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強
卷卷老師:講述科學(xué)小實驗的導(dǎo)師,中學(xué)物理教師,同學(xué)們眼中無所不能的“神人”,因為頭發(fā)天生卷曲而得此別名。
小 璇:卷卷老師的女兒,初二學(xué)生,喜歡動手實踐來解答心中的“為什么”。
小 博:與小璇同齡的鄰居家的孩子,人小膽大,好奇心非常重。
小 斐:小博的雙胞胎妹妹,既喜歡看熱鬧,又喜歡親手嘗試一探究竟。
實驗一:自制簡易放大鏡
【實驗器材】 玻璃板、水、玻璃杯、鐵絲。
【實驗內(nèi)容】 第一種:在一塊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就做成了一個簡單的放大鏡,把它移到書頁上,靠近字跡,可以看到字被放大了(見圖一)。
第二種:在玻璃杯里倒入水,把書放在杯子后面,可以看到書上的字被放大了(見圖二)。
第三種:將鐵絲的一端擰成一個小圓圈,在水中蘸一下,由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有一些水會留在圈上,但由于重力作用,中間較厚,將其移近書頁,可以看到放大的虛像(見圖三)。
“真的都能起到放大效果!水也能做放大鏡的材料?!”小璇、小斐和小博異口同聲地感嘆。
“不但是水,冰也可以。在非常寒冷的地方,做一個大的冰凸透鏡,也可以取到火?!本砭砝蠋熣f。
三人認真地點點頭,說:“老師這些我們知道了,您再講講望遠鏡吧。”
“望遠鏡有一種是只用兩組凸透鏡的,叫做開普勒望遠鏡,我們可以演示它的工作原理。顯微鏡呢,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下面我們就用兩個放大鏡來演示一下它們是怎么工作的?!?/p>
實驗二: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光學(xué)原理
【實驗器材】 兩個放大鏡。
【實驗內(nèi)容】 實驗過程一: 1.一手持一個放大鏡對著遠處的物體,另一手拿另一個放大鏡放在眼睛與第一個放大鏡之間(如圖四)。
2.調(diào)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使前一個放大鏡的二倍焦距點大約進入后一個放大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仔細調(diào)整,直到看清遠處的物體)。
此時透過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要比用眼睛直接觀察要清楚一些。這是望遠鏡的原理。
實驗過程二:1.一手持一個放大鏡,對準(zhǔn)近處的一個微小物體,使之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如圖五)。
2.另一手拿放大鏡調(diào)整與第一個放大鏡的距離,使第二個放大鏡的一倍焦點與前一個放大鏡的二倍焦距點大約重合。
3.仔細尋找清晰的像,會看見被放大很多的微小物體的像。
這就是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實驗三:水滴顯微鏡
【實驗器材】 玻璃板、水、放大鏡。
【實驗內(nèi)容】 1.先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凸透鏡。
2.與放大鏡組合起來,調(diào)整距離使“水滴透鏡”成放大的倒立的實像。
3.然后再用放大鏡觀察這個實像,發(fā)現(xiàn)物體被放大了很多(如圖六)。
“你們看,我做成了顯微鏡!這根頭發(fā)變得好粗?。 毙〔└吲d地叫起來,小璇和小斐都湊上去觀察。
“真的可以活學(xué)活用,好玩,讓我再想想它們分別在什么距離成什么像來著?”小博很感興趣地不斷擺弄手中的器材。
小璇:“小斐,讓小博在這兒做實驗,我們?nèi)タ措娨暟???/p>
“好吧?!迸⒅g最容易呼應(yīng),兩個人跑到屋里打開電視機,打開風(fēng)扇,然后拿著遙控器一個一個地換臺找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小博拿著放大鏡走到電視機跟前,把放大鏡靠近熒光屏觀察,忽然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奇怪的東西。
小博:“你們看!用放大鏡觀察熒光屏,上面有很多彩色條紋,有紅色、綠色、藍色,透鏡靠近了就看不到,稍微遠一點就能看到?!?/p>
實驗四:光的三原色
【實驗器材】 彩色電視機、放大鏡。
【實驗內(nèi)容】 1.打開彩色電視機,用放大鏡觀察屏幕上的任何一個局部。
2.調(diào)整放大鏡與電視機屏幕的距離,使放大的程度增大,就會觀察到紅綠藍三色條紋(如圖七)。
“我來試一試,”小斐拿過放大鏡,靠近熒光屏再逐漸遠離,把熒光屏的局部放大,又出現(xiàn)了彩色條紋?!罢娴模闷婀?!”
三個人向卷卷老師請教:“您看,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電視熒光屏,怎么會看到紅綠藍彩色條紋呢?”
“噢,那是光的三原色。彩色電視機的各種色彩都是由這三種光混合而成,如果均勻混合就會產(chǎn)生白色,像黃色、橙色等都是混合出來的。在今天的實驗中,小博表現(xiàn)得非常棒,既善于觀察,又善于動腦,你們兩個都要向他學(xué)習(xí)。”
小博受到表揚,心里樂開了花。
(編輯 文 墨)