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震宇
摘 要:寒地稻作區(qū),低溫年份倒春寒嚴重影響秧苗質(zhì)量,“三膜”育秧可以充分滿足前期秧苗正常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提高秧苗素質(zhì)。該文對黑龍江省寒地水稻“三膜”育秧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水稻;高寒地區(qū);育秧技術;保溫育秧
中圖分類號 S511.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053-02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粳稻生產(chǎn)基地,屬于寒地稻作區(qū)。在水稻育苗期間常常受到早春低溫、陰雨寡照、回暖慢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特別是倒春寒嚴重降低了秧苗素質(zhì)。雖然目前應用的水稻大棚育秧基本上克服了小棚育秧的缺點,但仍存在不足,當遇到早春低溫、陰雨寡照時,棚內(nèi)溫度上升緩慢,大棚的兩側(cè)受外界氣候和地溫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不出苗或出苗不齊的現(xiàn)象。大棚“三膜”育秧可以通過大棚膜、小棚膜、覆土膜三層膜來保證前期秧苗正常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提高秧苗質(zhì)量。
1 建棚
水稻育秧大棚要選擇地勢平坦、高燥、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偏酸、較肥沃且無農(nóng)藥殘毒的旱田或庭院地。目前多用鋼骨架結構大棚。大棚的規(guī)格可根據(jù)育秧地、移栽規(guī)格、育苗方法、本田面積等條件確定。大棚一般為南北走向,高2.5m,寬8~10m。棚膜裙圍高80~100cm,棚架間隔1.5~2m。由于黑龍江省春季回暖晚、化凍慢,應在播前10~15d扣棚,促進土壤解凍。
2 做床
最好采用秋做床,避免春季土壤濕度大造成打床質(zhì)量差,且可以活化土壤。同時秋做床能緩解春季育苗用工緊張,能夠適時早育苗。春做床時應在春季棚內(nèi)土壤融化達10cm以上時翻地做苗床。翻地前施搗碎的豬糞5kg/m2,并加草炭土5kg/m2,或硫酸銨50g/m2、二銨30g/m2、鉀肥25g/m2均勻拌入5cm深的床土內(nèi)或施水稻壯秧劑,施用量參照壯秧劑施用說明書。床土要細碎無大坷垃,整平床土,達到擺盤狀態(tài)。
3 配制營養(yǎng)土
秋季將無農(nóng)藥殘留的旱田土、草炭土運至苗床地,可避免春季育秧時誤農(nóng)時。將土長條狀堆放在大棚內(nèi),并用草簾等蓋好,避免春季雨水大,不易取土,但不要大堆堆放,否則春季育苗時化凍慢,費工費力。
配制營養(yǎng)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豬糞按7∶3比例混合堆制,或用旱田土、腐熟草炭和豬糞按4∶4∶2比例混合堆制,過6~8目篩,加入壯秧劑充分混拌后使用。缽盤育苗每個秧盤約用2kg營養(yǎng)土,子盤育苗每盤3kg,營養(yǎng)土高度為盤體高度的2/3,然后澆透水播種。
4 選種
選擇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及分蘗力中上等的穗型偏重品種。第一積溫帶可以選擇五優(yōu)稻1號、五優(yōu)稻4號、松粳9號、松粳12號、牡丹江31等作為主栽品種;第二積溫帶適宜選擇松粳6號、東農(nóng)425、東農(nóng)427、東農(nóng)428、五優(yōu)稻3號、綏粳4號等為主栽品種;第三積溫帶適宜選擇龍粳25號、龍粳26號、龍粳27號、龍粳28號、空育131等為主栽品種。
5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10d曬種1~2d,之后用比重1.10~1.13的鹽水選種,清選后的種子用清水沖2~3遍,再用施保克等藥劑浸種消毒5~7d,催芽2~3d,當芽長1~2mm,撈出在陰涼處晾芽即可播種。
6 播種
6.1 播期 按期播種是“三膜”育秧的關鍵措施之一。在4月10至4月15日集中播種,不能晚于4月20日。要求缽盤育苗秧齡35~40d左右,葉齡為4~4.5,平均帶1~2個分蘗。子盤育苗育苗秧齡30~35d左右,葉齡為3.1~3.5,帶蘗率為20%~30%。
6.2 播量 子盤育秧時每盤芽籽播120~130g,最大播量為150g,1hm2用種子40~45kg。使種子三面入土,然后覆土厚度0.5cm。缽盤育秧時缽盤穴底要與床面緊密接觸,每穴播芽種2~3粒,用抽屜式播種器播種,1hm2用種子20.0~22.5kg,覆土0.5cm。播種后封閉滅草,覆蓋地膜。由于黑龍江省4月份氣溫不穩(wěn)定,多低溫陰雨,為防止低溫危害最好不使用藥劑封閉。
7 搭拱蓋膜
平鋪地膜覆蓋后,苗床兩邊插竹皮蓋舊農(nóng)膜成小棚,四周農(nóng)膜放下,不用培土壓嚴。
8 秧田管理
8.1 播后到出苗 該階段以密封保溫保濕為主。為促進苗早、苗齊,對地膜和棚膜要蓋嚴封好,防止破損和風揭。播后3~4d內(nèi)要檢查一次盤土干濕狀況,如盤土發(fā)白即為缺水,要立即揭膜,并用細眼噴壺補1次透水。該階段的棚溫要求20~25℃,最低10~12℃。出苗50%后要立即撤掉蓋于平面的地膜,避免揭膜過晚燒尖,以利苗的綠化和芽鞘粗壯。
8.2 出苗至1葉1心 1葉1心時幼苗粗壯芽鞘節(jié)上共長出5條根,且生長良好,為壯苗表現(xiàn)。該階段適溫20~25℃,白天不超過30℃,夜間不低于10℃。要防止高溫高濕幼苗徒長,根系不良,充實度低,產(chǎn)生“白化苗”。出苗期如發(fā)現(xiàn)缺水和幼苗“頂蓋”現(xiàn)象,要及時澆水。整個苗床秧苗1葉1心期的時候,撤掉小棚農(nóng)膜。
8.3 1葉1心至2葉1心 1葉1心后應開始早煉苗,溫度控制在25℃左右,株高4.5~5.5cm;白天棚溫應控在25℃內(nèi),一般天氣條件下,每天早晨8:00開棚通風,下午3:00-4:00扣棚。通風應先從兩頭背風一邊開始,隨著氣溫升高,逐步擴大通風口。大棚通風要從一頭門到兩頭門,直到卸掉棚裙。當盤土中氮肥不足時,可視具體情況在1.5葉或2.5葉或插秧前3d左右,每盤追施硫酸銨5g。當盤土磷、鉀肥不足,可按氮、磷、鉀純量各1g對水200倍噴施,噴施肥水后應立即以清水沖洗,避免噴施不勻燒苗。
該階段易發(fā)立枯、青枯病,且秧苗易徒長,應控溫控濕,保持盤土不缺水。澆水要一次澆透不能過勤,以早晨苗葉尖有水珠為準,達到控苗促根。在1.5葉和2.5葉期噴200~300倍硫酸水,并間隔噴用1 000~1 500倍敵克松藥液或立枯靈或克枯星藥液,1m2噴0.5kg。噴酸水和藥水后應清水洗苗,避免酸害藥害。
播后未進行藥劑封閉滅草、或滅草不徹底而草害重的,應在1葉1心期,選晴天,每100m2用16%敵稗150~175mL兌水5kg均勻噴霧,兼防藜、蓼、莧菜等其它雜草。水稻1.5~2葉期進行莖葉處理,每100m2苗床用9~10.5mL對水2.5kg噴霧。
8.4 2葉1心至插秧 2葉1心期是機插小苗的適期,處于煉苗后期,溫度應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此時稻苗正處于離乳期,管理上要由小通風煉苗轉(zhuǎn)入大通風,以逐漸適應外界氣候條件,由于此時正值多風燥熱天氣,應特別注意溫、肥、水、酸的調(diào)理,如缺水、pH值升高,稻苗出現(xiàn)蔫萎,易產(chǎn)生青枯、立枯病害。應在2~2.5葉適當施離乳肥,補施磷、鉀、鋅肥和化控藥劑,以增強稻苗抗性和健壯。
3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0℃,苗高12.5~13.5cm。插前7~8d經(jīng)過大通風,逐步使稻苗適應自然氣候。插前2~3d追1次送嫁肥和樂果殺蟲劑,帶肥帶藥下地,具有壯苗返青快及防治潛葉蠅的作用。
9 適時早插秧
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12~13℃時即可開始插秧,一般在5月10開始,要求5月26日插秧結束。插秧機工作行距23.8~30.0cm,穴距為12.0~16.5cm,每穴平均4~5苗。機插深度以2~3cm為宜。人工手插或擺栽,插深2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