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亞 楊曉輝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14-02
朱熹有詩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于教育教學來說,國學大師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笔裁词恰盎睢蹦??“活”在這里實際上就是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來。那么,在當今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如何做才能使語文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巧用課前三分鐘
有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倍艺J為:“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薄坝本褪乔笾?,這是直接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新課前的三分鐘則是一堂的關鍵時間,它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中來,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快速調動起來。譬如:1.由故事導入新課。學生都愛聽故事。古今中外史實中,妙趣橫生的典故很多,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擇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片段,這樣既可以避免平鋪直敘之弊,又收到寓教于趣之效。在每節(jié)新課的前三分鐘,可以安排學生上臺講一個與所學之課相符合的故事(或成語或童話或寓言等),這就要求他們課前充分準備,講述熟練,動作大方,所講的故事應短小精悍,內容新鮮。這樣臺上的同學講得惟妙惟肖,臺下的聽得津津有味,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思維很快進入所學的內容。2.由問題導入新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妙用教師朗讀技能
課堂之中,教師的朗讀有著重要的意義。成功的朗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句的感情色彩,以激發(fā)學習課文的興趣。所以,應該發(fā)揮教師朗讀的作用。
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描寫四季的片斷,可以抓住“美麗”這一主線。朗讀時,句讀分明,感情真切,讀出語言文字精美、樸實的特點,起到介紹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使學生如臨其境,飽覽小興安嶺的美麗風光。具體在朗讀時,可以這樣做: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要語調明朗,富有朝氣;夏天,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要語勢熱烈,修飾語重音鮮明,語速較快;秋天,是農(nóng)民收獲的季節(jié),開始讀時,語調稍微平緩,但讀到收獲處又漸趨明朗,贊美豐收;冬天,色彩比較冷清,風雪交加,應以徐緩的語速,較深沉的語調,清楚地讀出東北的冬天那大風雪的情景。
三、發(fā)揮主體交流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只要不違背選編課文的主要意圖,能最大限度的擴大學生的參與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教師就應自始至終定位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引領著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課堂問題、討論焦點化,始終圍繞“中心”展開。
例如:學習《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可以采用“自讀課文→自提問題→小組交流討論→自解問題”的教學模式。我執(zhí)教這節(jié)課時,眾多問題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為什么不用火箭?如果用火箭,既讓諸葛亮的計劃落空,又打敗了對方,不是一舉兩得嗎?”這個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先沉思了片刻,然后紛紛討論,最后問題指向我(對呀,老師,他為什么不用火箭呢?)。這樣一來,讓我即驚訝又驚喜,驚訝的是這個問題我萬萬沒想到,欣喜的是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這時我就順勢引導學生:①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來解釋。②根據(jù)古代打仗的已有經(jīng)驗,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用火箭及火箭的用途。這時學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開拓了學生的認識領域。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對問題的討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并且從中培養(yǎng)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也使學生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上理解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課后總結下苦功
課堂總結是語文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課堂總結,能給人以美感和藝術上的享受。在課后總結時,我常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延伸式總結。一堂課,一課書,涉及的知識很多,但由于教學任務的安排,教學時間的約束,課講完后,不應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應給學生留下相關的學習線索,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擴展。
2.懸念式總結。葉圣陶大師說過:“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地方卻是真?zhèn)€完了?!彼裕處熢谡n堂總結時,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懸念的設置要適度,不懸會使學生一眼望穿,則無念可思;太懸學生無從下手,也就無興趣可激;只有懸中寓實,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盎然地去探索求知。
五、布置作業(yè)應新穎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然而,當前許多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隨意性太強,既無明確的目標又無具體的訓練要求,死抄硬背的現(xiàn)象仍不少見。所以,要想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我認為合理巧妙的設計有效的作業(yè)顯得尤為重要。新穎的作業(yè)設計就像一股股清泉,無聲地給教學帶來了活力。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