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孫海
只有黑膠和音樂,能讓Mong從四處飛行的快節(jié)奏中放松下來。他也覺得,黑膠不應該是只屬于小圈子的高冷之物,分享給更多的人,才能更自在地享受它的美。
在廣州體育西橫街后面一個住宅小區(qū)里,從一家獨立小店閑逛到另一家時,你也許會偶遇這家叫“臻音堂”的咖啡館。
門前綠植環(huán)繞,紅磚灰水泥,一只貓懶洋洋地沖你甩一下尾巴,便躲到屋角去了。踏進幾十平米大的店面,暖白的燈光下,四五張高矮大小不一的桌子分散各處,手沖咖啡的香氣彌漫著整個空間。你既可以撿個吧臺高腳椅,裝一下寂寞文藝范兒,也可以跟三五知己在原木桌周圍歪著,一人一份咖啡點心,像《老友記》里的六人行那樣,東聊瞎扯一下午。
店長和老板娘兩位美女,平時靜靜待在吧臺后面,把各種咖啡設備、甜點材料擺弄來擺弄去,一旦客人微微抬起頭,還沒招呼,她們便會立刻反應過來,溫柔地問你有什么需求。
但這里最獨特的氛圍,在音樂響起的一剎那。這天下午,迎接我的是張國榮。當他唱起那句“讓風繼續(xù)吹,不忍遠離,心里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時,時光突然像穿越了一般,眼前的畫面變成了泛黃的舊照片。我忍不住湊到那組黑膠音箱前,發(fā)了半個小時的呆。
黑膠,是這家咖啡館最獨特的元素??繅Φ募茏由?,擺滿了老板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精選唱片,覆蓋了搖滾、爵士、古典、流行歌各種風格。墻角擺著幾臺試聽機,靠窗處還有一臺最老式的、愛迪生發(fā)明的那種圓筒式唱機。
“黑膠碟一面就二三十分鐘,你只能安安靜靜地守著唱機,完整地聽,不像CD,不喜歡的歌曲可以隨意跳過,正因為如此,每次聽黑膠時人都會特別認真?!?/p>
咖啡館的老板Mong,此刻正坐在長桌邊,整理新收的一批唱片。他將唱片一張張仔細察看,評級分類,并寫上介紹,打成標簽貼在唱片套上。
有人介紹起Mong時,喜歡加上“帥氣的飛機師”這個抬頭。作為一個工作節(jié)奏相當快,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各地到處飛的機師,開咖啡館似乎是件很不搭調的事,但又特別順理成章。因為,只有黑膠和音樂,能讓他在生活中慢下來,享受一份寧靜。而太太又喜歡鉆研咖啡,于是一家黑膠咖啡館就這么誕生了。
“我是81年出生的,從小就喜歡聽歌,從卡帶到CD,再到mp3,一直沒斷過。但說來奇怪,雖然從小家里有一臺集黑膠、卡帶和廣播一體的音響,但我跟黑膠的緣分,卻是二十多歲后才開始的?!?/p>
那時候,朋友知道他喜歡音樂,送了張廣州國際音響展的票給他。在展廳一個不太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了個黑膠唱機廠家的展位。老板給他放了一張蔡琴,他至今記得自己當時的感受,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
“我對黑膠的感情,不是懷舊,純粹是對完美音質的追求。”在他看來,黑膠的那種質感,對聲音的還原度,甚至那份傳遞出來的溫度,都是秒殺其他音樂載體的。從此,他一入黑膠坑便再沒回頭。
那時的黑膠唱片業(yè),已經在日暮西山的階段。他查遍了網(wǎng)絡論壇,終于淘到一臺兩千多元的二手黑膠唱機。懷著興奮之情放上第一張唱片,出來的聲音卻讓他有點失望,怎么跟之前感受的完全不一樣呢?不斷地上網(wǎng),查資料,做功課,調試了好幾個星期之后,Mong終于將唱機調到了最理想的狀態(tài),那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以前玩音樂時從沒體會過的。
從那以后,Mong的生活重心便成了黑膠唱片。閑暇時,一張張唱片反復聽;上網(wǎng)時,多半是在論壇跟同好者交流經驗;旅游,一定是先挑有特色唱片店的地方,再“順便”看看附近有沒有好玩的地方。
說起黑膠氛圍最好的地方,他覺得非日本莫屬,唱片店集中,規(guī)模大,而且音樂種類非常多。“日本的黑膠文化還是很濃厚的,唱片店里不光有懷舊的老樂迷,也有很多染著頭發(fā)的小年輕,每個人都在特別專注地選自己喜歡的音樂?!?/p>
也許是因為日本人聽黑膠唱片普及率較高,居住空間又比較狹小,沒有太多地方收藏黑膠,一張唱片聽了一段時間后,人們往往就會送到二手唱片行,所以當?shù)氐亩殖袌隽魍史浅8?,經常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唱片種類。相比之下,香港的唱片店以流行音樂唱片居多,歐美則是兩種極端,既有非常懷舊的二手老唱片店,也有現(xiàn)代化的大唱片連鎖店。
玩黑膠的人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懷舊”,一種是“講究”。前者可能追尋的是一種味道,一種氛圍,或者某段非常想回味,卻到處找不到的老音樂;后者中,既有對聲音的講究,比如追求最完美的聲效,也有對生活情趣的講究,喜歡那種格調和儀式感。
而Mong似乎是兩者兼有,很多時候,他更是出于對多元化音樂的熱愛。正是玩了黑膠之后,讓他接觸到了很多之前根本沒有機會涉足的好音樂。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流行樂壇,是個大師輩出的年代,甚至很多港臺巨星都是翻唱自他們的,但這些音樂如今已經非常冷門,只有在黑膠唱片中還能領略其風采。
如今,他收藏的黑膠唱片已經有五六千張。對于每張唱片的特色、分級、價值,他如數(shù)家珍。比如,頭版黑膠碟是具有不可復制的稀有性的,因為錄頭版碟時,機器的磨損還比較少,所以第一批出來的唱片音質最好;而古典樂唱片的話,業(yè)內一般認為黃金年代是1958年到1965年,當時古典樂團水平極高,唱片錄制要求一次成功,黑膠錄制技術也比較成熟,留下的都是最好的音樂。
但是,每當回到長期居住的廣州,他卻總是遺憾。這么大一個城市,卻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感受黑膠氛圍,可以跟人分享的地方?!拔矣X得,黑膠的魅力,應該開放給更多人去欣賞,而不是總擺出一個高冷的姿態(tài)?!?/p>
2015年,他找到了這么一個小店面,把和太太共同的夢想都實現(xiàn)了。雖然臻音堂門面不大,所處的地段也不算熱鬧,但卻很符合他理想中的定位:就像將自家客廳搬過來,有威士忌,有咖啡,可以和朋友們放松地分享音樂。
開業(yè)短短幾個月,臻音堂已在文藝圈里小有名氣,甚至有網(wǎng)友將其評為“本地八大隱世咖啡館”之一。這里的消費并不算貴,點個二三十元的咖啡或點心,就可以消磨一個下午,一張接一張地聽黑膠,逗逗貓,翻翻書架上的威士忌指南,或是對著墻上村上春樹的明信片發(fā)發(fā)呆,時間就不知不覺過去了,整個人卻像心靈洗滌過一般。
如果運氣好,碰上Mong在店里的時候,還可以跟他聊聊天。雖然他看起來比較靦腆內斂,聊起黑膠和音樂卻總是滔滔不絕。
但這里最有特色的活動,還屬每周的音樂分享會。經常是幾個同好挑個閑暇的夜晚,約在一起,定個主題,挑幾張自己喜歡的黑膠唱片,跟大家分享心得。有的唱片是店里有的,更多的是客人帶過來的。來參加分享會的,既有老客,也有慕名而來的新客,既有資深樂迷,也有初入門的黑膠菜鳥。能容納二三十人的店面,經常人頭濟濟。
這也是Mong當初開店時,憧憬過的畫面。自從有了這個“黑膠客廳”,他和同好們的交流平臺終于不再局限于網(wǎng)絡,或是地下黨碰頭般,偶遇在連張板凳都沒有的打口碟店。
當然,有時也碰上讓他不太適應的情況。有次,一位來自北京的客人慕名到此,一口氣把店里幾十上百張唱片掃走了,好多都是Mong還來不及聽的。但后來,Mong和他加了聯(lián)系方式,成了朋友,反而多了個交流的好去處,兩人時不時互通有無。后來,Mong幫忙找到了一張他找尋多年的唱片,對方開心得不得了,還專門拍了視頻跟他分享。
由于長期玩黑膠,Mong自己配備了一整套黑膠護理設備和工具,比如唱片清洗烘干機,去靜電槍,唱臂唱頭調整器,針壓計等,加起來不比一套好的黑膠機便宜。喜歡鉆研設備的他,技術也妥妥的,什么唱片、什么唱機,要調整到什么狀態(tài)才能達到最佳,他都心中有數(shù)。
其實,黑膠雖然能保存很長時間,但也是一種極其嬌貴的東西。灰塵太多,容易堆積在唱片軌槽中,很難清除;環(huán)境過于潮濕,唱片容易發(fā)霉,霉菌會腐蝕溝紋內部,造成雜音;紙質封套會變色濕爛,甚至與唱片粘連;唱片放置時最好直立,儲藏的地方過于擁擠的話,可能造成變形;而一張唱片如果爆裂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修復的……
“我喜歡黑膠,也正是喜歡它那種儀式感。一張你平時精心呵護的唱片,把它從封套里取出來,清洗干凈,雙手懸空,輕輕放在唱機上,仔細地調整好唱針和其他部件,以求達到最完美的音效。這個過程,是能幫你更專注,更沉浸在音樂的美感中的?!闭沁@種緩慢,精致,優(yōu)雅的聆聽美學,讓音樂成為了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