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xiāng)客地,愈是沒有年節(jié)的氣氛,愈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jié)情景。
端陽是個大節(jié),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那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親包的粽子,種類很多,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地準備一批,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早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nèi)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jié)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
端午節(jié)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是門庭若市。我?guī)椭L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p>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yè)。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的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個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guī)Щ厝ソo她吃?!蔽疫B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有什么肉吃呀!”我聽了很難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樣說的?!蔽页泽@地問:“你后娘?”她說:“是?。∷34蛭?,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p>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彼o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分?!?/p>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p>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xiàn)在我心頭,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致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選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