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鏝親
香遠益清
香是何時在中國出現(xiàn)的?從考古出土文物追溯歷史會發(fā)現(xiàn),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原始的陶熏爐,這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jīng)有用香的習慣了。當時香料主要使用的是蒿、澤蘭、蕙草等草本類植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些草本類植物除了用于祭祀之外,更多地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詩經(jīng)》、《楚辭》當中都能找到人們佩戴各種各樣香草的記載。但是這種情況發(fā)展到漢代出現(xiàn)了改變。漢代疆域遼闊,很多蠻荒之地都成為漢朝的版圖,除了可供燃燒的草本植物之外,南方熱帶雨林中出產(chǎn)的一些樹脂類香料開始大量出現(xiàn),比如檀香、沉香、龍腦等等。
從漢代到唐代,人們的信仰與崇拜開始向理論完善的宗教方向發(fā)展。這一時期,佛教和道教都已發(fā)展成熟,它們對于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深刻影響了人們用香的習慣。在當時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以沉香為代表的樹脂類香料是如此美好,它們氣味獨特,來源稀缺。因此這類香料成為了皇家貴族的奢侈品,成為身份財富的象征。
元代基本上傳承了宋代的香文化,只是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粗獷元素,元代更加流行爐瓶等香具的配套使用。進入明代之后,香文化從廣度上發(fā)展得更加廣闊,經(jīng)過短暫的異族統(tǒng)治之后,明代出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漢文化回歸思潮,而它所能直接繼承的就是宋文明,比如香器都在極力模仿宋代,出現(xiàn)了復古的鼎式爐、簋工爐、鬲式爐等等,甚至都要追求“紫口鐵足”之特征。
清代滿族崇尚漢文化,他們在政治上大量起用漢人,清代皇室對于漢文化的學習對于漢文化產(chǎn)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清代,從明代開始流行的“爐瓶三式”開始逐漸演化為一種純粹的擺設和裝飾品,甚至為了擺放的便利和美觀而舍棄其本質(zhì)的用途,比如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清宮舊藏的一套爐瓶盒香具,為了適合房間里貼墻的博古架擺放,它們被做成了半圓形,已經(jīng)完全沒有香具本身的實用價值,而成了純粹的裝飾品。用香在明清另一大革命性的改變,就是線香的大量使用,將香粉粘合起來,制作成棍的形狀,使其運輸、使用都變得極為方便,由此香更加大規(guī)模地進入百姓之家。
回顧歷史會發(fā)現(xiàn),香伴隨著中華文明從起源到成長再到發(fā)展,一路走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道路上,香煙不斷,甚至已經(jīng)滲透到民族文化的骨子里。這種情況直到西方的工業(yè)革命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式微,而現(xiàn)今在一大批香文化愛好者的推廣之下又逐漸開始復蘇。
奇楠香韻
真正的沉香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香味越來越濃厚,而贗品沉香味道不久就消失變淡。因此在購買沉香時,首先不應該看它的價格,而是要從其品質(zhì)入手。
沉香以油脂致密、點燃后香氣濃厚為佳。沉香分為沉水、半沉和不沉,除此而外,按照一部分香友的說法,沉香中有一類特殊的品種稱為棋楠香,是沉香中的極品。多數(shù)沉香不點燃時幾乎沒有香味,但棋楠不用灸烤就能散發(fā)出清淳香甜的氣息,點燃后能讓人從頭到尾聞到多種不同的香味,而且穿透力強,飄蕩在空中久久不會散去。
智者沉香,試練人心
沉香本身是木,卻能遇傷生香、歷劫成道。和其他許多文化藝術品一樣,集天地之靈的沉香?,在遇到你我之前經(jīng)歷過太多的人,在你我之后還將經(jīng)歷很多人。以個體的渺小,妄圖征服那樣的博大,未免有些愚妄。
對待沉香,從錢切入,會得到錢,卻得不到沉香那豐盛的美妙;從標榜文化切入,會得到名望,卻得不到沉香那深藏的智慧;從藥理切入,會得到養(yǎng)生,卻也得不到沉香那精妙的寶藏。在沉香面前,讓我們先且放下自己的傲慢,謙卑下來,聽聽它告訴我們,除了自己那有限的淺薄之外,生命還有很多很多豐富的美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沉香之道,在于融合與消解。它的氣息并不濃烈,反而好像背景音樂一樣,無聲無息,無處不在。上等香品,大多會加入沉香,而香事行到最上乘,也是沉香與自然界其他香氣之間的融合。
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沉香之道,恰恰與中國自古的文化精神一脈相承,講究含蓄、深沉、內(nèi)斂。對于21世紀的都市生活來說,沉香的“品”首先是“用”——外可凈化環(huán)境,內(nèi)可凝神靜氣。沉香的氣息內(nèi)斂而祥和,沒有喧囂與張揚,休息或工作時,屋里點上一支沉香,其馥郁的芳香能讓人忘卻疲憊身心舒泰。
與香接觸日久的人描述說,香帶來的愉悅不像與朋友把酒相聚的歡暢,更像有一朵蓮花在內(nèi)心綻放——靜心,仿佛聽到雪融化的聲音。沉香并不需要被崇拜,而是需要被理解和體會;并不需要被仰視,而只需平和、真摯的相處,做世人靈性上的伙伴,一位謙卑的導師。
從這個角度來說,沉香確是大自然化腐朽為神奇的靈物。它會教你怎樣做一個王者,怎樣做一個雅士,怎樣禮佛,怎樣參禪,何謂傷,何謂愛,何謂謙卑,何謂陪伴——何謂去虛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