2 490株/hm2.該條件下幼林郁閉較快,如太岳林局立地條件較好的油松疏林地,約12 a即可郁閉。
4) 油松幼林樹高和胸徑的定期生長量與林分密度是密切相關的,樹高和胸徑的定期生長量,是影響立木材積增長的兩個主要因素。在這兩個因素中,胸徑的生長速度對材積的生長量和大徑級材的培育起主導作用。因此,確定疏林地的改造密度時,應以適于胸徑連年生長量的密度為主要依據(jù)。從標準地樹干解析資料分析,如,山西太岳林區(qū)人工油松林在林齡8 a~10 a后高生長開始加速,樹高連年生長量一般在30 cm~40 cm之間;15 a~30 a為速生階段,樹高連年生長量可達40 cm~80 cm;其生長高峰出現(xiàn)在25 a~30 a,然后開始下降。胸徑速生期晚些,一般10 a~15 a時生長開始加速,20 a~40 a為速生階段;胸徑連年生長量的高峰一般出現(xiàn)在25 a左右,之后開始減慢。但隨著密度的增大,樹高速生階段延續(xù)年代延長,胸徑生長則與此相反。
參考文獻:
[1]田國啟,鄺立剛.山西森林立地分類與造林模式[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
[2]馮建成.山西省疏林地成林情況調(diào)查與分析預測[J].林業(yè)資源管理,2012(6):124-127.
[3]張健強,尹振海,李學營,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密度與生長因子的關系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28(2):109-112.
[4]李曉宏,高甲榮,張金瑞,等.密云水庫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與生長因子[J].浙江林學院學報,2010,27(6):821-825.
Tree Density Study in Open Forest Land
Kuang Ligang1, Yong Peng1, Hao Fanghua2
(1.ShanxiAcademyofForestrySciences,Taiyuan030012,China; 2.ForestryColleg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full use of data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in 2010 in Shanxi Provinc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and growth index of 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 do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average DBH, average height, average volume, stand volume and density of 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 using SPSS 17.0 software and Excel 2013 to do the curve fitting and find the corresponding curve of the model. Result showed that average DBH and average volum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average height and stand volume presented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firstly and after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Key words:Tree density; DBH; Height; Volume; Stand volume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26X(2016)01-0005-04
作者簡介:鄺立剛(1957—),男,湖南新田人,1979年畢業(yè)于中南林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基金項目:山西省林業(yè)廳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山西疏林地空間分布格局與提質(zhì)增效關鍵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