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俐憓
新課程改革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高中新課程改革又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性質的定位為依據(jù)。它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具體課程目標,包含以下三個維度: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二、過程與方法三、知識與技能。
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看,“知識與技能”是放在課程目標的第三位,因此我們有些教師就片面的認為:音樂的知識與技能不重要了,對“淡化音樂知識技能”的觀點也片面理解為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不做要求,或者是“低要求”,也有些教師擺脫不了過去“雙基”教學的傳統(tǒng)框架,因而在教學中盡量地淡化了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內(nèi)容,過分降低了教學要求的難度,影響了學生音樂必備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深深地體會到:高中音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絕不能忽略。
一、音樂是一門學科,具有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體系。
由于音樂具有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體系,因此,對于高中音樂教學來說,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十分必要,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音樂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基礎,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提高音樂文化素質,擴展音樂事業(yè)就必須學習、了解和掌握必備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參與表演和創(chuàng)作和音樂的各類實踐活動,就必須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與其相關的表演和創(chuàng)作能力。
二、學生已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非常貧乏。
多數(shù)學校和我校一樣,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而農(nóng)村的音樂教育幾乎為零,就連最起碼的唱歌教學都沒開展,他們對音樂知識、欣賞知識的了解可以說是空白,對藝術性作品也從未涉及。因此,在開始上欣賞課時學生們都是一片茫然,不知怎樣欣賞,從何欣賞。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及時對教學內(nèi)容做了適當調(diào)整,先給學生講授了欣賞音樂的重要性,講了欣賞音樂所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識,以及欣賞音樂的方法等等,學生才開始逐漸進入到音樂欣賞的學習體驗活動當中。
三、“知識與技能”的必要性
(一)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論述:“長期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缺乏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那種與藝術僅僅是一面之交的水平,不可能維持我們的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對藝術的參與。”
因此,音樂教學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視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和傳授?!瓣P注音樂”是每位音樂教育者應該時刻牢記的首要職責。非音樂藝術化的教學不是音樂教育的本體功能。但是以往單純地以樂理知識和識譜技能為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誤識,則過分地強化了理性和技能的技術作用,從而導致了音樂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的片面化傾向,導致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厭倦和恐懼心理。造成這種現(xiàn)象,應該說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是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較低、教學方法陳舊所造成的。因此,在知識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師本身的教學基本功,結合學生實際,與時代結合,與社會結合,與其他學科綜合,讓我們的知識技能教學課活起來,使我們的學生真正學有所獲,使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專家專家吳斌指出:
對音樂教育的基本認識應該是所有學習者都應該在知識、技能和欣賞力方面得到發(fā)展,以促使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快樂,升華他們的精神世界。在這樣一個終極目標前提下,音樂的知識與技能,表現(xiàn)與鑒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怎樣理解和實施“知識與技能”目標
由上所述可看出:“知識與技能”在我們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實施“知識與技能”目標呢?
(1)按新課標的要求,基礎教育中的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xiàn)為樂理知識,它包括音樂基本表現(xiàn)要素和音樂常識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還包括音樂創(chuàng)作和音樂歷史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的知識。而音樂技能也不僅僅體現(xiàn)為視唱練耳、識譜讀譜或演唱演奏的技術層面等,而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某項歌唱或演奏技能的訓練與培養(yǎng)滲透于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將其視為音樂表現(xiàn)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音樂的概念、音樂的基本要素、常見結構及音樂體裁、形式、欣賞音樂的有關知識等。實踐證明,有了這些音樂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不再那么茫然,那么無趣,而是能從欣賞音樂的角度,能從理解音樂的角度,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有興趣地欣賞音樂了。其次,在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我將老師的范唱、學生的演唱、視唱練習、舞蹈表演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生既掌握了音樂知識,各種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興趣也更加濃厚。
(2)要改變在教學中單純傳授音樂知識、以講授代替體驗的理性方式;要改變機械訓練音樂技能、以枯燥練習代替探索、研究的傾向。應把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融入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并與情感、態(tài)度、興趣和智慧等因素緊密結合,在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方式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在這點上,我深有體會:我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采用“競賽”、“評比”的方法,注重與時代、社會結合,運用“開心辭典”形式,提高學生興趣;注重學科綜合,注重發(fā)揮自己的聲樂優(yōu)勢,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大反串”、“課前三分鐘表演”、“非常6+1”等形式進行教學,這種愉悅性的音樂教學方法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激發(fā)了學員濃厚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通過自己的演唱等親身體驗來加深了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學生的演唱技能、表演技能等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總之,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始終不要忘記自己的本職專業(yè),音樂課堂教學始終不要忽略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音樂實踐活動始終不能脫離音樂的本體,音樂的綜合教學始終要以音樂為主線,要結合學生實際。即要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否則,我們就失去了音樂教師的專業(yè)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