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怡
2015年9月19日中午11時,我正在杭州梅家塢的鄉(xiāng)村道路上艱難前行。
說到艱難前行,是因為彼時我所在的道路,正在進(jìn)行2015年吉武·杭州山地越野賽。
梅家塢的這條鄉(xiāng)村道路,大約2公里長,雖是沒有坡度,但因其處于全長32公里,累積爬升1600米的越野賽道后半段,對于如我這般的業(yè)余選手來講,幾乎已經(jīng)很難能在這一路段繼續(xù)以正常的速度奔跑了。
我就這么慢慢地向前。這是我參加的第三場越野賽事。
我為什么要參加越野?
這是3月21日早晨,我第一次站在越野賽道的起跑線上時,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有人說許多跑步的人,到最后都會放棄路跑,——或者說,不再是只忠誠于路跑,而是走向兩條“不歸路”,一條是越野,一條是鐵三。
那個時候,我跑步半年,參加過兩場半程馬拉松的賽事。論跑步的經(jīng)歷,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達(dá)到要放棄路跑轉(zhuǎn)投越野的時候。當(dāng)時想來,也許只是不安分的內(nèi)心,覺得路跑這件事情過于單調(diào),想要嘗嘗鮮罷了。
第一次參加越野賽事,我抱著嘗試一下,淺嘗輒止的態(tài)度,只報名了10公里的體驗賽。
而事實上,真正在山間上下的,只有6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正是這6公里,把我?guī)狭嗽揭斑@條不歸路。我體驗到了與路跑截然不同的享受。
比如,上下坡和山地樹叢的變換,使人更加專注于奔跑本身,也一掃了獨自一人奔跑時的寂寞;與路跑完全不同的支撐與力量輸送,反而減輕了可能因為持續(xù)奔跑帶來的不適感;還有,在山間奔跑時與大自然更為親密的接觸,都讓我身心感到無比愉悅。當(dāng)我沖過終點線時,我甚至覺得,也許我就要提前移情別戀,愛上越野了。
然而,真正讓我感受到越野魅力,同時也體會到越野之虐的,是三個月后的杭州四季越野夏季賽。路線全長25公里,期間要翻越四座山頭,累積爬升1500米。而我也終于懂得,越野和路跑,還真不是一回事兒。
我說的不是兩者所使用的肌群不同,發(fā)力技巧不同,這些太專業(yè)。我想說的是,僅僅從體驗上講,兩者也完全不同。
路跑的時候,我很清楚我跑了多少公里,還剩多少公里,以及我剩余的體力和能量,是否足以支撐剩余的路程。
整場比賽過程中的體力分配,甚至可以做到如同數(shù)學(xué)公式計算的那樣精準(zhǔn)。
但是,越野則不同。
里程與爬坡的結(jié)合,絕不僅僅是兩者相加。越野的過程中,縱然對眼前的賽段了如指掌,不確定的東西,仍然要遠(yuǎn)遠(yuǎn)超過路跑。
不過這樣也好。
對前路的未知,反而能讓我更加純粹地投入到腳下的奔跑中。
說實話,我喜歡這種奔跑。
我曾經(jīng)嘗試在路跑的時候不攜帶任何電子設(shè)備,這樣,我就可以屏蔽掉所有來自外部的與速度、距離有關(guān)的信息,我把它稱之為“素跑”。
這樣的好處在于,只在乎跑步這件事情本身的內(nèi)涵,很純粹。
而越野,似乎是天然的素跑實踐方式。
在群山之中,很容易忘記時間和空間,仿佛天地之間只有我和奔跑;
甚至可以進(jìn)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我不知道我在哪里跑,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而跑,我不知道我將跑向哪里。
是的,我喜歡這種感覺。
當(dāng)然,越野很虐。但凡跑過越野的人,都知道越野很虐,但奇怪的是,但凡跑過越野的人,似乎都心甘情愿被越野虐上一番。
長時間高強(qiáng)度地攀爬山路,手腳并用地在叢林中穿梭。小腿酸脹、膝蓋疼痛、甚至皮膚被樹枝劃破,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大多數(shù)越野者,在越野的途中,都會萌生出“這是我最后一次參加越野賽”的念頭,然而每每征服一座山頭,每次越野的沖線時刻,這種念頭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跑的時候虐成狗,終點過線屌炸天!”
越野,就是這樣。
這,便是魅力。
我們對于純粹地、發(fā)自本源地、毫無功利心地去追求一件事情的過程,似乎已經(jīng)很陌生了。
而越野跑,一把將我們?nèi)釉谔斓刂g、叢林曠野,任由我們用盡自己的全部力氣,自虐一次,并肆無忌憚地追求一次。
多么難得,又令人欣喜若狂的體驗機(jī)會?。?/p>
時間回到2015年9月19日中午11時,我還在杭州梅家塢的鄉(xiāng)村道路上艱難前行。
前方,還剩下此次賽事的最后一個山坡。我仍然不知道我還有多久才能抵達(dá)終點,但是,沒關(guān)系,我知道我的終點就在前方,而此刻我想要做的,就是純粹、盡情地享受越野跑帶來的痛,并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