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東
“老爹對我可沒耐心,一句話不想說第二遍??山o別人幫忙,上桿子攬事呢!大過年的,他給鄭爺爺換個燈泡,竟跑人家里換三次!”當女兒對老張“吐槽”時,一開口就拿這個“說事”。
老張叫張德善,是??悼h店埡鎮(zhèn)老街社區(qū)原黨總支書記,雖然退休在家已經(jīng)兩年,但社區(qū)群眾一遇棘手的事總會想起他,并向他求助。女兒調侃的“三換燈泡”,還真有這事。
春節(jié)期間,老張一家正在吃飯,孤寡老人鄭世林突然打來電話,說家里燈泡不亮了,屋里暗得慌,請他來幫忙看看。老張二話沒說,放下碗筷就出了門,他得去商店買個燈泡??赊D了一圈,又兩手空空地折回。因過年,店鋪都還沒開門呢。情急之下,老張順手把自家的燈泡下了一個,騎上車就往鄭家趕過去。次日,鄭爺爺又打來電話:“張書記,你幫忙換的燈泡是多大瓦的啊,太亮了,是不是很費電,晚上我都沒敢用?!焙呛?!老張一拍腦門,想啊,他從家下的燈泡好像有100瓦。既然費電,就給再他換個小的吧。夜里,老張上街敲開了小賣部的門,買了個瓦數(shù)小點的燈泡趕去換上。可一打開,發(fā)現(xiàn)新燈泡的光線又太弱,仔細看看包裝,原來只有15瓦。老張擔心,這老爺子眼神不好,哪天弄不好摔一跤可了不得!“干脆,再換個節(jié)能燈,省電又環(huán)保!”于是,他便給女兒打電話,讓她趕緊送個大點的節(jié)能燈過來。
一會兒,女兒便風風火火地送來了節(jié)能燈。安上后,整個屋子頓時亮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