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巖
對于小學數(shù)學來說,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而審題是需要學生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綜合和分析處理的,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并且進行有效和富有邏輯的思考,但是,數(shù)學的審題能力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所以,老師要從學生數(shù)學學習伊始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采取有效合理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一、小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差的原因
小學生思維簡單,分析問題能力相對低下,加之他們閱歷淺顯,有些學生再因為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審題能力存在一些缺陷,直接影響了學生數(shù)學成績的提高.
1. 概念模糊,思路不清
在數(shù)學學習中,正確理解概念是很重要的. 雖然大部分的數(shù)學概念經(jīng)過教學改革后沒有以前那么抽象了,但是它畢竟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很多小學生無法真正地對數(shù)學概念做出正確的理解和拓展,只懂得書面意思,不會延伸,不會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做題時概念不清楚,理解不了題意,找不到解題的突破點,無法下手.
2. 對待作業(yè)態(tài)度不端正
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愛玩好動,缺乏耐心,而且有的學校作業(yè)很多,許多孩子把作業(yè)當成是一種負擔,不想做作業(yè),態(tài)度不端正,做作業(yè)的時候匆忙了事,非常馬虎,不仔細審題,錯誤百出. 長久下去就會使得孩子們養(yǎng)成不好的審題習慣,并且,小學習題有很多都是重復的,如果學生反復用錯誤的思維思考問題,就會形成思維定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非常不利.
3. 審題時候粗心大意
在很多情況下,越是遇到容易的問題,越容易犯錯. 對于小學生來說,越是遇到簡單的題目,他們往往越不認真審題,粗心大意,不認真思考就下手做題,以至于看錯題目,計算錯誤. 比如在很多常見的很簡單的計算題中如356 - 78 + 12 × 25,很多學生由于不認真審題,直接忽略乘號,從減號開始計算,結果可想而知,還有的學生明明計算正確,但是在試卷上寫結果時卻寫錯了. 數(shù)學審題是需要進行嚴密的思考,需要細心和耐心的,任何一點細小的失誤都會導致最后結果的錯誤.
4. 老師的不規(guī)范引導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要老師去協(xié)助和引導,需要雙方互相合作來完成,所以,老師的指導對學生的審題能力有重要影響. 如果在教學中老師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些負面的影響,不利于學生良好的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二、具體措施幫助小學生提升審題能力
小學生雖然思維簡單,但是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我們教師要在他們剛剛踏進數(shù)學大門之際,就通過有效的指導,恰當?shù)狞c撥,讓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提升他們的審題能力.
1. 仔細閱讀,用心理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解題過程中也要仔細閱讀題目. 在數(shù)學解題過程中,讀題是第一步,通過閱讀題目了解題目內容和解題思路,然后再去解題.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閱讀題目的習慣,讓學生去反復讀題,同時還要用心去理解,真正領會題目意圖,正確解題. 例如在教學“加和減”的時候,我們可以出這樣的題目,如一個籃子里有58個蘋果,然后放進來7個梨,拿出去9個蘋果,又放進來11個香蕉,問現(xiàn)在籃子里總共有多少個水果?通過仔細閱讀題目,學生要明白這個題目中一共有多少步驟,拿進來幾個,拿出去幾個,最后是問總共的水果數(shù)量,還是某一種水果數(shù)量. 明白了題意后就可以得出結果,58 + 7 - 9 + 11 = 67. 老師可以多出一些這樣的題目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多讓學生練習,多做總結,提高理解能力.
2. 做好標記,抓住重點
在解題過程中要記得做好標記,把題目中的有用信息標示出來,最好是用一些特殊的符號或是字詞做標記. 用這樣的方式把關鍵詞找出來,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就能更快地理清思路,找出解題方法,降低解題難度. 例如可以用小圓圈、小三角或者是雙波浪線等等,還可以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字母去做標記. 例如在教學“千米和噸”這一課時,有這樣一道題,小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分鐘500米,那么10分鐘他能行多少千米?在做這一道題時,要標記出其中的關鍵字,“每分、500米、10分鐘、千米”,要注意最后的問題單位是千米,而題目中出現(xiàn)的是米,這就涉及一個單位換算的問題,用符號把這些字詞標記出來,在做題的時候就能注意到最后的關鍵內容,得到正確答案,如果只是盲目看題,然后做題的話,很有可能會忽略最后的單位換算,也就得不到正確的結果了.
3.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題目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把復雜的數(shù)學題目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 把抽象的題意變得生動易懂,最好是能用一些接近生活的語言去表達. 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把題目進行轉化,并且變得容易理解,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概括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 例如小紅家有25棵蘋果樹,每棵蘋果樹的產(chǎn)量是18斤,那么小紅家每年可以產(chǎn)多少斤蘋果?如果把題目中的“每棵蘋果樹的產(chǎn)量”變成“每棵蘋果樹可以生產(chǎn)”這樣的語言,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也有利于解題.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圖畫或是其他方式來分析題目,把題目中的意思具體形象化,把題目變得簡單易懂,用小學生能夠理解的詞語和句子來表達,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重要時期,老師和家長都要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不斷的訓練和學習,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耐心,采取有效的辦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和解題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