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超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新興教育活動。我國學校心理輔導走了近20年的歷程,取得了不少進步和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消極傾向。本文將從“現(xiàn)實”、“理想”、“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三部分為切入點,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教學中的改進。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6-0062-01
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新興教育活動。它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xiàn)代教育方法與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反應了當代進步的世界教育潮流。我將從“現(xiàn)實”、“理想”、“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三部分為切入點,闡述我的思考。
一、現(xiàn)實
我國學校心理輔導走了近20年的歷程,取得了不少進步和成效。在過去的近2年里,學校心理輔導發(fā)展基本上是從民間學術團體推動、學校自發(fā)實踐為主的態(tài)勢,逐步走向政府部門規(guī)范領導、專家指導學校自主實踐和區(qū)域推進的態(tài)勢。發(fā)展形勢令人鼓舞。但是,深入學校實地體會過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有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沒有真正貫徹落實好具體工作,也并沒有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初衷和實質。
雖然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全國各地區(qū)各學校具體執(zhí)行起來就大相徑庭了。很多學校由于區(qū)域限制等各種多方面的因素,并沒有切實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絕大多數(shù)學校仍然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更多的心理健康輔導的工作是由思政老師、班主任等老師在承擔。而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輔導和教育,與德育教育是本質上的不同的。
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在一些已經開展心理咨詢的學校里咨詢教師對心理學往往一竅不通或一知半解,即便是心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也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學校心理學理論與技能的訓練。這樣的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變得太形式主義了,不但沒有對學生起到真正的幫助,反而使大家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認識產生的偏差。
心理輔導是通過人際交往,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問題,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促進個性健全發(fā)展的助人過程。而學校的德育工作是通過政治宣傳、倫理灌輸、情緒感染、行為訓練等方式促進學生在政治態(tài)度、思想傾向、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等方面健全發(fā)展,逐漸適應社會要求的育人過程。雖然它們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達到學生們的個性健全發(fā)展,身心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而在內容上它們是有所區(qū)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學習適應、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自我調適等,德育工作則是為了解決政治立場、價值取向、道德品質等。其次,在方法上它們也完全不同。心理輔導是以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為基本途徑,加上心理診斷和心理訓練,如傾聽、詢問、解釋、暗示、角色扮演、行為矯正等,側重個體內部的自我調節(jié)。而德育工作除了有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外,還有集體活動和實踐鍛煉榜樣示范、風氣感染等,有說服、勸導、表揚、批評等,側重外部強化與灌輸。另外,在原則要求上,心理輔導中教師是心理輔導員,依據(jù)的是個體的心理發(fā)展和社會心理活動,強調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和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德育工作則要體現(xiàn)原則性、方向性、主導性、一致性,教師是教育者,社會規(guī)范行為的實施者、操作者。
作為一名專業(y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也許對區(qū)分這些界限有一些偏執(zhí)的嚴格和固執(zhí)。當然形成這種格局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比如當前專業(yè)心理老師的隊伍還很渺小,根本不足以滿足學校和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專職的心理老師往往力不從心,一個或者兩三個人,面對一個學校上千的學生,所以這些工作由班主任擔當也是很省時省力的解決途徑。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也就產生了以下的理想。
二、理想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引起了中國社會一系列巨大的變化。這場變革,不僅使我國經濟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長,也給國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社會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人的現(xiàn)代化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
這就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學校心理學專業(yè)教師隊伍需要不斷壯大。盡可能的多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讓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更專業(yè),另一方面讓每一個學校都能擁有自己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2.服務對象由學生個體拓展到家長。個體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工作對象,但同時我們也應該通過學生家長和教師間接地為學生提供服務。
3.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實行專業(yè)化認證。這就要求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必須經過專業(yè)的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必須具備專業(yè)的素質和能力。國家也應該對這些教師進行專業(yè)認證。
4.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職能。既然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區(qū)分開來,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和認證,這就必須要明確這些教師的職能。他們所從事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而非其他。既與思政工作、班主任工作等都要有所區(qū)分。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具體多樣。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職能并不是限制了這些教師的工作范圍,而是同時也要明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或者心理咨詢這么片面的工作,而是更全面的關懷學生的成長。具體涉及以下一些類型的工作:(1)對學生進行評估與診斷。(2)從事心理衛(wèi)生工作,預防學生在校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3)心理咨詢。(4)心理干預和行為矯正。(5)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6)搞好心理服務的協(xié)調工作。以上是從內容上說,從工作形式上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形式多樣。不只是拘泥于活動課,團體輔導,或者個別面談、咨詢等。比如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學科滲透。同時還應該增開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除了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外,還可以通過現(xiàn)實情境讓同學們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挫折應對能力等。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現(xiàn)實卻是殘酷的,不過我們可以不斷的將理想與現(xiàn)實一步步的結合,一步步的實現(xiàn)理想。
三、現(xiàn)實與理想相結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要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shù)睾蛯W校師資培訓計劃。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要有效地開展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建立起一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模式。首先,校長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為基本隊伍,以心理輔導教師為中堅力量,這樣,才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根據(jù)中央和教育部指示精神,要求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當今社會,人們在逐步滿足的溫飽之后,越來越多的開始反觀自己的內心。心理健康的關注也就隨之增加。作為社會未來的支柱,孩子們更是引起我們關注的重要群體。所以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單位:河西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光興.學校心理學—教育與輔導的心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吳增強.學校心理輔導通論·原理·方法·實務[M].
[3]牛端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研究[J].教育導刊,2009(1).
[4]涂德祥.欠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與管理,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