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母語音樂文化教育中教師的雙重角色

      2016-05-30 10:48:04邵冬梅
      教育教學論壇 2016年15期
      關鍵詞:教育教師

      邵冬梅

      摘要:構(gòu)建“中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體系”是21世紀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理念。學校音樂教育是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是受社會委托,以培養(yǎng)人為己任的職業(yè),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扮演傳播者、開發(fā)者、傳承者的角色,對學生實施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然而,從學習的視角來看,教師又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受傳者、守護者和創(chuàng)新者。音樂教師的雙重角色為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母語音樂;教育;教師;雙重角色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5-0020-02

      構(gòu)建“中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體系”是21世紀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理念。《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關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描述中首次出現(xiàn)了“母語音樂文化”一詞,“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母語音樂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學校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基石,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教師是受社會委托,以培養(yǎng)人為己任的職業(yè)。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雙重角色身份是實施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一、既是“傳播者”,也是“受傳者”

      音樂是聽覺藝術。人類通過有組織的音響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在傳遞信息中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分享。“音樂傳播是音樂現(xiàn)象得以存在、音樂作品得以實現(xiàn)其功能的人的一種社會行為。這種社會行為最簡單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人將音樂作品以特定的形式傳送給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音樂接受者的生理感官在接受了這些音樂信息并產(chǎn)生心理效應(理解)后,再將某種反饋信息(或產(chǎn)生心理效應后的情緒表現(xiàn))傳遞給傳播者?!痹谶@個傳播過程中,“聽”是最為重要的。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用智慧和靈感創(chuàng)造了音樂,在勞動、生活、交往中進行著音樂傳播行為。傳播者、受傳者和音樂(信息)是音樂傳播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沒有音樂傳播,就沒有人的音樂。音樂的社會存在也正是憑借音樂的傳播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學校音樂教育是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完成課程內(nèi)容,發(fā)展學生音樂能力,形成音樂基本素養(yǎng),最終達到以樂育人的目的。傳播在漢語詞解中有“傳遞、傳送、傳達、散布”之意。教學中,教師的“教”是將知識(信息)傳遞、傳送給學生,學生在接受、受傳后達到“學”知識的目的,是一種動態(tài)行為。音樂傳播是音樂傳播者(創(chuàng)作者、演唱者、演奏者)將傳播內(nèi)容(信息),通過媒介(樂譜、報紙、雜志、書籍、唱片、無線電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的手段,傳遞給音樂受傳者(聽眾),這也是一種動態(tài)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音樂傳播活動。

      廣義的“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是指“要以在中華民族歷代生產(chǎn)斗爭、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為深厚基礎和廣闊背景而進行的音樂教育”。無論是先秦時期的“金石之樂”、漢魏時期的“相和歌”,還是唐代的歌舞大曲;無論是宋元時期的詞調(diào)音樂和琴曲,還是明清時期的戲曲、說唱和民歌;無論是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蒙古的“長調(diào)”,還是藏族的“藏戲”、回族的“花兒”,均屬于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范疇,且都是在口耳相傳的音樂傳播活動中流傳至今。

      音樂教師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傳播者。教學中,傳播者(音樂教師)將“母語音樂”、“本土音樂”通過歌唱、演奏、舞蹈的表演方式傳播給受傳者(學生),學生在接受后(審美情趣、欣賞習慣等)以相應的方式發(fā)出反饋(審美認同、產(chǎn)生共鳴等)信息,以此反饋協(xié)調(diào)音樂傳播者的行為。音樂教師在傳播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音樂教師也是母語音樂文化的受傳者。從學習的角度來看,音樂教師在擔任音樂傳播者角色的同時也是音樂傳播的受傳者。因為,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傳播行為之前,自己首先要通過樂譜、唱片等媒介先接受音樂的傳播,在反復受傳后,轉(zhuǎn)為傳播者。反復受傳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說,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和音樂傳播活動中具有雙重角色的身份。

      二、既是“開發(fā)者”,也是“守護者”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音樂作品也在發(fā)生著變異,有些甚至消亡。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地方和學校應結(jié)合當?shù)厝宋牡乩憝h(huán)境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開發(fā)具有地區(qū)、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要善于將本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尤其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的音樂項目)運用到音樂課程中來,使學生從小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熏陶,樹立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p>

      音樂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王耀華教授曾說過:“凡是扎根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之內(nèi)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都是繼承和教學的資產(chǎn)?!币魳方處煈獙⒈镜貐^(qū)優(yōu)秀的、典型的鄉(xiāng)土音樂如:西安鼓樂、湖南花鼓戲、江南民歌、福建南曲、蘇州評彈、河南豫劇等,合理的開發(fā)并引用到學校音樂教育中,編寫成本校或地方教材。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在聽,看、唱、奏、舞中,讓學生了解、感受和掌握當?shù)氐泥l(xiāng)土音樂,使他們從心底里喜愛本土音樂,并對本土音樂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為自我傳承奠定基礎。

      音樂教師更是母語音樂文化的守護者。音樂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fā)中,首先要對本地區(qū)音樂文化進行挖掘,對其起源、流變、現(xiàn)狀做詳細梳理;其次,將已挖掘好的資源進行整理、編撰成文本;最后,再在教學實踐中傳播給學生。音樂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守護母語音樂文化的行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中華母語音樂教育中的一份子,“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學校音樂教師共同的職責和使命。

      三、既是“傳承者”,也是“創(chuàng)新者”

      學校音樂教育課程性質(zhì)的人文性體現(xiàn)在民族性、時代性和傳承性三個方面。狹義的“母語音樂文化教育”是指“從母語的音樂入手、以母語的音樂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澳刚Z”是人生下來第一個習得的語言。母語音樂對每個人來說是“建立在其‘母語基礎上的音樂,是和他的第一語言相聯(lián)系的音樂,而不是和第二語言或其他各種語言相聯(lián)系的音樂?!睂W習音樂首先要像學習語言那樣學習本民族的母語歌曲,以此培養(yǎng)兒童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感情。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指出:“靈魂的基礎不能由兩種基質(zhì)的東西構(gòu)成,一個人只能有一個母語,音樂上也是這樣。用兩種語言培養(yǎng)的人,永遠不會精通其中的某一種?!?/p>

      音樂教師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傳承者。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區(qū)和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都應成為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方言是因地域差別而形成的語言的變體,受其影響,各地的方言音樂便成為其“母語音樂”。如:陜西地區(qū)的“信天游”、“眉戶調(diào)”,安徽地區(qū)的“黃梅戲”,四川地區(qū)的“川劇”、“川江船夫號子”,廣東地區(qū)的“粵劇”、“咸水歌”等。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如:蒙古族的“長、短調(diào)”,藏族的“囊瑪”,羌族的“薩朗”,錫伯族的“塔拉依烏春”等,就是其“母語音樂”。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通過教學活動,學習本民族、本地區(qū)的民歌、兒歌和方言,以“母語”、“母語音樂語言”、“舞蹈語言”去說、唱、奏、跳。教與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母語音樂文化傳承的過程。

      音樂教師又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歷史。音樂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創(chuàng)造始終貫穿于人類音樂行為的全部過程,每個民族的音樂在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有創(chuàng)新。如:陜北民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就是由農(nóng)民詩人孫萬福在陜北安塞民歌《光棍哭妻》的曲調(diào)上填詞傳唱至今的一首民歌。再如:國粹“京劇”就是融合了徽劇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的優(yōu)點在北京形成的,腔調(diào)以西皮和二黃為主。音樂教師作為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者,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包括文學、戲劇、舞蹈、繪畫、歷史、社會生活、地理、民間風俗、美學、哲學等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學科,尤其是對本土、本族音樂文化相關知識盡可能地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如掌握民族音樂理論、音樂語法,積累民歌、會奏1~2種民族樂器等,為母語音樂創(chuàng)新積累資本;最后,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能力,教師在對母語音樂文化進行傳遞中用即興創(chuàng)作、創(chuàng)編等手段發(fā)展民族民間音樂的同時要給學生提供質(zhì)疑的空間和創(chuàng)作的自由。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從否定開始,不要盲目接受原有的知識技能、指導學生著眼于未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在創(chuàng)新的教育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學校音樂教育是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以母語音樂文化為核心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民族審美觀,增強民族自豪感,自覺踐行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師在母語音樂文化教育中雙重角色的身份為其在學校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正是有了音樂教師的參與,構(gòu)建“中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體系”的目標必將早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曾遂今.音樂傳播學理論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耀華,杜亞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枬,等.教育原理[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杜亞雄.母語的音樂教育芻議[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4).

      猜你喜歡
      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大山里的教師
      黃河之聲(2021年5期)2021-05-15 02:31:24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教師贊
      门头沟区| 岳阳市| 根河市| 沧源| 沂水县| 乌拉特后旗| 山东| 湖北省| 乌兰察布市| 阿瓦提县| 浏阳市| 密山市| 镇原县| 泗阳县| 从江县| 开化县| 闸北区| 囊谦县| 南川市| 阳高县| 鄄城县| 北海市| 郯城县| 万全县| 周宁县| 麟游县| 运城市| 安顺市| 全椒县| 丰镇市| 五原县| 峡江县| 平武县| 大埔区| 北宁市| 和顺县| 德格县| 大庆市| 贺州市| 甘洛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