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韻
【關鍵詞】二胡演奏 音樂 認知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0125-02
二胡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之一。二胡演奏作為一門獨立的音樂表演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正逐步深入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二胡音樂柔美、歌唱性強、技法豐富,極具人聲特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二胡教學也是調動學生對音樂認知和音樂喜好的一種有效手段。音樂教師要把科學的認知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多聽、多看、多想、多練,讓學生在實踐基礎上從聽覺、視覺兩種感官對二胡以及二胡演奏有初步的認知,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進行演奏實踐,使學生的耳、手、口、足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以及對二胡演奏的形式美、內容美產生深刻的感知。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運用科學的演奏技巧形成認知
科學的演奏方法就是符合規(guī)律的演奏方法。這里所說的規(guī)律包含了二胡發(fā)音原理、人體生理機能、力學原理等多方面內容。在二胡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準確而全面地讓孩子理解和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只有通過對概念(主要指演奏法概念)的領悟、練習實踐才能完成。對概念的領悟過程實質是認識過程(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過程),結果是產生感性認識(對二胡演奏音響的認識)和理性認識(對二胡演奏規(guī)律的認識),這一過程是掌握科學演奏方法的基礎,決定著練習實踐的方向和目的,但這種決定作用并不說明二者在時間上存在先后順序,而是反映了認識對于掌握科學的演奏方法具有指導作用。具體來說,當學生面對一個嶄新的演奏法概念時,首先應當在指導老師(或者音像資料)的幫助下,通過視聽來對這一演奏技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即這一演奏技巧在聽覺上有什么樣的音響效果,在視覺上的演奏方法是什么。有了初步認識之后,學生應該由表及里,運用抽象思維去把握這種演奏技巧的科學原理,而學生對二胡演奏技巧科學原理的理性認識也是掌握這一演奏方法的關鍵。就拿二胡演奏中運弓這一技法來說,運弓要領應包含平、直、勻和松、通、穩(wěn)的動作,而檢驗其科學性的標準是圓、亮、厚的音色和凈而純的音質。其中,就運弓平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示范和音像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運弓平的演奏方法和音響效果,即運用抽象思維去理解和掌握平的運弓的科學原理——在弓桿與弓毛前后平行的情況下,讓弓毛在琴筒近上方與琴弦成90度的平面上運行,不能上下擺動——也就是說,右手在整個手臂的自然重力下,使弓子(弓桿與弓毛保持平行)自然地搭在琴筒上,在保持這對重力與支撐力平衡的基礎上讓弓子在與琴筒成90度的平面上運行。有了這樣認識,學生才可能在腦海里對運弓平這一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并在運弓練習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去操作,達到運弓平這一要求,有效避免了一些學生在二胡演奏中表面上看是運弓平,而實際所發(fā)音色卻干、澀或者發(fā)虛,音質噪而不純。由此可見,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去學習演奏技法,并有意識、有目的地練習實踐,才能準確地提高音樂認知能力。
二、對二胡演奏形式美的認知
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是作曲家運用音樂邏輯表達思想感情,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當我們在演奏一首樂曲時,其實是對這首樂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需要把樂曲的音樂邏輯(形式美)表現(xiàn)出來,同時把該樂曲的思想感情(內容美)傳遞給聽眾。作曲家通過和諧、對比、比例、整齊一律、對稱均衡、調和對比、多樣統(tǒng)一等法則賦予二胡曲形式美。演奏者要想在演奏二胡樂曲時表現(xiàn)出作品的形式美,對二胡曲的形式和形式美的認識是必不可少的。二胡曲的形式由力度、速度、節(jié)奏、音高、音色等基本要素構成,而旋律、和聲、復調、曲式、配器是把這些基本要素有序組合的組織手段。如在演奏獨奏曲時,教師有時容易忽視伴奏的重要作用,認為伴奏僅僅起到奏出節(jié)奏型的作用。其實不然,一首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是由獨奏部分與伴奏部分共同有機構成,伴奏部分起到和聲烘托效果,演奏者演奏時就不能僅僅關注音響效果,而應留意整個和聲效果,這對于提高音準、獨奏與伴奏的和諧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二胡曲《秋韻》中的
,從音高上來說這一音型是先上行后下行,且是從主音開始再回到主音,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掌握了二胡曲《秋韻》這一樂句中各種基本要素的認識,才有助于學生在演奏時從音樂邏輯,即音樂本身的規(guī)律出發(fā),展現(xiàn)二胡演奏的形式美感,給聽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教師只有充分掌握二胡演奏的形式美感,學生演奏出來的音樂才能打動人的內心,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認知力。
三、對二胡演奏內容美的認知
內容即思想感情,是二胡作品的靈魂和生命所在。二胡作品的內容是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思想感情,演奏者對二胡作品內容美的表現(xiàn),是評判二胡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最高標準。教師引導學生對二胡作品內容的認識,是學生表現(xiàn)二胡作品內容美的重要前提。音樂具有可塑性。對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演奏者可能奏出不同的效果,而演奏效果的好壞則取決于演奏者對樂曲藝術表現(xiàn)規(guī)律的認識。在二胡作品中,一定的內容只能由一定的藝術手段來表現(xiàn)。因此,表現(xiàn)二胡作品的內容美對于提高小學生的二胡學習有著較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音樂學習,可以通過很多種途徑來實現(xiàn)這一認識。由此,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演奏樂曲對于表現(xiàn)二胡作品的內容美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書籍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目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仔細揣摩曲譜中標題含義和文字說明,感受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這些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實現(xiàn)了這一前提之后,學生還應在演奏時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運用形象思維聯(lián)想和想象作品的情境。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應高度重視認識的作用,要在教學中始終貫穿認識過程,把握二胡演奏規(guī)律、樂曲的音樂邏輯和藝術表現(xiàn)規(guī)律,有意識、有目的地練習實踐。這樣,學生才能不斷深入地認識二胡演奏,認知音樂藝術,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和音樂認知,使之受益終身。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