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在“文革”時期曾風靡一時,共印9億多張,其背后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文革”爆發(fā)后,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達到頂峰,以毛澤東肖像為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迅速達到高潮。1967年夏,北京籌辦“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安源工人革命運動”展覽,當時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讀書的劉春華,創(chuàng)作了油畫《毛主席去安源》。
這幅畫一出現(xiàn)就十分引人注目。1968年6月,江青贊揚送審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氣都畫出來了”。6月30日,江青還做了這樣的批示:“總理、伯達、康生……我建議明天‘七一人民日報、軍報發(fā)表《毛主席去安源》,這幅油畫很好。這幅油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果實之一……”由于江青的青睞,《毛主席去安源》一下子被推上了“革命樣板畫”的地位。1968年7月1日,這幅畫被印刷成彩色單頁,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贈送。截至1969年底,全國出版部門共印制1.91億張,整個“文革”期間共印9億多張,創(chuàng)世界油畫史印數(shù)之最。
不過,毛澤東本人似乎對這幅畫不太滿意,據(jù)說他在審看時說:“我在安源不是穿長袍,是穿短衣?!边@句話通過非正式渠道逐漸傳開,有關宣傳開始降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