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鋒
三仙山將用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來解讀和解密長生不老基因的密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剛剛說了,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沒有不死的人。人從哪兒來,沒有人知道。要到哪里去,也沒人知道。來的時候沒人跟你商量,走的時候也沒跟你商量。人到這個世界上就是探索生命內(nèi)在的東西,都是做客來的,到大自然做客,就像住旅館一樣,匆匆忙忙登記,又匆匆忙忙把戶口銷掉。那么,人到這個世界到底是來干嘛的?我們?nèi)寮宜枷胪ㄟ^“立德、立功、立言”使有限的生命達到無限的永恒,精神不死。我們又和旅游結(jié)合起來?,F(xiàn)在家里的老人都流行吃保健品、打太極拳、吃種種好東西,但這都是表相,是一般的修養(yǎng)。所謂“上醫(yī)治心,中醫(yī)治病”,真正修養(yǎng)好的人,把五行和喜怒哀樂調(diào)整好了。只要五行不亂,身體就不會得病。人會得病要么是因為上火,要么生氣,要么濕、火、燥、熱、寒,這些都是致病的原因。如果從形而上的層面把這些都研究清楚了,就可以規(guī)避這些東西。三仙山在這個問題上是點題之作。
說到長生不老,長生不老第一經(jīng),就是“合”?!芭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天人合一,頂天立地,中間是人,這就是天人合一。與日月合其明,什么意思呢?白天給個太陽讓你動,晚上給個月亮讓你靜?,F(xiàn)在很多年輕人夜貓子,就不是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其序,就更加重要了。春夏秋冬,老天爺給你什么就吃什么,不給的千萬別吃,吃了就出問題?,F(xiàn)在很多人吃反季節(jié)的東西,純粹是無知的表現(xiàn)。就像夏天我們吃西瓜解渴,到了冬天要是還一個勁兒吃,那肯定要吃壞腸胃,吃壞身體;與鬼神合其吉兇,這句話是大道理。人都向往好事多來,倒霉事離自己遠一點??墒沁@不可能。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是好與壞夾雜著來,并不是因為自己的好惡來或者不來,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好的東西后面可能還藏著不好的,反過來也一樣。一切反面,翻轉(zhuǎn)過來是正面。正反兩面貌似不同,其實一體不二。就像錢幣一樣。一體兩面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一體不二的哲學(xué)思想也是佛教的偉大思想。當我們把這個搞明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好壞。好的東西,如果處理不好可能馬上引來禍;不好的東西,只要有“化”的本領(lǐng),把它翻轉(zhuǎn)過來可能就會變成好的東西,所以說,人生旅途不必為還沒發(fā)生的事兒擔(dān)憂,讓它憑空影響自己的情緒。人生的精彩就在于“隨機應(yīng)變”。不管好的壞的都來吧,都能夠用良好的心態(tài)和飽滿的精神去面對一切?!昂枚回?,惡而不嫌。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薄半S機應(yīng)變、隨遇而安、以靜待動、以其不變應(yīng)其萬變”,這也是《易經(jīng)》的最高境界。
長生不老第二經(jīng),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立人之道仁與義”。懂得“一陰一陽謂之道”就知道人類太妙了。為什么要成家呢?要延續(xù)我們的民族。就像散步一樣。為什么快步走對身體好?人走起路來其實就是一陰一陽。人死了之后兩腿并攏,沒有陰與陽的道理。
長生不老第三經(jīng),就是“三教合一,一團和氣”。無論道教、佛教、儒家思想,任何一面都偏。只用法家的東西太暴烈,死得快,就像秦始皇一樣。他是純粹用法家思想、雷霆手段,順者昌逆者亡,動輒殺人滅九族。純粹用儒家思想也不行。三仙山給人指點的秘訣就是活學(xué)活用。和親人離別的時候,要把佛教的一些東西拿起來。因為死是生的大門。死是重生的開始。老爺爺老奶奶死了后過了奈何橋到了極樂世界享福,你難過什么?人家已經(jīng)解脫了,是你還在受苦。死了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了,而是活著的人看著他死了。所以中國文化一個高明之處在于:生命的支撐點不是在生命自身之內(nèi),而是在自身之外。超我而外在。所以人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不是為自己而活著,是為了別人活著的。人一定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一定要別人看著你感覺很好。就像功成名就之后得不到掌聲和喝彩,沒人欣賞,就像錦衣夜行一樣。所以佛教在個體終極關(guān)懷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儒家思想為什么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主流思想呢?是因為它從個體終極關(guān)懷而升華為群體終極關(guān)懷,就是“家國天下”。“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大學(xué)讀《哲學(xué)》就可以發(fā)現(xiàn),東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雖然走的路不同,但是目標一致。就像我們研究三教合一一樣。怎么能三教合一呢?甚至五教合一,不管基督教或是伊斯蘭教,都是教人做好人,雖然走的路子不一樣,但是目標一致,所以“三教合一合于心,三教同源源于心。天下之大道,萬法歸宗歸于心。心外無教,教外無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世間事是法無定法,方知非法法也”。三仙山就解讀了“如何運用優(yōu)秀的宗教哲學(xué)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當我們處理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時,需要把儒家思想拿過來,“敬上愛下,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蹦贻p人剛踏入社會,理想抱負都掌握在長輩的手里,如果不好好工作,能把地位權(quán)利給你么?所以說,儒家的東西對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有一整套的東西,我們是家國天下。家就是國,國就是家;黨就是國,國就是黨,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國情,跟美國那套是兩回事,人家是政教分開的,我們政教是合一的。他們的文化是講究忍性,我們的民族文化是講究“讓”,商業(yè)文化講究“爭”,所以我們在中西文化融合的時候,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待補充,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吸納外來,不忘本來,創(chuàng)造未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所以說,儒家思想的核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欲誠其意,先致其知。致知而格物,物格而知至,知至而意誠,意誠則心正,心正則心修,心修則家齊,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太平”,所以說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很扎實,這些東西閃閃發(fā)光,含金量非常高。我們現(xiàn)在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的東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它像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滋潤我們的心,讓我們做一個非常愉悅的人。不管有沒有錢,都能過的非常愉快。因為所有的權(quán)和利,所有的東西都歸到精神世界上來。如果給你座金山你也還是不高興,那又有什么用?就是枷鎖,是累贅。所以說,三仙山景區(qū)以三教合一為主旋律,把中國文化從頭貫徹到尾。第三經(jīng)就是三教合一,正清和,這是文懷沙文老的養(yǎng)生之道。
(作者單位:蓬萊八仙過海旅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