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浩
摘 要 紫砂壺原本是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喝茶的器皿。自明代開始,由于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的介入,注入了文化的內涵,才使它有了更多可賞、可玩、可進行美學分析的空間。本文以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為例,探討其創(chuàng)意與設計風格。
關鍵詞 紫砂;套壺;審美;創(chuàng)意設計
紫砂壺的生命力在于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提高中發(fā)展。凡是有成就的紫砂大師、名家,無一不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的。要在紫砂壺藝上創(chuàng)新,就得在造型、工藝、裝飾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文化層次,向大自然學習,向專家教授學習,才能在壺藝中獨辟蹊徑、熔古鑄今?,F(xiàn)以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為例(見圖1),談談此套壺的創(chuàng)意、設計風格以及審美。
1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的造型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由四把紫砂壺組成,其中第一把紫砂“窗壺”的設計貴在一個“方”字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方”代表為人處世的方正、莊重,規(guī)規(guī)矩矩、有棱有角等多種意義,古人也常常以“教子以義方”作為立身的第一信條。紫砂“窗壺”無論是壺身、壺蓋、壺鈕、壺把、壺嘴,皆以方形造型出現(xiàn),完整詮釋了方器的靈魂所在,在局部細微處又有圓的配合,整器顯得陽剛又不失柔美。此款“窗壺”的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壺身高聳直挺,壺把跨度極大,壺嘴蜿蜒上翹,出水有勁。整器達到了方器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的最高境界。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中中間兩把“瑞和提梁壺”和“博古壺”各具特色,這兩款壺器的制作方正,渾樸而厚實,角純而韻、線挺而直,口蓋方面寓圓,底部大而蓄勢,壺嘴直而有變化,壺把方而切體,壺鈕闊扁而大氣。尤為出色的是這兩款壺均在造型上對壺把進行了夸張?zhí)幚恚叭鸷吞崃簤亍辈捎昧巳缫夥叫翁崃?,整器的造型夸張而自然,玲瓏而出色?/p>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中,一款“慕古潯壺”將方形的美展現(xiàn)到了極致。此款壺型是按照方器造型中較為經(jīng)典的器型“磚方壺”制作,據(jù)考證,“磚方壺”最早出現(xiàn)于明朝晚期,由當時的制壺能手許龍文所制,其所制磚方曾流傳于日本。 “磚方壺”是方貨中較為成熟的式樣之一。此款“慕古潯壺?”就是在仿制前人“磚方壺”造型的基礎上,加長了壺身,并設計了方形提梁,線面干凈利落、直挺不板,示人胸懷坦蕩。紫砂“慕古潯壺?”的壺嘴胥出自然,方把剛毅,橋鈕壓蓋,口平蓋緊,靈氣灌注,才思曠逸。與其它方型紫砂壺相比,這把“慕古潯壺?”顯得頗具特色,點、線、面之間結合爽利、脈絡清晰,立體感極強,是方器中難得的精品。
2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的設計理念以及蘊意
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的設計遵循了明式家具的設計理念。明清家具是對中國上千年家具文化的一個總結,除了結構上極盡合理外,造型上的工藝也是滿足了當時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審美需求。首先,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非常講究線條的運用,它不僅運用了明清家具獨具特色的流線型外觀設計,還在棱角或是表面的裝飾上采用了方框雕刻的處理方式。線條并不復雜,卻表現(xiàn)出了簡潔獨有的美感。其次,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采用的線腳裝飾是明清家具雕刻的特色,在壺的各個部位都起到了裝飾效果,雖然在壺器的結構上不起什么作用,但線腳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添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優(yōu)美、柔和的藝術魅力。
3 結 語
方器茶壺在創(chuàng)作或制作過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好線與角、線與面的關系,或粗獷、或豐腴、或剛健、或清秀,會呈現(xiàn)不同的立體效果和藝術感染力,這就是方壺獨有魅力之處。紫砂“慕·明清家具”套壺,四件方器造型的變化,根據(jù)設計創(chuàng)意要求的不同而各自做了變形處理,蘊含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價值,給紫砂藝術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參 考 文 獻
[1]史銀之.淺談紫砂“無聲壺”的人生境界[J].江蘇陶瓷.2015(05):40.
[2]高紅軍.淺談紫砂“漢方壺”的藝術魅力[J].江蘇陶瓷.2013(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