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藝術圈盛行一種風,叫“跳槽風”。行業(yè)狀況不好,導致本身已存在不少問題的藝術機構不堪重負,眾多從業(yè)人員紛紛鳥獸狀各找歸宿,他們幾乎成了壓倒藝術機構這匹本不算強健的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為一個并不算資深的藝術從業(yè)者,我倒覺得這種現(xiàn)象未必是壞事。以前曾聽過一句話:世界的真相與你看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我深以為然。真正喜愛藝術的人,藝術對于他來說,是有極大的吸引力,是敏感且能觸動你全身靈感的一種存在,我們愛藝術,我們從事這個行業(yè),我們甚至為此得了高逼格“藝術后遺癥”……所以別說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10級大風,哪怕是遇到了沙塵暴,這種藝術本身對于我們所產生的致命吸引力都不會讓我們選擇放棄和離開,甚至連“曲線救國”都可不屑一顧。
因此,我想,離開的過程就是優(yōu)勝劣汰,選擇更合適的人進入和出去的過程。
凸起在地表上,因之而高聳。鳥瞰地球,成為一道道脊梁,即是山脈之靈。因高度的無法企及遂成偉大,因信念的堅定而撼之不動。我們對于藝術行業(yè)的熱愛程度決定了我們站的高度,我們的高度決定了我們目光所及的方向。如果你的前路只有方寸之大,那再宏大的藝術理想也無法在這彈丸之地施展拳腳。所以,不如先把自己縮小,把天地放大,先讓自己愛上藝術,在“深愛”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高度,當你的高度足以讓你能夠承載住自己的理想時,再去放開手腳實踐。而不是,在一次失敗碰壁之后就覺得對藝術已經(jīng)累感不愛,轉而投向他方。這是對藝術的褻瀆,也是對自己所謂理想的踐踏。
最近,我們也迎來了一批熱血沸騰的藝術青年,在紙媒日漸唱衰的今天,依然有一群熱愛有溫度文字的人與我們一起攜手前進,我們很幸運,也依然需要一批有情懷,有靈魂的人一起迎難而上,希望他們能夠保持自己的本貌與初心,與《收藏與投資》雜志一起踐行撼之不動的藝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